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康养学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康养 > 人民康养学院

一文读懂肠癌:哪些生活方式会诱发肠癌?

来源:民生网2022-05-16 14:05:51

我国是结直肠癌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最高的国家,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二大发病率的癌种,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确诊。

结直肠癌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年轻人许多不良习惯正诱发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为数极少可预防的癌症,七成可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预防。

结直肠癌也是早期治愈率很高的癌症,遗憾是大多数人确诊时已是晚期。

这一切关键在于个人和家庭要学会捕捉身体异常信号,早预防、早诊治。

本期主题:年轻肠癌如何科学防治

本期解题:年轻人哪些生活习惯会引发结直肠癌,如何科学预防?如果家族中有肠癌患者,年轻人遗传癌症几率多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如何?

本期推荐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学术力量最雄厚的肿瘤专科中心之一。首次报告中国人群遗传性肠癌系统性筛查结果,并在国内首个开通遗传性肠癌遗传咨询门诊。

本期推荐专家:丁培荣教授,结直肠肿瘤防治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主任医师。曾获全国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大赛总冠军,年均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400余例,对遗传性(家族性)结直肠癌和年轻肠癌的防治及免疫治疗有丰富经验。

人民康养:我国结肠癌呈年轻化趋势原因是什么?

丁培荣:近年来,随着筛查普及,结直肠癌发病率在一些发达国家呈现下降趋势,但年轻肠癌不降反升。比如美国1973-2013年间,50岁以上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40%,50岁以下人群却上升51%。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总体比欧美国家提早10-12岁,因此年轻肠癌占比更高,影响更大。年轻肠癌发病比例上升原因暂不明确,推测跟生活方式有关。

人民康养:年轻人哪些生活方式会诱发结直肠癌?

丁培荣:结直肠癌与饮食和作息习惯息息相关。根据《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7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与生活习惯有关,且66%~78%的结直肠癌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基础。

人民康养:年轻人通过“清宿便”产品保持肠道健康是否科学?

丁培荣: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说,没有所谓“宿便”这个概念。正常人排便次数因生活习惯,尤其饮食习惯存在差异,有人每天排便1~2次,有人两三天排便1次,只要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均属正常。无论当天排便,还是所谓隔夜“宿便”,都是水和食物残渣混合物,只是时间越长水分越少罢了,不存在积攒毒素。

目前市面上许多去“宿便”药物,包含强泻剂成分,让人吃完产生类似腹泻效果。长期使用会对药物形成依赖,还可能对肠道蠕动及分泌功能有所损伤,导致结肠黑变病,久而久之甚至引起癌变。我不建议大家盲目去“宿便”。

人民康养:为什么年轻人一旦确诊,往往肿瘤恶性程度高?

丁培荣:既往研究认为年轻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但实际上年轻患者预后差主要原因在于延误诊断导致分期较晚。同一分期的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预后并无明显差异。

人民康养:结直肠癌早期有哪些症状?如何提高早诊早治率?

丁培荣:结直肠癌早期症状既不明显,也不典型,往往等到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临床症状。我们可以关注到的一些肠癌的警示征兆有:便血、大便形状改变、大便习惯改变、便秘、大便困难、腹痛腹胀、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大家尽早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提高早诊早治率,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医院和医生要积极参与到筛查工作中来,有意识地将肿瘤防治战线前移,把肿瘤筛查作为重要工作推进。作为患者和家属,最重要是树立筛查意识,特别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不能谈癌色变,而要相信科学,积极参加健康体检和防癌筛查,必要时接受遗传咨询,降低患癌风险。

人民康养:您多次提及肠癌家族史,结直肠癌是否会遗传?

丁培荣:医学领域对于癌症病因和发生机制仍在探索。我们目前认为,绝大部分癌症的发生都是外界因素与体内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较常见的与遗传相关的癌症有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遗传性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其他部位癌症几率也会比正常人群高。以遗传性结直肠癌中的林奇综合征(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综合征)为例,这类患者除容易发生结直肠癌外,还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尿路上皮癌等其他部位的肿瘤。因此我们需要寻找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遗传筛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干预。

临床上大约1/3的肠癌患者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但能通过检测确定为遗传性肠癌或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占结直肠癌人群中的8-10%。此类患者往往发病年龄较早,易存在多原发肠癌或者其他肠外癌。这部分人群是我们早诊早治的难点。

其他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属于散发性结直肠癌,这类患者没有相应的癌症家族史,并且他们年纪较大(65岁以上),这类大肠癌的发生大多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人民康养:家庭会因为共同生活方式引发家族结直肠癌吗?

丁培荣:临床上有一类人群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结直肠癌,这类患者不仅受遗传基因的因素(如基因多态性)影响,家庭成员多生活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或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如喜食红肉或加工食品、喜烟酒、少运动等,都是导致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人民康养:关于遗传性肠癌,现有哪些筛查方式和新研究成果?

丁培荣:我们团队多年来针对遗传性肠癌开展系列研究,从2011年起我们在国内开展针对所有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的MMR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和林奇综合征普筛,2015年开始陆续成立遗传性肠癌工作小组、开设国内首个遗传性肠癌遗传咨询门诊、创建中国遗传性肠癌登记中心、创办国内第一个肿瘤遗传咨询师学校,迄今已有超过1万例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遗传筛查,近500个遗传家系正在随访管理中。

团队研究发现中国人群遗传变异频谱和分子病理特征与西方人群迥异,我们首次报告中国人群遗传性肠癌系统性筛查的结果,针对中国人群的特点提出优化筛查方案。

人民康养:我国结直肠癌早中晚期,现在有哪些治疗手段?

丁培荣:早中期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将手术创伤大幅减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晚期患者,特别是肝转移患者,经过积极的多学科治疗创造手术切除机会,使患者达到无瘤生存状态(NED),5年生存率大幅度提升,部分研究达到50%以上。

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问世,也使得精准医学的临床应用有了落脚点,通过分子病理检测筛选出的优势人群可以因此获得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极大获益。我们以患者林奇综合征的分子筛查为基础,在2016年开始肠癌免疫治疗,精准的筛查、分子检测和免疫治疗使部分非常晚期的患者显著延长生存时间,甚至获得治愈。

人民康养:我国结直肠癌手术根治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如何?

丁培荣:美国癌症监测数据库(SEER)既往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局限性病变、区域扩散、远处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55.3%、5.7%。结直肠癌在我国属于高发肿瘤,随着医务人员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的推广,结直肠癌的根治率在逐年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癌症的根治率与许多因素相关,医务人员的目标不仅是希望治愈疾病,更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如我们在10年前即推广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器官功能保全的理念,让患者既获得满意远期疗效又获得肛门功能保全。

影响术后康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心理恢复,要引导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的认知,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防止紧张、焦躁等消极情绪有助于身体恢复。饮食和运动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国外的研究显示术后规律的运动和地中海饮食能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术后的复发率。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目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80%,大多数患者在接受规范的治疗后都能到很好疗效。

个例解答

2022年4月23日,丁培荣教授牵头筹建的中国遗传性&年轻肠癌志愿者联盟举办年轻肠癌相关公益科普,当天,仅人民康养微博端实时观看量6.8万,引发热议。以下选取一位有代表性的粉丝留言,邀请专家答疑。

人民康养粉丝“逆光蜗牛”留言:

“我的父亲是结直肠癌晚期,爷爷去年因胸膜癌去世,我和我的家族(姑姑、叔叔)患癌概率多高?可能会患哪些癌症?如何预防和干预?”

丁培荣:结直肠癌有遗传风险,胸膜癌一般认为很少存在遗传现象,传统上不列为遗传性肠癌综合征的相关肿瘤。但近年研究发现林奇综合征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罕见的肿瘤,因此不能完全排除为林奇综合征的一种表型。

从问题描述看,这位年轻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至少是普通人群的2.25倍,建议他在40岁以前接受筛查。如果他的父亲是50岁前确诊或手术切除的标本免疫组化检测有错配修改(MMR)蛋白的缺失,建议到专业遗传门诊咨询。

遗传学不是公式化的学科,我们需要针对这个家族具体情况和相关检查,抽丝剥茧,才能对家族癌症遗传风险有更准确判断。如果最后发现这个家族确有致病性胚系变异导致的遗传性肠癌,那么年轻人所有父系亲属,包括提到的姑姑和叔叔,都会有极高的患癌风险,应前往专业遗传门诊,并行必要的基因变异检测,同时针对具体的变异基因接受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李贤娜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