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传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传播

体育课融入心理教育!济南市历城区北全福小学推行“勤行至美 强国有我”体育大课间活动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2022-06-28 17:00:03

6月24日,一条新闻又上热搜。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1995年颁布施行后,时隔近27年进行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修订。特别是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方面,为增强青少年健身意识、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新修订的体育法将原本第三章“学校体育”章名修改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提出“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就在新体育法修订公布的前一天,6月23日,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北全福小学举行了“勤行至美 强国有我”——学生体育大课间展示活动。

北全福小学历年来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长效机制,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学生心理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点问题,学校及时研究,一致认为体育运动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无名英雄”,是改善、治愈心理健康的“法宝”。它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培养竞争意识,体验体育运动中的成功喜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胜利后,2022年5月,北全福小学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复课通知后,学校率先制定了《“勤行至美 强国有我”——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北全福小学学生体育大课间实施方案》,对以往的大课间进行了改进,从队列、跳绳、体操、柔韧性练习、陶冶放松操等几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加了体能强度,达到了运动效果,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一小时,已不是“要我动”,而是转化为“我要动”。此次,历城区北全福小学将体育课融入了“心理课教育”,尚属首次。

通过此次“勤行至美 强国有我”体育大课间,历城区北全福小学师生更加积极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持之以恒,受益终生。

据了解,历城区北全福小学之所以重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归根结底是对孩子的爱!因此,学校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了具有本学校教育特色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多维度结合”的教育体系提升。

首先,学校全面升级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同“家校育人”行动相结合。为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提升学生体质的强大合力,达成共同促进学生体质的共识。学校召开全体老师会、线上家长会、录制了视频,通过班级群、微信公众号推出优秀学生,营造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其次,学校全面升级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同学生视力保护行动相结合。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所有学生每天至少科学运动一小时。鼓励亲子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到视野开阔的大自然中,增加远眺、沐浴阳光。

然后,学校全面升级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同推进合理膳食行动相结合。复学后,根据防疫要求,实行“一进一出”的防疫政策,99%的学生在校就餐,通过健康课程、专题教育等途径,普及健康饮食理念,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懂得进餐过程中营养的重要性,能够愉快用餐,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正确选择零食,珍惜粮食、减少浪费,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拥有保持自我健康的能力。

最后,学校全面升级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同推进“勤美少年·天天向上”室内锻炼行动相结合。升级校园阳光体育后,学生比较生疏,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制定了“勤美少年·天天向上”室内锻炼计划,并配备了健身背景音乐,依据体育课标水平进行科学训练,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济南市历城区全福街道教育办主任、北全福小学校长曲洪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5月复课后,和孩子们第一面的感受,都胖了,体重超过100公斤的学生数量很快会超过两位数了;通过科学的学生心理筛查,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点问题。身体活动不足作为一种新型的慢性“疾病”,正在蔓延,并持续地影响和危害着儿童青少年乃至其成年后的身心健康。“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缺乏身体活动正在成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杀手。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发育状况关系到甚至制约着成年后的发展水平。让每一个孩子动起来,刻不容缓!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主编/编审:郭梁、赵慧,编辑:唐晓彤,责任编辑:魏良炜,文字:宁涛、雨菡)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