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智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

低碳经济视角下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

来源:《 人民论坛 》2015-03-23 15:55:59 河北省 新兴 战略性

摘要: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而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方式,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赵冬梅 张春玲

【摘要】文章通过对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的分析,构建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模型,最后提出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寻求优势产业突破;规避区域间竞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政府引导作用。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SWOT 低碳经济 河北省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而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方式,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三地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都市圈在环渤海区域内作用,河北省应正确把握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对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准确定位,和京津共同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其具备国际竞争力。

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分析

区位经济优势。河北省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紧邻北京、天津,位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加之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未来,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的影响,将更多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经济优势,借力发展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捷径。

交通、矿产资源优势。河北省地理位置独特,包围北京,与天津相邻且临近渤海,各种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较为丰富。省内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完备,目前已有二十七条国家公路干线,二十五条主要铁路干线贯穿其中,通车里程居大陆各省市第三位;石家庄、邯郸、唐山、秦皇岛机场的开通为空中运输缩短时间,曹妃甸港、京唐港、秦皇岛港、黄骅港为海上运输提供便利。

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海洋资源,存量较大的矿产、方便快捷的交通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培育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增添了持续的发展后劲。

产业基础优势。依托发达的通讯手段和现代交通网络,河北省在能源供应、钢铁、重工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些年,在汽车制造、新能源开发、石化、高端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发展潜力不断凸显,优势地位日益上升,逐渐进入省内主导产业的位置。伴随着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以现代生物技术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和电子信息研发等高端产业迅速发展,占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先机。

功能聚集优势。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已被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由省内秦皇岛、唐山和沧州三市连接而成的沿海地域已正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也将会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性支持,这对于河北省的发展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和东部其他城市相比,河北省在区位、土地、交通、市场、人才、劳动力成本和产业基础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将逐渐形成集聚的趋势。国家层面各项政策的支持和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的推进,为河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河北省多地涌现出的科技创新成果引人关注,“药都”石家庄以岭药业成功研制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由唐山的北车公司自主开发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外科技含量最高、商业营运效率最快、系统协同性最好的动车组;还有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企业—邢台市的晶龙集团,拥有一流国际研发体系和设备的保定市长城汽车等,这些企业在自主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功,得益于企业自身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得益于河北地方对于企业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先进的创新能力必将推动所在行业的技术不断进步,也将进一步提升河北省的自主创新实力,为省内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劣势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型人才不足。河北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水平、进程上仍面临着一些“短板”,绝大多数所谓高新技术企业都存在整体规模较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欠缺、产品技术不成熟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使企业很难具备核心竞争力,不便于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合力,这主要归结于河北省创新型人才的匮乏。河北在经济发展方面受益于京津两市的辐射和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同时,京津也会对周边城市人才产生“虹吸”效应。因此,河北省在发展过程中常面临科技资源禀赋不足,科技人力资本严重外流,本地区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必然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

政策体制不健全。政府对于行业、经济的调控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的政策能否很好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环境、发展进程提供支撑,将对其未来培育和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的发展超前于实践,从国家层面还没有将具体的发展规划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样缺乏明确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和具体约定。没有健全的政策体制就无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河北省生根发芽提供稳定的“土壤”,缺乏总体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最终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付诸实施。

环境、资源、能源约束较强。过去,河北的发展依靠传统重工业经济,特质明显,发展路径单一,高度依赖能源、资源的供给。随着资源的消耗,河北省迫切需要寻找资源型城市的二次发展之路。多年的粗放型发展,使得河北在环境承受能力、人口、土地、资源能源等方面已经超负荷运转。拼资源、比总量、降成本、低工资的传统模式必将退出舞台,如何应对传统优势的消减,以及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产业结构重型化,现代服务业滞后。从河北GDP构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在其经济结构中比重过高,在发展过程中过多依赖重工业。河北作为中国第一钢铁大省,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能力有限,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足,这与北京等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将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分析

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出现,并呈现规模化、集团化、知识化、信息化等新趋势。和以往的将制造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不同,此次转移甚至包括诸多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诸如产品研发、创意设计等。经济学理论认为,“刘易斯拐点”促使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快,因此“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北上成为了必然,外来资本投入增加将有利于河北省本地产业发展的升级。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正在向国务院报批;2014年2月,习近平还专题听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这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将进入实施阶段。河北省正在利用自身在资源、成本等方面优势,积极拉近与京津的差距,将逐渐摒弃“服务京津、承接辐射”的被动发展战略,转而实行“主动对接京津、积极错位发展”的主动战略,从国家层面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将为“一省两市”的协同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低碳经济进入历史舞台。低碳经济的基础和特征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河北省对资源依赖性强、企业发展路径单一、单位GDP能耗偏高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积极把握此次“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将有利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模式朝着生态化、低碳化的方向前进。这种经济发展新模式也因现代服务业、生物和现代医药、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等同属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产业,而使它们成为了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威胁分析

外部经济环境仍不明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区发展失衡,国内经济增长缓慢、通胀压力加大、内需状况不足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样会波及河北省。金融危机下,全球市场对技术、资源、人才的争夺将日趋白热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各国陷入“恐慌”,复杂环境下制定科学的政策、合理调整结构将更具挑战性。

与环渤海区域其他省市及周边省市的竞争。河北省依托京津的经济辐射作用固然有利于本省经济的发展,但也应认识到河北与京津在产业链梯度上的差距,两者产业同构化严重,且存在产业链的缝隙。与河北相似的山东半岛,已经形成以青岛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圈,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已得到充分释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上,与京津冀存在着竞争,其经济的崛起已经威胁到了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此外,辽东半岛、河南、内蒙古等地区的快速发展也将会给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带来威胁。

节能减排压力。在国家最新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刚性要求,“节能减排”将被作为责任目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以加强约束,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节能减排、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已无退路。作为重工业大省的河北,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等环保问题更为突出,这和先前低效化、粗放型、高耗型、高碳化、污染型的生产模式密不可分,如何减少排放、控制污染、实现节能将成为河北产业发展改革中的难题。

产业发展面临矛盾。河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已经达到四千美元,依据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中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来自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难题。目前,河北省将传统产业调整、更新和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同步推进,也就是在没有完成传统产业调整下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此,河北省应继续坚持实行现有的传统产业升级,同时也要注重产业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之路。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模型构建及发展战略选择

通过对河北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情况综合分析,可构建属于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模型,针对模型进行SO战略、ST战略、WO战略和WT战略的组合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表1: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模型

通过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河北省目前正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选对了就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如果选错了则将贻误时机。河北省应该本着规避劣势,发挥优势,把握机会,消除威胁的原则,以战略性的思维,认清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利用地缘优势,与京津形成错位竞争,在科学、客观分析实际的基础上选择和培养本地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于SWOT分析,河北需要认清自身的产业发展方向,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期,与京津共同构建本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和升级。

立足本省实际,寻求优势产业突破。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立足本省现有优势产业寻求突破。例如:在生物产业方面,发挥位于石家庄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依靠京津强大的科研实力支持,重点开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加快张家口、保定等地的风能和太阳能基地的开发,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脉搏,将新能源企业做大做强;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加大科技研发,推广智能化的生产装备,加快唐山高速铁路动车组生产基地和秦皇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充分发挥石家庄、保定、廊坊、秦皇岛四地特色产业园区的集群优势,最终建立环绕京津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群。

构建区域产业规划,规避区域间竞争。京津冀应制定与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符合的区域性战略新兴产业实施方案,从该区域内“一省两市”的实际状况出发,统筹设计安排,形成合理分工、避免区域内过度竞争。河北省内仍需根据各地市的产业特色,个性化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对现有产业进行调整、改造和升级,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发展集聚、高效的新兴产业合作体系,实现“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创新能力突出、应对市场反应快、能够驾驭大型工程和复杂局面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河北省虽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但他们的总体实力较弱,不能培育出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端人才。因此,需加大对高端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对研究型科研院所的扶持力度,培养出“本土化”的优秀人才。同时,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制定和完善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措施,尽量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条件、生活环境和科研工作条件,留住人才。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群能够通过协调区域内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区域基础和环境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一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河北省个别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但还比较分散,尚不完备,所以要充分发挥区域内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升河北省在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综合竞争力。

发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政府功能作用。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尚处于“种子时期”,需要政府充分发挥职能,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引导创新,做充分合理的区域规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支持,以政策激励创新、带动市场发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吸引人才流入,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软环境,形成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看得见的手”,促进和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发展。

(作者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财务处高级会计师,河北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