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传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传播

印象深山茶人王兆旭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2022-07-14 17:11:24

在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深处,有这样一位制茶人,20年来传承古法、匠心制茶,他就是来自齐鲁大地孝妇河畔的淄博人王兆旭。

扎根易武古镇20年

与普洱茶结缘之前,王兆旭从事过很多工作,当过车间工人、平面设计、中药饮片研发,也曾远赴他乡寻找“诗与远方”。如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王兆旭一直努力追求梦想,直至他走进中国贡茶第一镇——西双版纳易武古镇时,他的命运便悄然发生了变化。他被普洱茶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在这万亩原始森林深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归宿。

普洱茶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始于商周,兴于唐,盛于清,享誉现代。清檀萃所撰《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曼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万人。”曼撒就是今天的易武,史上为历代贡茶发源地。普洱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后渐以易武山为主。清康熙年间,易武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上缴的贡茶即由于色香味具佳而倍受室成员青睐。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茶马古道的源头——易武成了茶人眼里的“朝圣地”。

这座古镇的六大茶山,七村八寨就那么静静地立于那儿,让一直倾心追求自我实现的王兆旭心神一下子宁静起来,王兆旭仿佛看见了未来的自己。

“一瞬间我就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回想起第一次抵达易武古镇时的场景,王兆旭历历在目,他表示那次易武古镇茶山茶马古道的调研与学习,让他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学茶制茶,传播茶文化,以茶会友。

而这一个决定,就注定了他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深处寻茶制茶的茶人一生。20年来的每个春天里,在深山秘境处总有王兆旭以苦为乐、寻茶制茶的身影。

幸运总是垂青于怀揣梦想默默奋斗的人。经茶友引荐,在茶圣故里陆羽的故乡,王兆旭拜访结识了茶界泰斗寇丹老先生,并向他学习了相关的茶文化知识。

“一片茶叶里,有丰富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做一片茶叶。”寇丹先生说。“品茶,重要的不仅仅是茶的色香味,还在于喝茶人的内心”。以“草帽茶”的故事为例:一天,一位远道又久违的朋友跋涉而来。主人惊喜望外连忙让座泡茶。可是茶罐空空,情急之下,瞥见柱子上挂着一顶破草帽,就操起剪刀剪下一块揉碎了泡在碗中奉客。客人也不以为怪,欣然接过促膝叙谈。草帽不是茶叶,碗里的汤水说不定还有异味,但这碗茶中之深情厚谊、待客之礼却一样不缺。每样东西都是有它的历史、它的生命、它的内涵和精神的,轻轻地啜上一口,片刻闲暇,也是文化享受的富有。一杯水,可以说一无所有,也可以说映照了整片蓝天。如果在这杯水里投进去几片茶叶,便可以看作青山中的白鹭,或是蓝天上的白云。心情的愉悦并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有句话叫“村茶胜国酒”,乡村的农民泡上一碗粗茶,就是泡满了他的一颗心,那茶就比国宴的酒还要香。喝茶,除了解渴,产生情趣,还要用心去体会,喝出茶外之茶、味外之味,你就从中得到了快乐。茶,以它的根须扎根大地;以它对人道德精神和健康的作用,影响着56个民族的团结发展;以它的翠绿,启发着人们永远向上;以它的坚韧,抵抗着自然界的风欺雪压,以它的芳香,弥漫着生活的可爱……这就是我们茶的生活。

体会着茶的生活,我们就会觉得对生活对朋友很惜缘、惜时、惜福。 寇丹先生认为,每个人都应做一片茶叶。每片茶叶都不相同,就像每个人的外貌、品质和性格都是不同的。在一间房子里,房子就像是一把茶壶,我们都是其中一片茶叶。但正因为不同的你、我、他,同是一个社会的水流中的茶叶,才能共酿成一杯芳香的茶水。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兆旭瞬间就对茶文化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真诚,真诚做茶,真诚待人,时间会给你真诚的回报。牢记恩师的教导,王兆旭的瑞丰号茶庄本着“传承古法,匠心制茶”的理念走上了一条致力于研究、传承茶文化的人生之路。

“茶文化包含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高尚精神。我不想过度以此来赢利,而是想要用一杯真味好茶结交更多的爱茶人,让每个人都愿意到我的茶庄喝一杯真味茶,聊一聊我们不同的人生以及共同的追求。”王兆旭一直秉承着“来瑞丰号茶庄便能遇见真味,真性情,真朋友”的理念,身体力行地向大家倡导茶文化,带来真茶味。

秉承古法工艺,传承新时代茶文化

为保证茶的品质,为给大家带来最好的原生态普洱茶。王兆旭依托云南西双版纳万亩原始森林,在贡茶基地易武深山秘境处建立了自己的原生态森林古树茶园,这里终年阳光充足,湿润多雨,这里的海拔、温度、湿度、日照为古树茶的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梦幻奇貌,莽莽苍苍。生长在这儿的古茶树特别地富有生命力,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每年春天,王兆旭就会前往原生态森林古树茶园,亲自采茶、制茶。他喜欢这种与古茶树共同呼吸、共同依存的感觉。那是一股和谐共生的美好感,也是一种沉浸在百山百韵中的奇妙感。

王兆旭说:“我们在麻黑、刮风寨、倚邦、蛮砖、帕溪河等山寨建立了茶源基地。从选茶山、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青、压制到包装等程序,每一个环节,我都是亲自上手、监督和指导,确保让茶客喝到真正的原生态好茶。”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他恪守制茶古训,以舍为道,秉承古法工艺,匠心制茶。

王兆旭的恩师、茶文化的泰斗寇丹老先生于去年仙逝。王兆旭追思不己,他回想起与老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决定推出一款“瑞丰红”系列纪念茶,以不忘恩师提携之恩。恩师生前曾经为他题写下“贵族茶,平民价,瑞丰冰岛”的勉励语。他时刻不忘恩师“做一片茶叶,终生奉献”的教导。

王兆旭所理解的茶文化,如同陆羽所写的《茶经》一般,不为名利,只问君子之风。他所制作的茶叶里,蕴含着大格局,细细品,方知一二;他所制作的茶叶里,也包含着最诚挚的情谊,慢慢品,则能感知。

以茶传承博爱

王兆旭不仅以茶来做大文化,还通过茶联促进了淄博与云南两个城市之间的情谊。自他在原始森林深处多个地方建立了自己的茶源基地以来,王兆旭便致力于对当地小学的帮扶。

茶香满人间,爱心溢大疆。早些年,茶山寨子里教育落后,每年茶山行时,王兆旭都会携带一定数量的儿童学习物品(书包、文具盒、笔等),前往刮风寨、帕溪河等地,对那里的学生进行物质上的资助,有条件时还会邀请茶山行队伍里的老教授和国学老师为山寨里小学的孩子们义务讲课,而扶贫也定要扶智,在对他们嘘寒问暖并真正带去帮助的同时,王兆旭也会为当地的学生讲起外面的世界,犹如那年,寇丹老先生将他领入到茶叶的世界一般。

一代又一代,关于茶文化的传承,以各种形式,在不同的空间延续着。

疫情期间,无法前往外地时,王兆旭就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在本地举办小型的茶文化沙龙以及以茶会友书画雅集,让爱茶的文人墨客都能近距离地感受到茶以及茶文化叶的魅力。

“唯有热爱和奉献,才能求其真。”王兆旭爱茶成“痴”,他甚至因为爱茶而滋生出了更为包容的力量以及更为高尚的情怀。他从未后悔走这条制茶、品茶、传承茶文化的道路,因为自己的生活中有茶而存在,王兆旭的每一天都充满着希望和美好。

在这座文脉传承的城市中,深山茶人王兆旭用茶为大美淄博又增添了一丝底蕴,他以茶让“五好”淄博散发独特的魅力。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主编/编审:郭梁、赵慧,编辑:唐晓彤,责任编辑:魏良炜,文字:琦惠)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