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民生新闻联播

“同心富蕴·石榴情”系列报道(九)

来源:民生网2022-08-18 14:46:24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年来,富蕴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聚焦履行职责使命,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创新和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将民族团结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相结合,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深入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引导和鼓舞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汇聚起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特推出“同心富蕴·石榴情”系列报道,今天刊发《团结一心铸就辉煌》。

团结一心铸就辉煌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改革发展的根本。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共同创造了诸多奇迹。在可可托海矿区,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维护着民族团结。

“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有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投入到矿山开发建设的洪流当中,一时间可可托海汇聚了天南海北的人……”近日,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民族团结”展厅,讲解员正充满感情的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进行讲解。

据介绍,在鼎盛时期,可可托海矿区有三万多常住人口,职工五千多人。全国56个民族中,矿区就有近30个民族。“无论来自哪里,来自哪个民族,只要来到这里,就会被这里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所感染,就会被这里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情谊所感动,就会被这里特殊的地域文化所改变,心甘情愿地被烙上可可托海人的标记。”讲解员讲的动情,学员们听的也深受感动。

“这位是矿务局民族团结楷模蔡英,蔡英是一名转业军人。他家隔壁住着一位年迈多病、双目失明、带着一个小女儿共同生活的维吾尔族孤寡大娘肉孜罕。蔡英十几年如一日地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被肉孜罕老人称为自己的亲儿子……”在讲解员的讲解中,可可托海的暖心故事有很多很多。

通过讲解员介绍,笔者了解到,在新疆有色职工队伍的序列中,有一个群体尤为特殊又贡献巨大,他们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哈萨克族产业工人。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苏联人在可可托海进行规模化的稀有金属开采,为提高产量开始在伊犁三地州雇佣哈萨克牧民充当手选工。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股份公司开始有计划地招收更多的哈萨克族牧民从事采矿工作,在后来的矿山创业发展历程中,又陆续有哈萨克族青年加入到产业工人的队伍,他们与其他各民族兄弟一道,克服了创业时期的困难,吃大苦、耐大劳、比干劲、讲奉献,为奠定新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基础,为新中国矿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矿区生活着不同民族的职工群众,在几十年的创业奋斗中,凝结了深厚的友情,共同书写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把各族职工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生活上互敬互爱,工作中互帮互助,不仅年年超额完成党和国家交予的生产任务,还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让矿区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成绩的获得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各族职工的努力拼搏;归功于民族团结的力量。

早在1987年,可可托海矿务局就被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00年,被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16年12月,可可托海干部学院也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胡金良)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