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广东化州帮扶干部刘付喜:做群众解困贴心人

来源:民生网2022-08-24 16:13:34

虽然步入初秋的季节,八月的粤西茂名化州,依然骄阳似火,一阵暴晒一阵雨。一名汉子站在湾街道莲花村一片撂荒地前入神。

这片近100亩、己经放荒多年的撂荒地,在广东茂名化州市石湾街道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努力下,于今年初迎来了复耕复种的良机,却因耕种植物的分歧,陷入了停顿状态。

如何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呢?思绪万千的汉子就是南方电网广东茂名化州供电局驻石湾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刘付喜。

刘付喜(左)与防返贫户凌康生交流种植莲藕心得。叶泽 摄

“心里装着返贫监测户”

去年9月,刘付喜因擅长群众工作被组织派驻到石湾街道帮镇扶村工作队,具体联系莲花村委,负责返贫户监测、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常拿着花名册,挨家逐户地探访返贫监测户。”说起刘付喜,莲花村委会书记凌金艳说。

莲花村共有2户返贫监测户。凌康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今年60多岁,一家5口人,妻子长年患病吃药,3个孩子在校读书,日子过得艰苦,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兜底的资助维持生活。当刘付喜在家访中了解到他家二女儿凌土珍今年6月底大学毕业的消息后,便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推荐她去广州市某企业工作。

“刘付喜每月都会定期看望我父亲,并了解母亲的病情,随时帮忙解决我家的实际困难。”身在广州工作的凌土珍说。更令凌土珍感动的是,刘付喜还鼓励她在读大四的姐姐努力向上,争取参加研究生考试;也时常辅导她小弟学习,让她在外工作也能心安,内心非常感激。

“工作起来,他总是挑最难的”

在持续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半年多后,今年4月初,莲花村委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入了关键阶段,村中一批“香火屋”,以及废弃的牛栏、猪圈成了“硬骨头”。

“‘香火屋’是村民家中祭祀的地方,单坡田村和牛路顶村数量达35间,多为泥砖屋,”凌全艳说,这些“香火屋”当中,有的墙体出现多条裂痕,有的墙体崩塌,有的缺梁烂瓦,整体上因缺乏维护维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安全和环保意识淡薄,村民大多抵触拆除行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暂时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经过讨论研究,我们决定让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刘付喜同志带头,攻坚落实拆除工作。”凌金艳说。

“接到任务后,我详细分析了村中的实际情况,发现村民们都有观望的心理。”刘付喜回忆说。于是他改变了原先的工作思路,采取以“一户带动一片”,“成熟一个,拆除一个”的策略,先攻关拆除村中较有威望的凌旭家的“香火屋”,在全村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形成人人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氛围。

由于思路正确,方法得当,不出两周时间,刘付喜带领工作队拆除了坡田村和牛路顶村“香火屋”30多间,废弃牛栏、猪圈一批,彻底扭转了原来环境整治落后的局面,得到上级人居环境整治督导组的肯定。

“既为群众办事,更要得到群众的支持”

距离莲花村委会约1千米的地方,一片满是积水的撂荒地静静地躺着,多年的放荒已是水草连绵。

为了帮助村民复耕复种,莲花村委会千方百计寻找第三方合作,拟采用农业托管的方式,实现“小块田变大块田”,解决近百亩撂荒地的复耕复种问题。

然而,于今年5月份,村民却在关键时刻,因种植品种的意见分歧,达不成一致意见。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撂荒地由托管公司复耕复种,村民每年每亩可收入580.5元,并逐年递增10%。这本是利国家利民的好事。”刘付喜介绍说,村民思想原先基本是接受的,达不成统一意见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对种植莲藕的误解,以及“小块田变大块田”后,对自家农田界线分不清的担心。

“尽管我们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但也必须把工作做精做细,让群众心服口服,心情舒畅。这样的话,大家的劲才能往一处使。”刘付喜说。

刘付喜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积极参与化州市委组织部开展的“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常常利用晚上时间走家串户,与村民交心谈话,向村民宣传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意义,介绍在处于低洼地带的撂荒地种植莲藕的科学依据,以及解释莲藕新品种与传统品种的区别,前者是横向生长,后者是纵向生长的特性。还组织村民代表前往化州同庆镇垌心村莲种植基地参观,亲眼见证新型莲藕对农田不会造成破坏的事实,打消群众顾虑。

“刘付喜同志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做工作,苦口婆心,真是我们的知心人。”一位姓凌的老伯对刘付喜啧啧称赞。

( 李建文  刘付永鹏  叶泽 )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