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教育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民生周刊2022-10-14 18:54:09

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时间最长、学生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段,义务教育的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并从布局规划、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完善了义务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

人民对教育的期盼不仅是“有学上”,更是“上好学”。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2021年底,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这是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实现?下一步如何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学有优教”?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

▲陈如平

民生周刊:10年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显著的成就?

陈如平:2021年底,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

另外,全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均大幅缩小。2013—2020年,全国小学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从0.724降至0.435,降幅近40%;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从0.547降至0.319,降幅近42%。这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

民生周刊:在您看来,近年哪些重要举措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陈如平: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采取了很多重大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将义务教育列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中央加大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实施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同时带动地方投入,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在地方层面,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总体上看,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环境与软件建设明显改善,“大校额”“大班额”比例明显降低,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学校成为乡村最优质的建筑、最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积极探索推进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努力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逐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质量的相对均衡,而学校的差距主要是教育质量的差距。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始终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更多时候,将政策重点放在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面。

此外,强化督导评估形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激励机制。我国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迄今为止,不仅完成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国家督导检查,2017年又启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全力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民生周刊: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对教育均衡起到什么作用?

陈如平:总体来说,集团化办学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早期,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或者覆盖面不够,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很大,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作用是纾困。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多年改革实践中,摸索出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村校”等模式,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更多孩子得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经过多年努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老带新”“一带多”等不同方式,实现了全覆盖,成为中国基础教育一道独特风景。

在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之后,集团化办学应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各个学段都需要高质量发展,集团化办学也就有了新的使命。既要解决持续扩充优质资源达到高位均衡的问题,更要激发办学活力和内在动力,优化学校治理模式,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民生周刊:进入新时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

陈如平:在新的历史阶段,义务教育的发展跟20年前、30年前不一样,现在要求对标高质量发展,所以谈优质发展,更多是要强化优质高位均衡。

义务教育的办学标准已经有了,但还要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提标扩面。比如,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度设计还需要更细化,让优秀的校长和教师进行交流轮换,而不是淘汰或排斥。

教育信息化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手段未来会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经解决了均衡资源问题,但这只是一个中性的平台,对全国来说是公平的,但怎么用、用得好不好还需要继续探讨。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兴起了,如人工智能,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相对于硬件的建设,软件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需要提升。

民生周刊: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如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经由“基本均衡”转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经有一些案例,但在数量上还不够。第一批有两个试点,浙江嘉兴市海盐县、宁波市江北区通过了优质均衡督导评估。

去年遴选了135个县作为推进优质均衡的先行创建县,积极探索优质均衡发展路径。县域层面的义务教育要达到优质均衡的水平,需要继续增容提质。

民生周刊:对于进一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陈如平:10年来,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央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亿元,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超过1万亿元。要进一步实现优质均衡,需要国家投入,也需要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增加县级财政的供给能力和保障能力。

我国已基本解决“学有所教”问题,但“学有优教”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标准体系,推进学校建设的标准化、信息化,以及优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

教育质量是第一生命,实现优质均衡必须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特别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提升,教师水平的提高。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