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传播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传播

沂蒙红嫂祖秀莲:军民同心 鱼水情深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2022-11-25 17:07:55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婉转悠扬的《沂蒙颂》插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在齐鲁大地唱响,颂扬着人民军队和老百姓的情深意长。歌曲中“我为亲人熬鸡汤”来自于沂蒙红嫂祖秀莲熬鸡汤救助八路军战士郭伍士的真实场景。

战争年代,沂蒙人民舍生忘死支援革命,可以说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桃棵子村的祖秀莲就是红嫂群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抗战时期,她不顾个人安危救治八路军战士郭伍士;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被誉为“战争年代的红嫂,建设时期的英模”,“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她身上得到深刻的体现。

红旗漫卷,拨云见日

时针拨回到80多年前,在那个战火纷飞、风声鹤唳的年代,饱受苦难、命途多舛的祖秀莲在动荡不安中提心吊胆地生活着。在她内心深处,渴望有一道光,划破头顶的层层乌云,带来光明与和平。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沂水县王庄成立,接着成立起党政军群各级组织。党组织来到桃棵子村后,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抗日主张,大力开展减租减息、推行民主选举等活动,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

祖秀莲在党组织的引导下,焕发了革命热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初,年近50岁的祖秀莲参加了本村妇救会,她和青年妇女一起,磨军粮、做军鞋,成为支援保障前线的“大后方”。1942年10月,日伪军1.2万余人对沂蒙山区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祖秀莲不顾个人安危,帮助抗大一分校掩藏文件和物资,并同妇救会其他人员一起积极救护和疏散八路军伤员。

沂蒙之魂,大爱无疆

祖秀莲,这个1891年出生于沂水县杏墩子村的苦命女人,年幼时便承担起家中的重担,小小年纪被迫给人家当童养媳。结婚后,祖秀莲本以为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在生下第三个女儿后,年仅三十几岁的丈夫却患病无钱医治,最终因贫病交加撒手人寰,撇下她和3个女儿。为了养活3个孩子,祖秀莲只得改嫁给桃棵子村村民张文新。命运的多舛,加之生活的磨难,没有压垮祖秀莲,却让她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善良。

1941年的秋天,在祖秀莲的记忆中异常严酷。日伪军出动5万余人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恐怖笼罩了整个沂蒙山。为突出重围,我党政机关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山东纵队司令部侦查参谋郭伍士奉命到桃棵子村一带侦察敌情,却突遭日军袭击。郭伍士身中5枪,其中一枪打在小腿上,他当即倒地;另一枪子弹从他的右腮穿入,从左耳根飞出,多颗牙齿被打碎。5枪过后,凶恶的敌人仍不罢休,又围上来捅了两刺刀,郭伍士的肚子被划开,肠子流了出来,昏死了过去。醒来后,他挣扎着爬到桃棵子村,祖秀莲发现了他。

看到郭伍士生死垂危的惨状和眼中迸发的对生命的渴望,祖秀莲心头闪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救人。不救,这个人的命就没了。她急忙将其扶到家中,为他擦洗包扎伤口,抠出了堵在嘴里的血块、断牙。后来,她又冒着生命危险将郭伍士多次转移、隐藏,最后将郭伍士藏到村西大卧牛石下一个狭小隐蔽的岩洞里。

为了给郭伍士治伤,祖秀莲以挖野菜为掩护,多次冒险上山采集草药,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到岩洞中送水送粮送药;为了方便郭伍士进食,她便做面粥,家中仅有的米面吃完了,就没日没夜地纺线,纺好之后拿到15公里以外的集市上卖了换粮;为了给郭伍士增加营养,她毅然杀了家中仅有的一只下蛋母鸡,熬成鸡汤给他喝;岩洞里潮湿闷热,郭伍士的伤口化了脓,生了蛆虫,她想到芸豆叶汁驱赶蛆虫的办法,采来芸豆叶子,将揉搓的芸豆叶汁滴在伤口里驱赶蛆虫。在她精心照料下,郭伍士的伤情渐渐好转,后转到八路军山东纵队卫生部直属后方医院医治,康复后重返战场。

母子情深,人间佳话

1947年,我华东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因郭伍士身体多处负伤,体质不断下降,组织上批准他复员,他念念不忘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沂蒙大娘,立志回沂蒙寻找救命恩人,于是选择放弃回山西浑源老家,在沂南县隋家店子村落了户。历经8年,郭伍士挑着酒篓、辗转沂蒙,终于在1956年到桃棵子村找到了祖秀莲,认她为母亲,并于1958年落户桃棵子村,为祖秀莲养老送终。

郭伍士极尽一个做儿子的孝道,伤残金、政府供给的花生油都给祖秀莲用,逢年过节或者祖秀莲生日,郭伍士都送她礼物。同时,祖秀莲也把郭伍士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帮助郭伍士照看孩子,把积攒的鸡蛋分给郭伍士的孩子们吃,一家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谱写了军民鱼水情的人间佳话。

1977年7月12日,祖秀莲走完了86年的人生旅程,含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对这个世界是满意的,虽然这个世界让她经历了太多磨难,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军民情深的鱼水关系中,她盼来了渴望的光明与和平,获得了生命的尊重,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红嫂情怀,光耀神州

1960年,时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兼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的著名作家刘知侠在了解祖秀莲的事迹后,专程来到桃棵子村,通过对祖秀莲、郭伍士和当地群众的走访,写下了著名小说《红嫂》。《红嫂》的发表,第一次将“红嫂”这一称谓展现在全国大众面前。

后来,淄博京剧团将小说《红嫂》改编成京剧。1964年,《红嫂》剧组在北京、北戴河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毛主席看完这出戏后,深情地说“红嫂这出戏,是军民鱼水情的戏,演得很好,要拍成电影,教育更多的人,做共和国的新红嫂。”

此后,小说《红嫂》又被改编成芭蕾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艺术作品,沂蒙红嫂自此传遍了大江南北,祖秀莲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八路军伤员郭伍士、郭伍士千里寻母认母报恩的动人事迹也传遍神州,感动了亿万国人,成为人间佳话。

祖秀莲和郭伍仕的故事正是沂蒙革命老区的军民舍生忘死、拥军支前的缩影。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倾其所有无私支援革命战争,这种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在革命战争年代诞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一步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孕育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巍巍沂蒙山,筑起沂蒙人民保家卫国的丰碑;汤汤沂河水,诉说沂蒙儿女无私奉献的深情。近年来,红嫂祖秀莲的家乡——山东沂水县致力于挖掘红色历史、讲好沂蒙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在“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中探索党性教育新路径,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永放光芒。

(出品:“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编委/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主编/编审:郭梁、赵慧,编辑:唐晓彤,责任编辑:魏良炜,文字:中共沂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从发)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