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刘红霞:超然物外 云深意浓

来源:民生网2022-12-13 19:40:06

刘红霞笔名闲云,号孤山闲云、闲云一片、晴云。闲云出生在书香世家,志存高远,潜德懿行,性内敛,偏沉稳。幼时敏于思,讷于言。父亲为师从教,家世虽无画者,然父亲崇艺,她从小受音乐、文学艺术的滋养,幼时便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青年时期便写下了:“闲云不慕笼中雀,心羡天地云水间”的艺术志向!在就初中时期,艺术的种子开始发芽,她创作的现代诗歌《不要》获得全校诗歌一等奖,还曾自导自演《军港之夜》、小品《大扫除》。

闲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2006年至2008年赴天津美术学院高研班进修,受到霍春阳、何家英、吕云所、李孝萱等诸名家的艺术浸染,对传统中国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为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双师型人才,从事美术教学工作20余载,辅导学生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多次荣获优秀辅导教师称号。2016年在琉璃厂一得阁艺融美术馆参于策划并主持《翰墨京华八人联展》,2017年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举办《闲云国画小品》个展,2018年成立书画工作室,2021年至今在中国歌剧舞剧院亚运村校区任美术教师。

春秋先贤大智者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艺术之路不也是一条寻道之旅吗,不可名状,但又让你毕生追寻。中国画一直主张取法乎上,就这一点儿就阐释继承的重要性,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需要我们从里面汲取营养,来丰富我们艺术内涵,当驻足在我们古人留下的艺术作品面前时,除了敬仰、感叹、膜拜,你别无选择。从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僧他们的作品里,感慨艺术的博大圆融,高古精深!她会让你的心穿越到古代,从作品里传递出的空旷、深远、幽思、寂寥、达观、唯美、清静无为或放浪形骸,或稚拙天趣等,或文人傲骨,或大隐山林等气息迎面而来,正如我们和古人先贤对话,进行一次一次的精神交流。包括我们的书法、古诗词、戏曲等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吸取精华,吸收传统艺术的技法以及文化精神,从这一点来讲继承很重要。

谈到继承,不得不说传承,正如书法的演变历史从甲骨,金文,篆隶,楷,行草,包括魏碑,帛书,竹简,瓦当等不同书体或静态或动态,或碑学或帖学的不同呈现,学习其精髓得先要临摹经典。先继承,再传承,最后创新,这就要回到中国画的本质问题,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自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简单概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賦彩,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摹写。观其六法,无不围绕着一个“韵”字!这正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无论从题材上:花鸟,山水,人物,还是形式上:大写意,工笔,没骨,还是兼工带写,这是决定作品的格调的核心,是笔墨,也是综合素养,也是心性的彰显,取法乎上很重要,修炼心法更加重要,诗,书,画,印,包括哲学,文学,三观。但我们回到当下,拉回现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今人,一切快捷,高速,讲究效率,快餐文化,知识共享,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中国画面临这巨大的挑战,如徐悲鸿,黄胄,蒋兆和等艺术家,将西方的造型艺术结合中国的水墨将写意人物推到一个新的台阶,还有赴法留学的林凤眠,赵无极,吴冠中等艺术家把西方的色彩,构成,抽象艺术,用一种新的形式融入自己的美学思想和朴素情感,表达出一种诗意的美,中国画慢慢走向了世界,我们在融合也在传承,当代社会也涌现出一些有时代声音的艺术家,闲云也一路以这些大家为榜样,不断摸索,突破,深耕自己,富养灵魂,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

闲云的艺术思想与时俱进,她紧跟时代脉搏,在北京去的最多的是中国美术馆各当代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以及各大书店,还有各大高校及美术馆的讲座里充实自己,她学古博今,在向古人和名家取经的同时,将自己的性情融入到创作中,她一直以传统经典为师,以生活为友的艺术理念为导向在艺术的道路上蹒跚前行,闲云在自己的不惑之年写下了半生迷途半生累,半生笔墨声声催;明月依旧高升起,犹如尘世一粒灰的艺术感言,她始终把自己的艺术之旅当成一种修行,修内心,观内在,不断完善自己,否定更新自己的艺术理念,将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在蜕变中她一路风雨兼程……

中央美院博士吕鹏教授对闲云的作品给出了客观的评价:“闲云的水墨画不拘泥形式,格调清雅,她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追求一种静漃,沉凝,简淡的冲合之美,她崇尚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空静之感,她更向往一种无羁无绊的自由表达的美,在笔墨酣畅表现中留下对生活的深切感受,不拘泥题材表现,她笔下对艺术的丰富性,水墨技法的多样性加上她对艺术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以及心性上的修养,意志上的磨练,从文人案头,常见的题材,茶盏,花卉,动物,人物等,从大写意到工笔,没骨,从工具上的方寸小品,到生宣,熟宣,卡纸,皮纸,可霸气豪放,可委婉细腻,可呆萌稚气,再细品其作品格调清新脱俗,墨影润泽鲜活,又不失墨彩淋漓之感和笔墨趣味之意,有较为突出的风格样式,真可谓可咸可甜,可收可放,可繁可简。给观者很强的视觉印象和审美感受,她追求一种无羁无绊的美,灵动中不失法度,法度中不失趣味和幽默,所以她的作品是真性情的流露,是生动的是有温度的,也是有情怀的!

闲云的偶像是宋朝的苏轼,苏轼旷世奇才,苏轼的达观豁达,苏轼是能在磨难里能开出花的人,苏轼的清欢和烟火气,苏轼的重情重义,还有他那充满天趣烂漫的书法,苏轼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和“老夫聊发少年狂”首开豪放词风,无论是才情还是精神一直激励鼓舞着后人。

这个世界一直再变,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但对艺术的这颗心,纯粹且坚定,夫以弗居,是以弗去,无为而为之,一切顺应自然,艺术之路将绵延不绝,会生生不息!争取做到不迎合,不取巧,不重复,兼容并蓄,袭古创今。

用一首现代诗做这篇文章的总结:一滴墨,跳进水里,尽情舒展,就着夜色,书写浪漫。我用目光梳理墨韵,扎起马尾辫,朝向春天,飞扬千里,墨色变得五彩缤纷,如林间的花,绚烂至及。伴着音律和着激情,这一刻注定是一场唯美的醉,关于墨的话题,无止无休……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