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2022年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发布 持续奋斗 缩小东中西部民生发展差距

来源:民生周刊2022-12-22 20:06:15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持续延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民生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稳住市场主体、保障粮食能源安全、稳就业保民生、保通畅保运转,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为民生保障和改善激发出更大的新动能。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关乎家国。党的二十大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理念,将民生保障和改善放在关键位置,常抓不懈,矢志不渝,取得了巨大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辟专章论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明确指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且,从收入分配、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为民生保障和改善指明了方向。

地级市民生发展百强特征

一是总体来看,东中西部民生保障和改善还存在梯级差距。

地级市民生发展前100强中,东部城市有42个,中部城市37个,西部城市21个,民生发展水平从整体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状态。

东部十省市,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的地级区行政单位没有排列在地级市中,实际上东部只有7个省的地级市,100强中占有42席,足见东部地级市民生发展之强势。

中部9省地级市民生100强中占有37席,大有直追东部发展之势,在数量上已逐渐趋近东部地区,表明国家中部振兴战略、东中西部平衡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显成效,中部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民生发展也在逐步赶追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二是西部地区地级市民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严重。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庆作为直辖市,其下辖的区没有纳入地级市排名,实际上只有11个省、自治区辖的地级市,在100强中占有21席。

其中,西藏、青海、宁夏3省、自治区没有一个地级市进入民生发展100强,贵州、云南、四川、新疆4省、自治区各只有1个地级市进入100强,表现强劲的内蒙古有8个地级市、甘肃有4个地级市进入2022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

可见,通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依托其雄厚的资源优势,奋起直追。但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严重。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省、强省,存在着省会对地级市资源的巨大虹吸效应,导致省会成都与地级市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四川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的尴尬局面。

三是地级市民生发展的稳定性和跳跃性并存。从新时代十年民生发展的排名情况来看,民生发展100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如今年民生发展第一名的苏州,新时代10年来几乎都在前两位,民生发展的数据刚性支撑其稳定,可以说是地级市中民生发展的领头羊。其他如无锡、常州、东莞、佛山、珠海等东部地级市,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明民生保障和改善是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的。

另外,有一些地级市起伏性很大,如内蒙古阿拉善盟一跃为2022年第三位,金华市则从曾经的前五位甚至第二位下落到2022年的第20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使民生指标中的相应数据大起大落造成的。

四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及教育、医疗的发展是决定民生排名的关键。

首先,从2022年地级市民生发展的数据来看,排名前100名的地级市大都实体经济比较发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起来都比同类地级市高,如苏州、东莞、无锡等地级市,不仅总量上进入了万亿级城市俱乐部,而且人均GDP也遥遥领先,民生发展基础设施比较先进。

其次,这些城市的创新力较强,如苏州、东莞、无锡等地级市,拥有雄厚的创新资源,无论从创新投入、产出,还是专利技术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教育、医疗这些要素是关系民生的最具显示度的指标,这些城市都能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缩小民生发展差距对策

根据数据的分析,缩小东中西部地级市民生发展的差距,一是需要西部地级市激发出自身的内生动力,大力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延长西部地级市中已有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尤其是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有所突破,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发展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

二是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市场经济氛围,加强区域间要素市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人才市场建设,并充分融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中,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价值优势。

三是大力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从国家层面为西部地级市的民生保障和改善争取相应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前期国家投入的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气东送,以及青藏高速公路、川藏高铁等国家战略性工程,对于缩小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及民生差距,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未来,在西部进一步投入诸如“东数西算”、墨脱水电站等一些大型工程,开发金沙江、雅鲁藏布江等清洁水电能源,在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开发太阳能,在四川开发页岩气和水电,以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为契机,使西部地级市通过“双碳”战略实施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民生优势,缩小东西部民生差距。

□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唐任伍   史晓雯   马志栋)

数据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中国民生发展”课题组《2022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制图:杨东儒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