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七有”:伟大而温暖的愿景

来源:民生周刊2023-01-03 13:34:42

人民日报社办公厅主任 郑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推进“七有”。这个“七有”,就是我们党反复强调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七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一个伟大愿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2000多年前的质朴诗句,反映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美好憧憬,也勾勒了许许多多王朝和政权的努力目标。小康,在儒家看来,就是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状态;按现在的理解,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比较殷实的一种生活状态。孔子所说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及后来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食等说法,是其具体写照。这些“有”,既关乎民生,也涉及治理,有的绵延千载、有的持续百年,但都没有真正实现。我们党提出“七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梦想期盼的升华,也是当代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这“七有”,内容更加丰富,涵盖更加广泛,体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全周期保障、全方位改善。这“七有”,既伟大又温暖,何尝不是人类社会的愿望愿景!

“七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接续奋斗,我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此过程中,从“四有”“五有”到“七有”,我们的实践不断拓展、认识不断深化。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侧重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那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更加侧重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全面”,要求和标准更高,需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发展,坚持不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推进“七有”,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重要检验标准。

“七有”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一条鲜明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其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我们一切工作和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造福于民,在于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社会建设既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旨归。“七有”因凸显“人”的因素,因涉及人民生活的全周期保障、全方位改善,而融入和渗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是社会建设中。试想,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做工作,抓项目、搞活动,哪一方面不需要考虑这“七有”呢?

应当看到,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推进“七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继续顽强奋斗。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七有”基本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归根结底是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在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在“七有”上持续用力。

在幼有所育上,要建立生育政策支持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据统计,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062万,基数依然很大,幼有所育牵涉甚多。因养不起而不愿生,已经成为突出问题;如已生了而养不好,必将带来更多问题。对此,应从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加快建立相关政策支持体系。

在学有所教上,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据统计,2021年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218.2万人,数量更加庞大,学有所教任务艰巨。对此,应从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劳有所得上,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多劳多得。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多种要素参与分配,但劳动报酬占比长期偏低,而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来自劳动。对此,应从促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注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在病有所医上,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调发展和治理。看病难、看病贵是老大难,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有病就得治,急病急死人。这次疫情再一次凸显了解决“病有所医”问题的紧迫性,我们的医疗卫生系统、科技战线乃至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在这方面下更多功夫、用更大力气。

在老有所养上,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一般都说,人都有老去时,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孝老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实现老有所养义不容辞。我国老龄化加速发展,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且增幅明显,老有所养问题愈益突出。人口老龄化已经构成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其影响将是广泛深刻的,应从战略上进行谋划、从各方面加以应对。

在住有所居上,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客观地说,我国目前住房并不完全是缺和不够的问题,更是不平衡不合理的问题,比如一些城市房价过高、年轻人买不起房、农村危旧房问题,以及爆炒牟利问题等。这些问题要靠发展和改革来解决,靠加强治理和规范管理来解决。

在弱有所扶上,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任何社会都会有强者,也会有弱者,但当今时代不能搞弱肉强食。弱有所扶,同样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人口大国,弱者群体为数不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能让一个人掉队。推进弱有所扶,需要“天下为公”“大爱无疆”,需要真心实意、真情实感,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