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政府要为企业搭好台服好务

来源:民生周刊2023-01-03 14:01:53

“2023年是中小企业的机遇期。”谈到新的一年的经济形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许光建十分乐观。

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再加上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实施,都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但许光建相信,2023年各地会有新气象。

民生周刊:近年来,我国市(区)县经济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许光建: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央的政策一直非常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但是,近年来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地方很多企业遇到困难,一些企业得到的支持不够。有些地方在落实优惠政策的时候,倾向于当地的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帮助不够。这样导致一些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拿不到项目,得不到贷款,经营困难。

还有,由于疫情防控,出入境管理严格,中小微企业很难走出国门。没有人员往来及面对面的谈判和考察,有些生意确实做不成。那些依靠国际市场生存的企业,这几年很不容易。

此外,有些地方领导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担当精神,不敢干,或者怕犯错,怕招来麻烦,也怕他人议论,不敢为民营企业办事。一个地方的政商关系出了问题后,恢复起来不容易。如果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不好,政商关系糟糕,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济很难发展。

民生周刊:在您看来,各地应该怎样优化营商环境?

许光建:优化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法治化环境。什么事情都按照法律办是最好的。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是一样的,但各地的执法环境有很大区别,体现了不同地方的治理能力。比如,深圳吸引了很多民营企业,因为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大部分人都是外地来的,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人际关系比较清爽,营商环境比较好。

前几年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变化较大,应当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加快恢复良好的政商生态。政商关系要“清”,也要“亲”。我觉得如何鼓励“干部敢为”,需要一些有效的措施,构建容错机制,切实解决“不敢为”的消极倾向。我们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利益,也要引导领导干部放下包袱,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民生周刊:提振信心,推动市场主体恢复,地方政府可以做什么?

许光建:现在疫情防控政策已经调整,自1月8日起,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中外人员往来也会更加便利。我相信2023年的经济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恢复和发展。

2023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期,不仅国际市场往来会更加便利,还有国家一些扩大内需的项目落地,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机会。中小企业即便不能承担大的项目,也可以盯着这些项目,因为重大项目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也需要很多配套产品。

地方政府可以树立一些好的典型和榜样。这几年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还是有些企业发展得不错,可以为这些发展得比较好的企业做一些宣传。有些地方政府做得比较好,对中小企业比较友好,也可以好好地宣传一下,会有带动作用。比如山东的曹县,淘宝村发展得比较好。还有很多地方搞电商直播,农产品卖得很好。

民生周刊:市(区)县政府应该怎样更好地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

许光建:过去地方要致富先修路,改进基础设施。这些年各地的基础设施都没什么问题,大部分县域或乡镇网络都不成问题。

现在县域发展最需要的是找市场,很多县域的小微企业有不错的产品,但卖不出去。地方政府要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

很多地方在想办法把东西卖出去,有些地方的县长、局长还出来直播带货,一开始是可以这样做的,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搭建平台才是政府能够做而且应该做好的事情。

比如,地方政府可以做几个网站,当地企业可以在上面展示产品。其实每一个市(区)县都有自己的网站,但很多网站完全看不出当地有什么知名企业,有哪些特色产品,这样的网站需要改进。要让当地企业可以在政府建的网站上展示,起码可以提供一个链接,让外界了解企业。地方政府也可以创建一些小程序之类的信息平台,方便当地企业投放产品。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只要有订单就好办。像浙江最近带领企业抱团去海外开拓市场,就是为了让客户加强印象,知道当地的经济发展没问题,可以放心给订单。

民生周刊:现阶段,疫情的影响仍在,地方政府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有序复工?

许光建:企业要想尽快复工复产,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些抗原试剂、药品等。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员工一起工作,更需要帮助。地方政府在这方面不妨通过筹措适当资金,通过工会等方式帮助企业为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的地方政府为居民发放抗疫包,包括药品等物资,这也可以帮助当地更快复工复产。现在国家对这方面放得比较开,只要没有禁止就可以尝试。

民生周刊:当前消费持续疲软,地方可以如何拉动消费?

许光建: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不少省市政府先后推出发放消费券政策,通过消费券的乘数效应恢复消费需求。这是拉动消费的一种方式,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推进。但资金从哪里来、怎么花这笔钱,也需要各地政府发挥好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扩大内需方面,政府能做的主要是投资,抓紧落实一些项目。投资的拉动性很大,可以带动很多领域发展,工人的工资收入也能相应增加。

拉动消费,最重要的还是增加百姓收入。百姓收入增加主要还是靠就业。此外,对于困难群体可以发放生活补贴,甚至适当扩大补贴范围。在农村地区,要防止脱贫户返贫。

民生周刊:那么,地方可以怎样促进就业?

许光建:拉动消费要靠增加收入,增加收入主要靠就业,促进就业则需要中小微企业发展,这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

地方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主体、扩大投资和消费等各个方面,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途径优化劳动力的供给结构。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