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江西井冈山: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

来源:民生周刊2023-01-16 14:03:11

“你呀,不错嘞!”巍巍山岗上,神山村的“点赞”手势雕塑,夺目璀璨。每当看到这个大拇指雕塑,村民总会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的过程……

2016年2月2日,正值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来到井冈山黄洋界脚下的小山村—茅坪镇神山村,看望慰问老区群众,并在此发表了“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讲话。

“在村口的小广场上,总书记深情地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对当时的情景,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记忆犹新。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神山村也成为脱贫攻坚的样板村。

迈进新时代,脱贫后的神山村,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继续在建设全面小康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新路。

“做梦都没想到!”

“从山脚到神山村,有近百里的山路,做梦都没想到,总书记怎么会来我们这‘穷山沟’。”

神山村,位于罗霄山脉深处。最初,这里叫“城山”,并非“神山”。后来,因客家方言中“城”同“神”,且村里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久而久之,人们便称之为“神山”。

“泥巴路、土坯房、旧衣服,红薯山芋当主粮。”曾是神山村的真实写照。

神山村共有两个村民小组,全村只有70户人家、241口人。精准扶贫以前,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毛竹,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当地流传着“好女不嫁神山郎”的歌谣。

彭水生是神山村的老支书,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神山村考察时,彭水生眼瞧着总书记走在刚下了几天雨夹雪、结了一层厚霜的土泥路上,走访了一户又一户……当习近平总书记同他握手时,彭水生由衷地向总书记竖起大拇指说:“你呀,不错嘞!”

“总书记听了,拍着我的手背哈哈大笑。”现如今想起当年的一幕,老支书仍激动不已,“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在这样的天气,习总书记来到了我们村!”

如今的神山村,道路变宽了,房子变漂亮了,“穷”已不再是神山村的标签。

“2016年年底,进村的道路,从3米拓宽到5米,不但全部硬化,还装上了护栏。如今,神山村大街小巷的路面,丝毫不逊色于城市。”彭水生满脸自豪地说,“现在甭说小车,50人的大巴都可以直接开进村!”

聊起道路的变化,神山村的村民罗桂堂也颇有发言权。前些年,他在60里外的东上乡工作,每周步行往返一次。

“深夜两点摸黑出发,紧赶慢赶,早晨8点才能赶到。路上常碰到蛇,手里攥根棍子,见了就打。现在和过去比,是天上地下。”

如今,罗桂堂和老伴一人买了辆摩托,“去哪里,小旋风一样!”

   

▲神山村彭水生夫妇幸福的笑容

“多多创新,把产业做大”

道路通,百业兴。在过去,神山村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砍伐毛竹为生。然而,由于耕地多为冷浆田,种植水稻产量极低。村民们多年辛劳,依然没有走出贫困。2013年底,神山村贫困发生率为2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300元,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脱贫攻坚,产业为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鼓舞了神山村斩断穷根的斗志。

在各方支援下,神山村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采取了“合作社+基地+村民”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黄桃、茶叶两个合作社,让农民长期获得土地流转的租金、基地务工的工资、合作社的分红。

短短几年,神山村先后开发出460亩黄桃园、200亩茶园和30亩雷竹园,累计为村民发放分红20多万元。

同时,立足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神山村发展起乡村旅游等产业,村民们自发经营起民宿和农家乐,卖起土特产。

彭德良一家共3个兄弟。以前,三兄弟在外省务工,只留下年迈的老母亲在家。后来,依托扶贫政策,三兄弟回到村里创业,老大开起了农家乐,老二卖起了土特产,老三打起了糍粑,三兄弟分工合作,一起照料母亲。现如今,一家人终于不用再分开。

左秀发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过的人家。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他家的生活和儿子左香云竹制品加工情况,临走时,总书记给左秀发的孙辈左伟波送上了新书包和文具,叮嘱孩子们“好好学习”。

一晃眼6年过去了,“神山娃”左伟波已经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之前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左香云,如今已回到村子发展。靠打理家里的糍粑生意、做些竹木工艺品,一年能挣10多万元。

“几年前,这里除了拖毛竹的货车,没人愿意来,转眼间,现在每天来的游客比村里人都多哩!”

而今的神山村,全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成了四邻八乡有名的富裕村,还戴上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顶顶桂冠。

“现在是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来越甜。之前神仙都没有办法改变的穷山沟,如今过上了神仙日子。”左秀发做梦都想把村子这些年的变化告诉总书记。

▲神山村新貌

赓续红色血脉

“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八角楼,是井冈山百姓心中一块“红色圣地”。

近百年前,在八角楼一盏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6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宣布第一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点燃了脱贫攻坚胜利的星火。

在八角楼旁的慎德书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要把井冈山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

“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们说,这是我们的祠堂,已经倒掉了,当年红军战士就是在这里疗伤。彭德怀带领士兵在这里训练、开办造纸厂。” 在一处红四军军械处旧址前,神山村周村组村民赖发启讲道,井冈山斗争时期,这里曾是红军的大后方,红军的药库、被服厂、造纸厂都设在这里。

“我大爷爷他们几兄弟就是在这里开办了红军医院,救死扶伤,这些红色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赖发启说。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如何在丰富旅游业态的同时,传承好、发扬好井冈山的红色基因?是井冈山市下一步的规划方向。

如今,依托于神山村的红色旅游资源,井冈山市已将红军药材库遗址整修、七烈士碑亭修建、红军挑粮小道修复,纳入今年的发展规划。   

“神山村,山坳里,千百年,贫瘠地,乙未年,总书记,携春来,送暖意,今回首,仍历历。神山村,仅一隅,小缩影,大道理。时代卷,共答题,作答人,十四亿!”回望神山村,墙上这首《神山村感恩奋进三字歌》好似发着金光,照亮着中国共产党为民服务的初心。

(人民日报江西分社、井冈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 《民生周刊》记者   王迪)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