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智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

新时代曲艺艺术和曲协工作:紧扣时代脉搏 唱响人民心声

来源:民生网2023-02-02 18:04:21

中国曲艺艺术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949年7月,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期间,成立了一个崭新的全国性曲艺团体筹备组织——中华全国曲艺改进协会筹备委员会,同时纳入全国性专业人民团体的序列。由此,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曲艺事业和曲协工作的历史新纪元。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几千年来分散在全国各地走街串巷、无依无靠的曲艺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成为了人民的艺术工作者。伴随着世纪更迭、时代变迁,新中国的曲艺事业和曲协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一代一代曲艺人的勠力同心和不懈奋斗下,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曲艺事业之路,中国曲协工作也为曲艺事业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更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对于中国曲艺事业发展和中国曲协工作是机遇,更是一次关键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中国曲艺艺术和曲协工作,提升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水平,解决创新发展中“人才队伍中青黄不接”“有高原缺高峰”和组织功能发挥作用不强等短板问题,就需要从中国曲艺艺术历史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中汲取营养,从曲艺艺术组织与时俱进的发展中找到力量,从曲艺各门类艺术发展的精华中挖掘出适合新时代发展的方法,才能将优秀的中国曲艺艺术和曲协工作继承和发展,才能为文化自信提供力量,才能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力量,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和文化自信贡献力量,才能为提高全社会文明和传播中华文明提供力量。

应对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和曲协工作构建上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建设

文艺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的反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具有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中国曲艺艺术和曲协工作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是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阵地之一,是体现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各族人民建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和窗口,是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也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艺术门类,更是为人民服务最简洁、最便利、最容易传播、效果最好的手段之一。曲艺艺术本身就是人民的艺术,根子就在人民,是最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艺术和反映大众思想的艺术,并且曲艺艺术还承载着社会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因此,加强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和曲艺工作顶层设计和系统建设尤为重要,特别是保护和传承一些濒临失传的曲艺艺术门类,还要进一步健全现代曲艺艺术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新时代,健全现代曲艺文化产业体系,应加强商业模式、创作模式、培养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构建开放的曲艺产品生产组织体系,形成网络化、集群化协同分工格局,培育成熟的曲艺产业生态体系。

健全现代曲艺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应加快构建曲艺数字版权交易市场、演出市场和培训市场,发挥各曲艺联盟作用,强化曲艺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加快形成包容有序的创作、表演、版权教育、票务、推广等市场秩序,形成相声、曲艺小品、快板、苏州评弹、鼓曲、独角戏、粤曲、二人转等优势曲种的样板市场,支持新模式创新发展,保障体制外曲艺工作者的协同发展。

健全曲艺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应发挥曲协改革牵引作用,加强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引导,切实发挥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政策、公约、监管三位一体的融合制度,发挥各曲协、产行业曲协、各地曲艺小剧场、曲艺高等院校、曲艺之乡(名城)的积极作用,构建边界清楚、分工协作、平衡互动的产业发展结构。

需要重点加强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曲艺艺术历史悠久,在我国丰富的文化土壤中生长,经历和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同时,经过一代代曲艺艺术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创作出了各历史时期喜闻乐见、反映社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思想的优秀作品,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创作经验、舞台演出技艺、内容编撰技巧、传播特色方法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事曲艺艺术的工作者们成为了人民的艺术工作者。因此,我们曲艺艺术工作者和曲协工作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欣赏曲艺艺术的思维和要求发生了变化,中国曲艺艺术继承和发扬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中国曲艺艺术发展面临着曲艺艺术工作者队伍从过去的基础文化知识不高的传统学艺呈现出高学历优秀人才学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多从事曲艺艺术工作者把创作曲艺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与当前新科学技术相结合上,沉下来、静下来学基础技艺的时间不够充足,尤其是对曲艺艺术发展史的学习了解不够深入;有些曲艺艺术门类对自己宝贵的艺术财富挖掘不够,特别是对创新发展的规律把握得不够准,导致本门派曲艺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马力不足;有的曲艺艺术工作者过于把重心放在经济效益上,对社会主义曲艺艺术发展本质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认识不够透彻,对曲艺艺术的社会存在价值、经济价值认识和宣传提升人类精神文明的理解高度不够;有些曲艺门类在艺术创作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中国的历史和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做出的伟大成绩认识得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特别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特点掌握还不够等许多新情况和客观因素。因此,新时代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和中国曲协工作,需要着力在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的学习上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上下功夫,深入研究曲艺艺术历史会打开和挖掘出创作的智慧,才会创作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精品力作;才会在曲艺艺术百家之长中取长补短,找寻出本门派创新发展的正确规律;才会适应满足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才会让中国曲艺艺术为人民高质量生活增添光彩,才会让中国曲艺艺术为提升人类精神文明提供优质内容。

在创新发展曲艺艺术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提升人类精神文明的价值上下功夫

新时代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和曲协工作开展重点需要把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提升人类精神文明的价值有机统一,积极发挥曲艺工作组织优势,用“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方法,把曲艺艺术每个门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具体工作上,有的时候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见大、小中见大。尤其是对一些曲艺艺术种类面临失传的,就需要总结经验和协调一些部门统筹发展。因此,新时代的曲艺工作就要用“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方法,把曲艺艺术一盘棋盘活。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迈向了新的台阶,文艺市场已经从单一“抱团取暖”发展,迈向精品化整体发展趋势,就需要曲艺艺术各门类继承和发展本门类特有优质特点,走精品化的道路,并且要清醒地知道“我是谁”,明白“我的奋斗目标”,再积极寻求优质合作伙伴,创新发展新模式。

新时代中国曲艺艺术和曲协工作创新发展,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自律公约,发挥各门类的优势,培养专业曲艺工作者,创作高质量的曲艺作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催生出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创造曲艺的真正的市场上盈利点的同时,还将不断引发新的消费服务需求,进而形成新的巨大的新型市场。

曲艺艺术和曲艺工作创新发展要在尊重传统与曲艺艺术本质特色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新的创造。曲艺工作的组织、曲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面对人民、敬畏人民、歌颂人民,书写人民,为人民抒怀,说唱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生活的情感,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曲艺艺术才有活力。

曲艺艺术和曲艺工作创新发展要有现代市场意识,按照市场规律来经营和运作,特别是国家文化战略发展中从曲艺艺术发展和曲艺工作的战略出发,创作、经营管理和演出,既要重视社会效益,也要遵循经济效益。曲艺艺术和曲艺工作同时在公益性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中发挥作用,更要在文化产业中和经济效益中发挥作用。曲艺艺术各门类、曲艺工作各级组织要在继承中善于发现曲艺艺术中优秀基因和过时的、守旧的,没有活力的形式,新时代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其他的优秀的艺术形式,在创新和发展中融合发展和分枝深耕。探索新时代的曲艺艺术和曲艺工作的规律。在新的环境下创作出与人民群众相融合的审美取向和欣赏氛围,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曲艺精品和经典之作。

曲艺艺术创作内容上要逐渐从继承传统的艺术思维体系和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内容,转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思想传播和宣传引导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来,同时,总结借鉴新派曲艺艺术的经验,逐渐去除低俗或者打擦边球低俗的内容。曲艺工作组织需要在曲艺艺术内容发展上做一些帮助,在推介一些优秀作品上加大经济、人力的扶持力度,在宣传导向上借助现代科技加大力度,逐渐形成良性氛围。

充分发挥组织平台功能,创建团结、公平、包容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良好曲艺艺术发展环境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曲艺事业,迫切需要大力建设和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曲艺生态。曲艺生态是对曲艺艺术发展的环境氛围和现实生存状态的反映,是由管理曲艺工作管理部门、曲艺作品、创演者、消费者、传播媒介、曲艺人才等方面要素有机构成的综合体现。新时代创建良好的曲艺生态需要科学发挥曲艺工作组织优势;需要健全曲艺人才培养体制;需要曲艺艺术中各艺术门类自身加强创新能力。

一是新时代曲艺工作组织“家”的功能是发展曲艺艺术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上指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要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向基层文艺工作者倾斜,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要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让他们感受到‘文艺工作者之家的温暖’”。新时代各级曲艺工作组织就是党联系和团结引领广大曲艺工作者的窗口,更是落实党中央各项有关推进和繁荣发展曲艺艺术政策的具体部门。各级曲艺工作组织是直接展示着党的形象,更是曲艺艺术工作者最直观感受到党对曲艺艺术重视的具体载体。曲艺工作组织不仅要当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艺发展和创新曲艺艺术的带头者,还要能把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吃透传播出去,让曲艺艺术工作者产生共鸣,达成思想上的统一。因此,新时代曲艺工作组织这个“家”就需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引导、新时代曲艺艺术理论研究和曲协工作平台建设等,就需要继承和发挥党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就需要按照新时代发展,深化改革曲协工作。我们各级曲艺工作组织还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区分我们和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各级曲艺工作组织开展工作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以高质量的文艺精品为中心,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平等发展曲艺艺术各门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曲艺艺术工作者,把各级曲艺工作的组织建成曲艺艺术工作者的“和谐之家”,并且发挥曲艺工作组织“家”的功能。弘扬优秀的曲艺工作者,组织“德艺双馨”的曲艺艺术家与广大曲艺艺术工作者进行交流,开展艺术作品展演,集曲艺专家和观众之思,研磨作品,由曲艺工作组织结合实际推出精品力作。

二是多渠道加强培养新时代曲艺艺术人才是发展曲艺艺术的动力源泉。我国现代化加速地发展,人们对曲艺艺术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着,对曲艺艺术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既有传统功底的曲艺艺术工作者,又要有具备现代知识体系、语言体系、符合当前表演技艺等综合素质很高的曲艺艺术人才。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就需要积极推动相关院校开设曲艺艺术学历教育。同时,各级曲艺工作组织发挥组织优势,积极联络、协调推进曲艺艺术家和优秀的工作者走进学校传授曲艺艺术,积极参与曲艺艺术理论研究等,鼓励培养跨界人才共同研究、学习、推广曲艺艺术,借助各种网络平台、教育培训机构扩展曲艺教育培训渠道,走出一条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的发展道路。

三是曲艺艺术中各艺术门类自身加强创新能力是发展曲艺艺术的根本。曲艺艺术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艺术种类约400个左右。曲艺艺术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凸显,表演简便易行,与时代经济融合发展密切,优胜劣汰生存发展等特点明显,因此,在新时代曲艺艺术各门类发展就需要研究总结本门类本质艺术特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平台,创新发展。进一步重点加强艺术作品的内容创作上的提升,加强曲艺艺术工作者专业上的提升,加强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每个门类壮大自身,为中国曲艺艺术发展贡献智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积极作用,为人类精神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武震鑫)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