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2022人民康养大会参会嘉宾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康养 > 2022人民康养大会参会嘉宾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长寿时代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来源:民生网2023-02-13 15:12:52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日前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从2022年起,我国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长达14年的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特征,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规模大。2020年末,全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的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了500万人,其中有6个省份的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了1000万人。

二、 速度快。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只用了21年时间就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用20多年时间走过一些西方国家百余年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三、 基础差。西方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经济条件欠发达时跨入了老龄化社会,属于“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未备先老”,是指我们的思想、认识、物质、服务等方面的准备都欠缺。

四、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不同群体失衡。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也进入了长寿时代。

“人生七十古来稀”。《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

百岁老人是长寿时代的显著标志。从2000年到2020年,根据五普、六普和七普数据对比显示,百岁及以上老人在2000年有17877人,2010年为35934人,而2020年达到118866人。

我国长寿时代发展呈现发展快、基础差、存短板的三个显著特征。其中,长寿不健康是突出的短板,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与人均预期寿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研究数据显示,接近75%左右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

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和长寿时代,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全面进步的重要成果和显著标志,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面对的挑战,首先是人力资源减退。从2012年开始以平均每年减少270万劳动人口的幅度发展,从2010年的9.4亿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到现在的8.9亿。二是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养老金、医保、老年福利、老年救济、老年保障,这个压力在不断增加,很多省份养老金几年前就已经入不敷出。三是护理照护负担加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4400万,失智老年人口有1560万,负担越来越重。

我国庞大的老年人群也蕴含着机遇。首先是老年人力资源红利丰富。截至2021年,我国已有超过2.67亿老年人,其中,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到半数以上。二是老龄产业、大健康产业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增强。三是老年健康消费需求持续增大。

人口老龄化将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指明了方向。2021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10月14日,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到目前为止国家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顶层设计已经成熟。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大健康产业是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从本质上来说是产业活动,通过市场运作获得收益是其本质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产业,兼有产业属性与公益属性融合的特征,是一类具有半公益性的经济活动,发展这一产业需要市场和政府协同作用,是政企产学各个方面合力发展的一项事业和产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一项重要任务,既是改善民生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2022大健康论坛暨人民康养大会录音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