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2022人民康养大会参会嘉宾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康养 > 2022人民康养大会参会嘉宾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长吴英萍:中医药助力全民身心健康

来源:民生网2023-02-13 15:14:01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顾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会再次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人民健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中医药的繁荣振兴指明了方向。

中医药源于生活,是人民的健康生活孕育、滋生、助长、繁荣了中医药。中医药高于生活,是指导和维护人民健康生活的法宝。中医药不仅具有医治疾病的功效,更具有强身、保健、养生的功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服务于人民的健康,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昌盛,至今仍然枝繁叶茂、充满活力。随着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由治病为中心转移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中医药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显示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全面、深刻、系统地指明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道路与目标。中医药坚持守正,就必须传承中医药的精华,保持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治未病和康养保健等科学理念,融入普及健康生活和建设健康环境之中,使之成为亿万人民自觉的行动。中医药坚持创新,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适应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产业化,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发展壮大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中医药企业,研发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现代中成药、现代中医监测、诊断、治疗、康复设备设施,以及现代中医药康养、旅游、休闲、娱乐、健身等服务项目,满足国内民众的健康需求,并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服务。这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中医药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必然途径,是实现中医药振兴的必由之路。

当前,中医药的发展既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也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传承不够有力,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比较缓慢,规模仍然弱小,优质人才匮乏,服务不均衡,市场占有率不高,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广大民众的期望存在很大的差距。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中医药工作者必须承担的使命,也是中医药工作者团结一心、联合攻关的责任。

加快中医药发展,应当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用新思维引领新技术,用新技术扩展新产品、新服务。在有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同时,扩大居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安全有效,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以质量和品牌赢得民众信任,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发展中医药产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探索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要针对当前中医药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症结,并组织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探索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提高、振兴的思路、目标、政策和措施。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的指示,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对养生、强身、保健、医疗、康复等一系列健康服务需求,大力开拓、培育、引领国内国际的中医药市场,构建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中医药界同道的戮力同心、奋力拼搏,中医药产业一定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根据2022大健康论坛暨人民康养大会录音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