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守护青少年心理安全

来源:民生周刊2023-02-20 15:21:13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青少年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为校园安全敲响了新的警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心理行为问题的困扰。

少年已识愁滋味,却不知如何排解,造成一些悲剧事件。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安全?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建立心理健康预警体系

近期,随着江西胡鑫宇事件调查结论公布,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很多心理专家呼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他们发出的求助信号,不要等悲剧发生后追悔莫及。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发生往往有一个导火索,如果能及时干预,他可能就度过去了。如果被忽视,甚至被一再刺激,他可能就过不了这个坎。”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谭顶良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采取极端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往往是生活没有意义感,或者心理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刺激他们的可能是一次考试,也可能是老师的批评,还有可能是家长的指责,或者跟同学的矛盾。”

但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很多家长、教师选择忽视,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孩子“扛一扛”就能过去。谭顶良提醒,如果孩子出现抗拒上学、逃学、几天不跟同学交流、无缘无故发脾气等异常行为,家长和教师就要引起警觉,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

此外,学校可以用一些专业的心理量表进行筛查,对在测查中表现出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他希望学校能建立心理问题预警体系,从校长到班主任、任课老师能具备一些心理危机预警常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异常时尽可能帮助他们,疏导他们。

构建安全的关系

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为什么会那么“玻璃心”?这是很多人的困惑。

在谭顶良看来,在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因此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首先要构建安全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家庭里亲子关系的安全非常重要。孩子在3岁之前,最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建立积极的情感依恋关系。如果没有跟父母建立积极的情感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谭顶良说。

他认为,在家庭里,孩子与父亲、母亲之间是铁三角关系,父母可以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充分的支撑力,同时父母之间的爱也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支撑孩子的成长。

在这样的安全型关系里,孩子的成长会蓬蓬勃勃。如果父母不和,对孩子的支撑力就会减弱,孩子的成长能量会向下发展,他会关注父亲怎么样了,母亲怎么样了,他们是不是吵架了?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种安全的环境,要做孩子成长的同伴,给他的成长提供很多帮助和支持。”谭顶良说。

师生关系安全也很重要。有的老师和学生形成了猫鼠关系,在这样的敌对关系里,学生不会有安全感。

越来越多校长、教师认识到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上,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表示:“师生关系是影响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中外研究的结果高度一致。我始终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技能。”

在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看来,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好的关系,首先是安全的关系。安全了,关系才会生成,学习才会发生。”

“教育不是从老师走上讲台那一刻开始,也不是从与学生谈心时开始,而是在与学生相遇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国家督学、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刘可钦认为,积极的师生关系应该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既有课堂上意气风发的老师,更有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并专业呵护孩子的老师。

谭顶良分析,心理学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当学生感到跟老师在很多方面有共同点,才能共情,更信赖老师所讲的内容。

同伴关系也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有些学校过度提倡竞争,造成学生之间关系紧张,“我懂的题,不告诉你”。

还有的学校,发生各种各样的霸凌事件。“这种同伴的存在,也会让学生感到不安全。”谭顶良说,“我们要强调学生间相互的合作,加强情感关怀。”

改善教育生态

面对青少年频繁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谭顶良强调“治未病”,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要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需要改善教育生态。

紧盯考试,只注重分数,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这些都是学校常见的现象。谭顶良发现,虽然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但很多学校“目中无人”,不考虑人的个体差异,不考虑孩子是怎么学习的。

“这些都是不安全的互动方式,会让学生产生负面心理。如果采用一些积极的互动方式,会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谭顶良说。

比如,允许学生犯错,给他们出错的空间,对学生进行管教时讲究非暴力沟通。同一门课,不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给一个学生定的目标,如果处于他的最近发展区,他在挑战区;如果低于他的最近发展区,他在舒适区,可能对他没有帮助;如果高于他的最近发展区,他就会感到恐惧。虽然教学目标一致,但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差很大。”谭顶良指出。

“充满平等、关爱、友好、理解、尊重、鼓励、支持的学校,会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刘长铭说,“好的教育生态,就是让学生满意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满意的教育。”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