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任开:在历史和时代的交汇处徜徉

来源:民生网2023-02-21 16:52:08

2019 年9月,任开在英国谢菲尔德赫勒姆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举办了个人首饰艺术展。展出的50余件作品基本都是他在英国访学期间所思,所感创作的作品,主要运用花丝工艺中“套泡匹”的工艺形式从工艺的痕迹角度探讨传统工艺的当代表征,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流连忘返。

三年之后,任开成功复原了明代“金摺丝工艺”,并运用这种失传已久的工艺,创作出富有现代气息的首饰(“事事如意”系列),其造型和形式令人叹为观止,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传统工艺也有简约大气的一面。

态度决定一切

2011年,任开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首饰系任教。当年承接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课程,开启了系统涉猎传统工艺体系和文化内涵,通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和自身专业实践经验,他将历史和时代、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方法。

2017年11月,获得了《一种制备非几何形状无机凝胶导光材料的制备方法》等2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9年6月,作品“因为爱情”是他研究生毕业时创作,运用当代艺术的行为性来展开对现代社会关于情感价值感的探讨,作为永久展品被瑞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21年3月,作品“果实”,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2022年7月,任开成功复原了“金摺丝工艺”。他利用超景深体式视频显微镜等辅助设备,通过观察葫芦上下半球接口处横断面的结构,研究该工艺的细节,进而逆向倒推其成型方法。同时,借助成分检测仪器,检测金属的成分,不仅解当时制作它的手艺人所使用的黄金成分,也进一步验证他的工艺方法,最终把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明代手工艺比较真实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11年来,任开先后主持、参与了文化部设立的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创作项目《细金工艺》等9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展”等30余次国内外展览,发表近10篇论文,珠宝首饰类教材一本《錾花工艺》。

这些成果取得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坚守,是对学习当代首饰艺术的深度思考,是对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与实践的创新态度。

任开于1999就读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本科,研究生攻读中央美术学院首饰专业。他对首饰工艺和技术有着广泛的认知,对设计和事物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扎实的功底和艺术创作的学习让他从艺术的角度,从看待一个物质本质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美。

任开的导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滕菲,在专业发展上给予他方向性的指引,在学习上更是给他提供全方位的实践空间。滕菲教授曾在国内率先提出“首饰设计要为每个个体量身打造”的理念,对他的影响很大。

熟悉任开的人都知道,任开小时候就喜欢画画,经常动手做一些东西。因为兴趣和爱好,他曾经跟随多位大师,学习过花丝工艺、珐琅工艺、银器锻錾等传统手工技艺。生活中的任开更是一个平易近人、简单直率、潜心研究的学者,他善于结交不同年龄段的朋友,能够虚心向前辈学习,汲取经验和智慧,创作出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

传统工艺文化与实践、当代首饰教育与创作是任开的研究方向和责任自觉,他的创作有了更多的理性内涵,并非从感性和艺术的创作角度出发。这种思维的转换得益于多年在工科院校工作的浸润和同事的帮助,很好地帮助他在“数字化生产”与“传统工艺”之间找到平衡,在时代穿越和文化创新之间找到交集。

数字化与传统工艺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提到“首饰”一词,很多人想到的是“艺术首饰”“当代首饰”。任开认为,“当代性”是一个文化与时空交错的范畴,首饰作为文化,技术的载体,从内向外散发着时代的印迹。

“我们之所以说它是传统的,是相较于当下而言,这也是工艺的特点,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包括其样式也在发展。从古至今,当我们熟练用我们的双手制造出灵巧的工具,我们就一直努力在做去手工化的事情,只是近十几年快了一些。”

任开表示,古代一种工艺要发展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有一点点缓慢的演变与革新。当今时代,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技术迭代越来越快。我们熟悉3D打印是十年前才提出来的概念,现在已经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我们一直强调数字化、智能化,对产品、工艺和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和重组,实现对产品设计和功能的仿真以及原型制造。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人们也意识到手工艺的“本能价值”成为当下最宝贵的东西,完整的“沉静体验”带来的思考和情感融入。

任开谈数字化生产与传统工艺

“越强调数字化生产,反而越凸显手工艺的价值在未来的重要性,越有发展空间,尤其是对首饰专业来说。”任开坦言。

“作为当代手艺人或创作者,一定要紧跟社会的潮流。对于首饰来说,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发现、体验、满足。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大多数首饰,无一不是展现了当时最好的工艺、技术、材料,都用在了一个精美的器物上。”过去要做一些模型、构件,以前需要直接使用金银去起版实验,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和材料,而先进设备和技术,为首饰制作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准入的门槛。

在任开看来,数字化生产或现代化流水线工厂固然能够简化一些创作的步骤、材料和工艺成本,实现工艺品的规模化生产,作为一名工艺实践的创作者需要辩证客观地看待新时代下的传统工艺发展,守住本心,拥抱未来。

首饰很小,但也很大

任开认为,珠宝行业是社会经济的上层建筑,依托于稳定的社会经济和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珠宝行业已经发展40年,但整体仍处在“材料市场”的环节,仍未整体上升到设计服务的消费层面。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稳定发展,珠宝首饰的附加值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任开常说:“首饰很小,但它也很大。”“大”不仅体现在材料的丰富,也体现在承载的内容和文化的风貌。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金银、珠宝、宝石等传统材料依然是大众首饰的主要材料,这一理念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在创作中的使用也最为频繁。但新材料也有着自己的魅力,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年轻人的思想、见识和审美水平快速提升,首饰发展越来越个性化,新材料表现的东西被广泛接受。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尤其是四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我国传统首饰与西方现代首饰开始全面接轨,新观念、新业态、新材料、新工艺等被广泛运用。

另外,“大”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上。比如现在全社会非常关注的文物研究,依托丰厚的历史留存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对于文物的工艺性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考古领域的研究范围。虽然“最小干预”是目前对于文物保护修复的共识,但利用科技的手段、工艺方法以及跨专业合作去探索、观察、实验,可以最大程度地发现文物的细节,让不同年代,不同品类的古物“开口说话”,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物了解文化细节,构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

任开认为,对于从事首饰的人来说,有两个维度要铭记于心,一个是设计,一个是工艺。对于后者而言,与很多金属工艺有关,无论是往前追溯,还是往后创新,过去的工艺中我们能继承下来的技艺为人们所熟知,但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工艺已经失传,只剩下实物。

古代匠人制作的金银首饰,大多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手艺。遗憾的是这些工艺依靠口口相传、师承制、单传,因此一种工艺能够传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实属不易。很多老师傅、老手艺人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方法训练和成熟的研究体系,却为新一代做首饰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在工艺实践和研究架起沟通的桥梁。

任开创作的《果•实》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看到这个明代金摺丝葫芦耳饰,人们首先十分好奇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将这个小葫芦复原之后会惊讶地发现,古人原本比我们想象的更懂材料。当你掌握了金属材料的特性,制作起来并不那么复杂。”任开感慨地说,“古代运用的技术,生产环境十分简陋,与现代技术和实验室不可比拟,但他们用心琢磨材料本身和技艺,对于材料特质的开发和运用,其智慧和思考远非我们想象。”

任开在国内两所大学学习工作了18年,这两所大学的气质和品格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脉之中,渗透到他的创作中。中央美术学院提倡的“设计为人民服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训是“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他希望当代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上要天马行空,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则朴实无华,心怀感恩。

(陈曦)

 

艺术家介绍:

任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首饰系副主任、副教授,湖北省美术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曾获批3项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获得2 项国家发明专利,他的作品被瑞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