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夏华:让深山绣娘牵手世界舞台

来源:民生周刊2023-03-20 16:35:18

一边是大山里的绣娘,一边是世界级的舞台,她用数十年的时间,将看似遥不可及的两极,牵手变为现实。

1200多家手工坊、1600多位全球设计师、8000个纹样数据库、2万多名绣娘……近20年深山“非遗行”,夏华团队交出亮眼答卷。

作为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今年初,夏华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今年全国两会,她带着成千上万名绣娘的心声,走进人民大会堂,提出“推动贵州苗绣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立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建议。

“希望建立苗绣数字化产业平台和苗绣产业基地,搭建面向全球的苗绣产业研发设计中心,让更多的绣娘有机会跟全球的设计师去碰撞。”夏华说。

▲全国人大代表夏华(中)

源于热爱

从小热衷于时尚的夏华,其实是名副其实的法学科班生。毕业后,她留任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这期间,她从未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

1994年,夏华带领学生们到福建沿海一带调研,当看到一批批刚刚成长起的精美服饰企业,听到他们下海创业的经历,埋藏在夏华心底的那份热爱,瞬间被点燃。

“当时就下定决心,打算尝试一下。”

  从一名服装售货员,再到独立创业,夏华用了近30年的时间,带领依文集团从单一自主品牌向多元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拥有服装品牌板块、文化板块、产业互联网板块、医疗防护板块的大型集团化企业。

2003年,为了让公司生产的服装更具“中国元素”,夏华带着设计师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山寨采风,当场被传承千年的少数民族独特手工艺深深吸引。

随着深入探索,夏华发现,这些图腾、纹样无不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如何解码这些古老纹样背后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让苗绣传统手工技艺从深山走向世界?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夏华带领团队整理出这些图腾和纹样背后的故事,并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创新性提取整合,通过建立民族纹样数据库,联合设计师,将其转化为线稿、色稿,最终,运用到时装、包袋等生活化产品中去,形成民族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并带动上万名深山里的绣娘,用自己的手艺脱贫致富。

“这样的笔记本,一位熟练的绣娘一天就可以绣10本,卖出去能获得四五百元的收入。”采访中,夏华向记者展示了“深山集市”的“热门单品”—苗绣笔记本。

在夏华及团队成员的推动下,深山绣娘的绣品经过加工变成了时装、高跟鞋乃至工艺品,销往多个国家,一些绣娘2019年一年收入达到上百万元人民币。

年近八旬的贵州台江苗族老人潘玉珍,有着60多年绣龄,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也是国际时尚舞台的一位常客。

从2017年开始,潘玉珍老人先后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走秀,并且带着苗绣走出国门,在伦敦、巴黎等国际时尚之都的T台亮相。

“刚遇到潘奶奶的时候,她连5毛钱的电费都省下来,通过我们的平台,她一口气给三个女儿各买了一套房。”夏华笑道。

在夏华带领下,深山绣娘们一步一步走出大山,走向都市,走向世界,变成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创造者,展现着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苗绣能够走向世界,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夏华认为,首先依靠的是设计国际化。

“像现在我们平台有1600多个设计师,其中40%引进的国外设计师,只有产品设计适应国际市场,才有可能走向国际化。”

其次,国际化传播不可或缺。“除了设计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也很关键。我们通过国际化营销,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手工艺、中国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夏华说。

技艺变产业

传统“非遗”手艺,如何一步步进阶产业化?

在夏华看来,传统产业,尤其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非遗”,要想实现产业化转型,必须具备标准化、商品化、数字化、市场化四个要素。

“无论是从技艺、设计、人才数量,还是市场需求来看,苗绣都具备了产业化的潜力。”

在与贵州等地绣娘合作过程中,夏华意识到,民间刺绣工艺多为非标技艺,需要建立产业化平台,让这些技艺运用到城市消费生活的标准化产品生产中。

“大部分绣娘并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而是跟随祖辈传承这门手艺。”夏华说,如果要实现产品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能力,首先,需要通过标准化培训,将非标的技能标准化,从而推动苗绣产业快速成长。

其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统一生产制作,实现工时效率、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夏华认为,真正的商品一定是迎合市场需求,具有明显商业化属性的。“因此要仔细调研,发现哪些品类适应市场后,让设计师带着这种理念做设计,将‘非遗’的传统文化魅力转换成时尚产品。”

产业化的实现,意味着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夏华指出,如果没有数字化平台做支撑,很难知道每一种技法、绣法背后,究竟有多大的产能。因此,要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我们分别有8000多个纹样、2万多名绣娘的数据库,这是支撑设计师和绣娘共同创造更多产品类目的源泉。”此外,有了数据库,有助于精准高效匹配订单,实现规模化订单制作,以及产品批量化生产。

这次全国两会,她提出的苗绣产业可持续化发展建议,就是要进行数据化,将绣娘的个人价值转换为产业价值。同时,建立苗绣产业基地以及研发设计中心,形成开放平台,以吸引全球设计师参与。

此外,夏华表示,通过构建线下场景,让消费者和绣娘面对面互动交流,用手去感知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温度,从而增加国际消费者的体验感、认同感,这一点也很重要。

近年来,夏华带领团队建立了市场化平台,将深山苗绣销往国际市场,通过与“深山集市”等线上线下平台结合,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场景化地触碰到民族手工艺的魅力。

夏华还建议,应当共创一些非遗等传统手工艺的消费场景、消费模式,让消费者在观赏和体验中,获得全新的消费体验。

“政府在鼓励民营经济创新中应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包括场景的创新、模式的创新都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夏华说。

拥抱变化

谈起近30年的创业经历,夏华向记者分享了她经营依文的企业理念。

夏华认为,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同时具备自己的产品战略、人才战略、品牌战略、市场战略。

“有了这个全维度视角,企业才能在时代浪潮下,向前发展。”

要学会拥抱变化。其实,经营企业就像登山,每一步都面临着变化和挑战。

“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次消费变革,从实体经济到互联网的出现,再到如今的数字经济,每一次都可能面临危机或重新洗牌,我们不但都走过来了,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大。”夏华强调,拥抱变化非常重要,要适应每一个时代,学会接受挑战。

如果用一个词诠释企业家精神,夏华认为最核心的是:利他。

“每个企业家,都会谈到社会责任。当然,做好企业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夏华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寻找到更好的利他模式,值得每一位企业家思考。

“我经常说,深山绣娘,包括中国手工艺,是依文的第二座山,我们非常有幸在攀爬依文服饰第一座山的时候,遇见了第二座山。”

今年,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夏华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无论出于政治站位,还是履职能力,如何站在人民立场提出问题,站在国家层面解决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干。

而作为一名企业家,能做到和国家同频共振;作为一名人民代表,能做到有温度、有情怀,是夏华始终坚守的初衷。

情系绣娘的夏华说,她会继续自己的中国深山“非遗行”,未来希望非遗能形成聚集性产业,通过数字化赋能让大山里的绣娘们在自己家里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

下一步,夏华带领依文团队,开始探索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新模式,让大家每到一个地方,既能看得见风景,又能带得走情怀。夏华认为,大众消费者在旅游中的体验需求开始产生变化,他们不仅是为了山水而来,更是为了体验当地的文化。

她鼓励要用数字化手段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利用龙头企业平台资源孵化民族文化IP,推动民族文化IP与服饰、食品、酒店、艺术品等跨界合作,搭建民族时尚文化产业集群。

“以文促旅,以旅兴文,蹚出一条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夏华说。

□ 《民生周刊》记者   王迪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