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山东高密:杜仲林穿起多条绿色富民“钱串子”

来源:民生网2023-05-29 10:43:45

一棵树究竟能产生多少经济价值?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大沙坞村大林杜仲园里给出了别样答案。

眼下,正是杜仲生长旺盛期。只见杜仲园里,50万棵杜仲树迎风招展、绿意盎然,十几个工人正忙着给杜仲苗打理修枝。高密大林杜仲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丙信介绍,目前,园区每年采摘杜仲叶和杜仲雄花制茶,发展林下经济,培育起林禽、林蝉、林菌、林药、林茶等多个立体循环、绿色产业,每年产值200多万元,走出了“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林业富民新路子。

杜仲树上:花叶制茶 皮果入药

王丙信的父亲是高密林场的老职工,作为“林二代”的他一直从事林业种植工作,对发展杜仲经济“情有独钟”:杜仲是中药上品,无毒副作用、久服轻身耐老,有着强筋骨、补肝肾等明显功效;除传统药材杜仲皮外,杜仲的叶、花等也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2017年,他开始规划种植杜仲,在高密市林业发展中心“牵线搭桥”下,多方考察,引进高产果用良种“华仲5号”、“华仲8号”“华仲10号”和“彩叶杜仲”等10多个杜仲新品种。该市林业发展中心还积极为园区提供技术、政策、资金等支持,为其争取各类补贴资金60万元,扶持其成长壮大。目前园区种植面积已达600亩。

“杜仲皮要成为药材,需要树径至少达到15公分,树龄就要达到10年以上。”王丙信介绍,园区的杜仲也就六七年的树龄,现在主要是采摘杜仲叶和杜仲雄花,将其做成保健饮品。从前年开始,他就购买了专用炒制设备,致力研究炒制杜仲叶茶、杜仲雄花茶,每年春夏秋三季可采摘制作杜仲茶8000斤左右,春季可采制杜仲雄花茶2000斤左右,每年收益可达到160万元。

杜仲树下:养鸡喂鹅产出药膳蛋

在杜仲园的仓库内,几名工人正忙着包装刚从杜仲林里收集回来的鸡蛋、鹅蛋,装箱发往北京、上海等地。王丙信自豪地介绍道:“这些鸡和鹅养在杜仲林里,以杜仲树叶为饲料,我们都叫它杜仲鸡和杜仲鹅。我们在园区养殖了2000多只杜仲鸡,每天产蛋800-900个,现在每只鸡蛋的市场价格2元;我们还养殖了400多只杜仲鹅,每天产蛋200多个,每只蛋的价格7元。我们采用会员制的营销模式,每天生产的蛋产品基本供不应求,一年下来收益50万元左右。”

“杜仲鸡蛋和杜仲鹅蛋比市场上普通蛋类贵很多,因为它们吃的是绿色有机杜仲叶,产的是含有杜仲成份的药膳蛋。”王丙信说,杜仲叶内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及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氧化等功能,可有效增强畜禽免疫力、减少抗生素应用、提高肉蛋品质。

这种立体养殖好处很多,杜仲树能为鸡群、鹅群遮荫避暑,净化养殖场空气,杜仲叶源源不断提供禽类饲料,而鸡鹅的粪便又能肥田,实现“树养鸡鹅、鸡鹅育林”的良性循环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树上地下:地下种 树上收 金蝉成了“金疙瘩”

再过一个半月,杜仲园的金蝉就要破土而出了。别看它们一个个个头比普通金蝉小,但价格却要贵的多。这些金蝉可不是道地货,本身就是招才引进的科技蝉,又加上吸食杜仲汁液生长,长成五毒不侵的杜仲体质,身价便越发金贵起来,比普通金蝉高2-3倍。“往年园区可产金蝉30多万只,市场批发价1.5元一只,一年下来光金蝉就收益40多万元。”王丙信说,每到收金蝉的季节,夜色下的园区里热闹起来,周边的村民孩子都来地上抠、树上摸、枝上摘,既享受到捉蝉捉鬼的快乐,又能每天有六七十元的收入。

园区创建初期,王丙信就一门心思要发展杜仲金蝉养殖业。可如何让金蝉在杜仲树下“安家”,成了摆在王丙信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在多次尝试运用本地金蝉试验“全军覆没”后,在该市林业发展中心的积极帮助下,向有关高校和研究院“取经”,最终采用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樊守金教授推荐认定的“斑透翅蝉”品种后,试验一举成功,收益十分可观。今年5月份,在该市林业发展中心助力下,与山东师范大学深度合作,在园区设立山东师范大学(高密)杜仲产业协同创新研究基地,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拉长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效益。   

林间:杜仲枝条作原料 育出赤松茸

在王丙信的眼里,杜仲浑身是宝。即使是修剪下来的废弃杜仲枝条,也在他的“捣鼓”下,变废为用,和玉米、小麦秸秆成了生产赤松茸的原材料。走进园区赤松茸种植区,只见林间一排排铺满秸秆和碎木屑的垛子上一个个圆鼓鼓的“脑袋”“半遮面”地掩映在杂草里,拨开杂草,一个个赤松茸饱满圆润,东一簇、西一丛,如雨后春笋般破草而出,长势喜人。将土地全部承包给杜仲园的大沙坞村村民高秀云,正和村里十几个“老姊妹”小心地蹲在其间采摘着成熟的赤松茸。“头茬赤松茸已经采摘卖完了,当时一斤卖20多元;现在是二茬,一天要采摘两三次,价格最低也10元一斤。”高秀云说,目前园区赤松茸种植技术已成熟,亩产能达到3000斤,亩产收入4.5万元。

园区经济效益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采杜仲叶、蘑菇,剪枝、浇水,每天在园区打工八个小时,除了每年能够得到2000多元的土地承包费外,一年下来光工资就有三四万元。”高秀云对在家门口上班的日子非常满意。平常杜仲园有三四十个村民在此打工,高峰期时达到100多人,基本都是本村和附近村庄的村民。王丙信说,他建设杜仲园的初衷,也是希望带领更多的村民种杜仲树,发杜仲财,让杜仲穿起多条富民“钱串子”。

(林永刚)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