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传播平台2023-06-14 16:54:26
为更好地搜集烈士的事迹,挖掘烈士的战斗故事,从而更好地教育后人,近年来,河南商丘虞城县的一些志愿者们义务奔走在寻访烈士亲属和后人的路上,志在为虞城县400多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立传。
退休教师 发起倡议
虞城县爱心人士为烈士立传的故事,首先要从一名退休教师说起。这名退休教师叫韩宪臣,2022年底已经驾鹤西去。
2001年,在虞城县教研室退休后,韩宪臣忙于《虞城县地名故事》的编纂工作。2020年夏天,韩宪臣被诊断出患有胃癌。
2021年清明节前,刚从医院化疗后不久,正在家中休息的韩宪臣突然接到了张集镇卢庙小学校长的电话:“韩老师,清明节我校师生想去我们村口韩友爱烈士墓祭奠,可不知道烈士的生平事迹,您了解吗?”
放下电话,韩宪臣马上着手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烈士的后人,又查阅了有关资料,撰写了2000多字关于烈士生平事迹的资料。当他把这名烈士事迹材料送到虞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时,工作人员既表示惊讶又表示称赞,称韩宪臣为烈士办了一件大好事。
虞城县共有400多名烈士,而这份烈士名单上只有姓名、祖籍信息,有据可查烈士生平事迹的仅有两位。于是韩宪臣就决定,不管再苦再难,要为这400多名烈士立传。
改革开放以来,虞城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农村已发展为城区。而韩宪臣的交通工具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有时间他就会骑上车子按烈士名单的地址去寻访烈士后人,而且自己随身带着干粮和水,入村入户,只有慢慢打听,一趟一趟地跑。
由于寻访工作非常繁重,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韩宪臣想成立一支为烈士立传的志愿者团队。他很快起草了一份为烈士立传组建志愿团队的倡议书,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响应。
后继有人 三代接力
虞城县巾帼木兰志愿者协会会长高峰丽等爱心人士看到韩宪臣发出的倡议后,纷纷要求加入为烈士立传的志愿者队伍,并积极投入了走访烈士后人、搜集烈士事迹的工作。
虞城县巾帼木兰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3年3月,是虞城县最大的以女性为成员的爱心组织。队伍中是清一色的“娘子军”,目前拥有会员、爱心志愿者达400人。协会成立10多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帮扶贫困孤儿、关爱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在该县城乡享有盛名。
从韩宪臣手中接过“接力棒”后,该协会又从“队伍”中挑选出有责任心的精英人员,成立了“我为烈士立传志愿服务队”,工作认真负责的王红艳被推选为队长,该队15名骨干志愿者,专门为烈士立传服务。
2022年底,82岁高龄的韩宪臣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但为烈士立传的工作没有因此而停下。
烈士的家乡多在农村,走访工作相当艰苦。没有车辆,志愿者们自己骑电动车下乡。道路泥泞、电动车电耗尽,都没能阻挡志愿者的脚步。没有经费,她们自己掏腰包吃饭,有时候带上干粮。虽然艰苦,但无一人退却。
大多烈士牺牲时,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都没有留下亲生骨肉,这给寻访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志愿者们走村入户调查时,只有寻访烈士的亲属。而且由于年代久远,需要寻访一些耄耋老人,才能挖掘出烈士生前的事迹。
更加艰难的是,有些村民对她们的行为并不理解,认为她们是“多管闲事”,甚至是“揭烈士家属的伤疤”,让烈士亲属回忆那些令人心碎的往事。每到这时,队长王红艳都不厌其烦地给乡亲们解释,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争取乡亲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为烈士立传的队伍中有老中青三代人,上有年近八旬的郭修建老师,下有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王无双,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 今年52岁的队长王红艳介绍说。
她们不辞劳苦,不畏艰难,怀着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对烈士敬仰的深厚情感,一如既往地默默奔波在奉献的道路上。
巾帼木兰 志在必成
虞城县巾帼木兰志愿者“我为烈士立传志愿服务队”的骨干,大多是公职人员。为了寻访工作,她们利用星期天或者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在一起。选好地点和走访英烈的姓名后,队长王红艳在微信群里发出通知,然后集体出发,早出晚归。
“我们大多是早上八点半集合,然后下乡寻访,如果顺利的话,下午就能结束,如果不顺利,常常是夜里回城。而且,多半寻访工作不顺利,甚至很艰难。”王红艳对记者说。
“我们这支‘娘子军’中的骨干队员蔡宏丽、邢先景、刘雪花、解凌云、刘宁、张艳红、张净洁等,只要能腾出时间,就会出现在寻访的道路上。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下乡寻访,归来后王红艳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一个烈士的文字记录通常在1000字左右,有的事迹特别突出的烈士资料,多达上万字,我负责文字把关。一些图片、视频的材料,有志愿者史延玺、王无双整理制作。”志愿者蔡宏丽说。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支“娘子军”队伍中,还有两位男士。
“这两名男士是我们队伍中的老师级人物,两人一开始就与韩老一起下乡走访,对这项工作非常热心,不余遗力地投入服务工作。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感动了我们,我们才特许他们加入这支队伍。”虞城县巾帼木兰志愿者协会会长高峰丽说。
目前,在这支志愿者队伍帮助下,已经将牺牲在外地的郎学斌等五名烈士的遗骸迁回故里,安葬在该县烈士陵园内。”
这支爱心志愿者队伍目前已经走访了全县26个乡镇的268户烈士,整理出246名烈士的资料达20多万字。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根据志愿者搜集的资料,已经开始着手为革命英烈立传的系列活动,准备举办“虞城县英烈文献展览”,并结集出版成书,把更多的长眠在异地他乡的英雄英魂接回故园。
(来源:“人民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编审:郭梁、赵慧,编辑:唐晓彤、谢涵涛,责任编辑:魏良炜,文字:成绍峰、徐永玲、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