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北京石油二小樊颖颖: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民生网2023-06-20 16:49:26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简称北京石油二小)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自2011年8月创建以来,北京石油二小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敞开怀抱拥抱着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孩子,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师们。基于对学校战略发展的思考,结合学校的校情和师生的特点,北京石油二小校长焦富娟提出了“点亮优秀,绽放卓越”的办学理念,提炼出“我有我的光芒”的校训,直抵教育的本质和内在价值,把教师和学生作为关注点,让师生共同体验生命成长的历程,在发展中享受生命幸福,提升生命价值。

12年来,北京石油二小按照“光芒五维”的培养目标打造教师文化,用师德建设引领方向,用品牌项目助推发展,用科研助力教育教学攻坚,为教师的成长搭设舞台。学校重视教师思想引领、师德建设和教师梯队建设,实施“青蓝工程”,挖掘教师发展的潜能,创建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学校的优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仅仅从中选择了5位优秀教师代表,分享他们的精彩教育人生,希望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探索经验,能够促进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本篇推出北京石油二小优秀教师樊颖颖。

北京石油二小优秀教师樊颖颖和孩子们

简单的事、重复的事、用心的事

2008年,樊颖颖大学毕业即成为一名“孩子王”。她先后在北京市房山区大安山中心校、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和北京石油二小执教,现任北京石油二小教学处副主任。2016年,她被评为“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也获得过海淀区“四有教师”称号。

樊颖颖选择教师职业,源于父亲的影响和熏陶。她的父亲曾是鲁西北山区的一名小学教师,她从小就喜欢父亲身上的书香味,常常以父亲是一名教师而引以为荣。

在童年的印象中,学校是一个充满读书声、钟声(当时上下课都是手动敲钟)与笑声的地方。放学后,经常有学生来到家里,或向父亲请教功课,或帮忙烧火做饭,其乐融融。

樊颖颖走上教师岗位后,深受人民教育家于漪曾的影响。她始终牢记于漪说过的那句话“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她经常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有针对性地听课、听讲座,虚心向学校老教师请教。

生活中,樊颖颖是一个乐观、开朗、幽默的人。在课堂上,她恰如其分的“幽默”,常常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班级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她崇尚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受陶行知先生的影响,樊颖颖在教学设计中坚持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生活常识为出发点,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她注重教学方法与技巧,既重视知识的生成,又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努力把这种教学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行为。她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关系,当好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观。

从教的第六年头,樊颖颖有幸遇到了教育专家郭立军,至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郭老师手把手地教她做学情分析,从为什么分析、分析什么、怎样分析这三个层次入手,对“学情分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不同年级的课为例,亲自示范讲解。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在郭立军的引领、辅导下,樊颖颖学会了怎样做好学生前测,进而号准课堂命脉。

逐渐地,樊颖颖找到了感觉,形成了自然与幽默相融的教学风格。上课前5分钟,她自我酝酿渲染,进入亲切自然的状态。一旦走上讲台,就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

从任教伊始的手足无措、言之无物,到如今连续3届被评为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樊颖颖一路走来,深知教育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重复做简单的事,用心做重复的事,创新做用心的事。

同时,要敢于挑战自我,面对困难要有“做难事必有所得”的勇气,善于在做难事中磨砺自己。把简单的事做完美,把成绩仅仅作为评价孩子全面发展众多因素中的一项权值,让每个孩子都能放射自己的人生光芒。

忆及那香喷喷的烤鸡蛋

从大学毕业,樊颖颖选择到一所偏远的小学任教。初次当班主任,她就接手了“全校闻名”的五(1)班。这群孩子在一年级就换了两次班主任,以后几乎每年都换,算起来她已是他们的第五个班主任。

她首先走访前任班主任和各个科任老师,了解班级情况,把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放在“亲其师,信其道”上。怎样才能让学生亲之,信之?如何在教师的威信和亲和力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寻找机会。

一个周五的下午,小威与另外三个男生在放学后并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凑在一起小声嘀咕着什么。然后,就是一致的欢呼声。

樊颖颖意识到机会来了,这群小家伙可能有了新点子。她看着他们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径直走向公路旁边一个废弃的小屋。进屋前,似乎还仔细“侦察”了一番。樊颖颖心中自然好奇,但她没有立即走上前去。

大约十几分钟后,樊颖颖慢慢地走进小屋,仿佛是恰好路过。她看到双手沾满泥巴的小家伙们,正围在火堆旁,兴高采烈地聊着什么,火光映红了他们的小脸。

看到老师进来,他们吃了一惊,不约而同地把手藏在背后。樊颖颖微笑着走向前去,若无其事地问:“干什么呢,这么神秘?”

沉默了十几秒后,小威壮着胆子说:“烤鸡蛋。”

樊颖颖表现得像好奇宝宝一样,问个不停。四个男生见老师没有一丝生气、责罚的样子,话匣子就打开了。

原来,这几个孩子离家太远,步行需要一个半小时。每天放学时,早就饿得不行,于是大家就想出一个办法,早上从家带几个生鸡蛋,放学后烤熟,吃完再走。

接下来,樊颖颖请他们讲烤鸡蛋的做法,还品尝了孩子们亲手烤制的鸡蛋,称赞他们的手艺,同时叮嘱孩子们注意安全等等。

这时,她灵光一闪,一个想法在脑海中诞生。在随后来到的周一下午班会课上,樊颖颖带领全班同学来到学校旁边一小片松软、干净的田地中。在22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上,同学们一一就座。樊颖颖开始和泥,生火,裹蛋,忙得不亦乐乎。同学们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樊颖颖把22枚“泥蛋”全放到火堆中后,对同学们说:“今天我请你们吃烤鸡蛋。”

同学们半信半疑地看着老师,似乎都在问:“什么情况?”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樊颖颖开玩笑地说道:“这得感谢小威他们几人,教会我烤蛋,等我下了岗,还可以去卖烤蛋啦。”

“哈哈哈哈……”气氛在孩子们的哄笑中变得和谐,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松枝被火烧得噼啪作响,孩子们在讨论着,为老师出谋划策。

只听“啪”的一声响,“鸡蛋熟了。”樊颖颖和学生们灭了火,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个黑乎乎的“泥蛋”来,吹吹,再吹吹,磕几下,剥开,洁净透亮而又香喷喷的蛋清展露在眼前。

樊颖颖仿佛看到了孩子们那一颗颗朴素、纯净的心。她意识到,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要走近孩子,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必将看到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樊颖颖喜欢读书,涉猎广泛,尤其《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所传递的观点——“教师应该像医生那样!”要把了解学生放在教育的首位,教师应该像医生那样,认真研究孩子心智发展的特点,依据他的心智特征确定教育方案。书中循循善诱的话语,犹如打开了一扇天窗,为她带来了有关教育的宏大视野。

北京石油二小优秀教师樊颖颖和孩子们一起读书

读完这本书后,樊颖颖反问自己:在处理一些教学问题时候,是否具有随意性?缺少充分的调查研究?缺少认真地思考?有没有贸然采取措施?措施是否缺少因人而异的针对性?

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樊颖颖看到了“对孩子的爱”,爱的力量是那么强大,这才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看到了雷夫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的爱和在教学时注重培养教育的方法。雷夫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是什么东西决定了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从《苦难辉煌》一书中,樊颖颖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教育追求,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知、行、恒三个方面要求自己。要注重学习体悟历史,以“知”的通透引领航向;要注重言传身教结合,以“行”的笃定铺路奠基;要注重坚定意志信念,以“恒”的执着守正前行。

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樊颖颖最大的感受是,阅读是终生资产。芬兰的教育给了她很多启示,不要只把它看成是栽在彼岸的一片赤松林,而要学习其不仅知“道”更要守“道”的精神,知行合一地去栽种此岸属于我们的一片森林。

《高效课堂22条》,使她明白高效课堂的含义,更需要教师转化思想、课前精心准备等做基础才行。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是实现高课堂效率的捷径。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效课堂当然不是以学生“学会”为唯一目的,它还必须让学生享受“学”过程,并生成学习的能力。

……

优秀教师要具备三个品质

樊颖颖认为,爱国爱家爱生活的品质、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是小学阶段培养的重点的品质。通过班队会、红领巾角、升旗仪式等少先队阵地,以教师宣讲、学生讲述、集体研讨等形式,引领发动学生讲红色故事和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厚植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感。

坚持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与做好课堂教学并重,低年级阶段和每学期初,着重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尤其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的习惯;中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高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擅长查找工具书的习惯。

北京石油二小优秀教师樊颖颖在为学生答疑

在樊颖颖看来,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即热爱学习、勤于磨砺、敢于创新。她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请教学习,认真聆听专家点评和指导,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有幸几次参加海淀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研修活动,钱守望、于今育、郜舒竹等专家的讲座,使她对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中的误解与错误原因等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在专家的引导下,她认识到,教学设计不是天马行空想象出来的花架子,而是在深挖教材、深研学生后的“对症良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樊颖颖多次参加海淀区、西三旗学区及校级比赛,她抓住每次比赛的机会,学习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啃专业书籍、文献,研专业术语,磨数学课堂……力争透过现象看本质,备课过程抓本质,课上巧设环节突破重难点,她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实现自身蜕变成长。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新生命。教学工作亦是如此,从外部打破是硬性灌输,从内部打破是主动思考,带来的是师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樊颖颖坚持守正创新,既注重抓数学知识本质,也常常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课中,勇于打破教材的束缚,尝试创设新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樊颖颖始终用一颗平和的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从教15余载,她并没有所谓的“职业倦怠”,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是成长中的个体,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都是精彩的,也是令人充满期待的。

樊颖颖说:“感谢石油二小这个大集体对我的培养,使我的工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感谢焦校长的关心爱护和信任,在生活和工作中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快速成熟成长起来。我将继续拼搏进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不平凡的价值!”

她的座右铭: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陈曦)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