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康养访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康养 > 人民康养访谈

“行走的医院”:一个小背包如何服务“大民生”?

——《人民康养》专访“行走的医院”项目主要负责人狄森

来源:民生网2023-08-03 20:56:39

导语:

一个普通感冒,如何分辨是病毒型感冒还是细菌型感冒,如何对症用药?在县级医院简单立判的小事,到村卫生室却颇为棘手。

西医是一个循证医学,用药需要有凭有据。然而,因为缺乏必要的检验设备,村卫生室更多时候却只是看症状、凭经验“猜测”,合理用药难以保障。感冒尚且如此,其他复杂疾病村卫生室更束手无策。

全国农村人口超9亿人,如何将科学检测设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专委会、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振兴与发展工作委员会、智慧健康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等发起的公益项目“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尝试通过一个“行走的医院”小背包,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大民生”服务。

▲村医运用“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内的检测设备在田间地头为村民进行健康诊疗服务

乡村医疗现状问题:缺设备、缺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村卫生室是贯彻这一要求的最基础单元。

狄森接受人民康养专访

“国家对基层医疗问题高度重视,这些年进行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也配备电脑等基础设施。但还会出现常见检测检验设备缺乏现象,比如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甚至连感冒是病毒性或细菌性都无法分辨。再加上缺人才、缺动力等问题普遍存在,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基层群众日常看病就医的需求。”狄森是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专委会委员、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振兴与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也是“行走的医院”项目主要负责人,他长期深入全国各地乡村调研基层医疗情况。

在狄森看来,破解乡村医疗难题关键要支持乡村医生发展,“乡村医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前哨,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是推进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首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让“赤脚医生”穿上科技铁鞋

上世纪60至70年代,许多农村地区都有这样的村医:一个药箱、一包银针,行走在田间地头,农忙时随众赤脚耕地,农闲时为村民看病甚至为产妇接生,俗称“赤脚医生”,自1985年后书面语言统称为乡村医生。

 “乡村医生是一个辛苦的、不可或缺的、令人敬佩的职业。在新时代要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把三甲医院的资源送到田间地头,最重要的是为乡村医生赋能,让‘赤脚医生’穿上现代医学科技的铁鞋,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狄森说。

2018年,在狄森等人的积极推动下,为乡村医生赋能的“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项目正式启动。“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是中国最大的投资促进机构,专门改组成立了振兴委、智健委,致力于基层的健康帮扶促进工作。我们联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平台优势,依托农工党的医疗资源优势,对基层开展了‘行走的医院’公益项目。”

“行走的医院”:小背包“大民生”

什么是“行走的医院”?狄森告诉记者,行走的医院就像是行走在千万家户的医院,而医院要有三要素:医生、设备、药品,三样缺一不可。

“行走的医院”通俗理解为全科医生助诊包,一个小背包,装着大民生。助诊包中,一是配备含有远程心电图、远程彩超、小型24项血液快检,11项尿液检测等30多项检验检测的便携检测设备,二是提供每天100个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远程专家门诊号源和公卫服务、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等功能的医生工作站,多种智能化医疗设备装进小背包。

狄森举例说,乡村医生就像“健康快递员”。“他们背上‘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到老百姓家里,把包内的医生工作站支好,帮挂一个北京专家号或县医院专家号,专家让村医帮他验血、验尿,村医就跟着指示操作即可。再比如心电图,很多村医看不懂心电图,但他们只需要把12导联心电图夹好即可,通过人工智能和远程检验结果数据反馈,专家就可以作出判断与诊疗建议。这样就把村医变成专家的助理和优质医疗资源的快递员。”

与此同时,狄森还组织协调开创“重病120 看病180”新模式。百姓只要扫描村医发放的“行走的医院 健康180”二维码一键呼叫,村医立即背着全科医生助诊包到百姓身边,相当于把“二甲医院的检测设备”和“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背到百姓炕头上。“实现老百姓需要,我就在身边,‘医院’围着病人转,看优质医疗资源不出村”。

“行走的医院”辐射超2000万人

2018年至今,“行走的医院”项目已持续运行近5年。

项目数据显示,“行走的医院”已经援助新疆、内蒙古、贵州、云南、河南等30多个省县市区3000多个村卫生室,辐射人口2000多万。为基层进行心电图超声检测几十万次、血液尿液常规等检测十几万次、远程专家门诊共问诊数万人次,提早发现、及时救治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患者上千人。

村医收到呼叫信息随即赶到村民家中运用“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内的检测设备进行健康诊疗服务

“我们把远程会诊变成远程门诊,每天为试点地区提供100个北京、上海等地知名医院远程门诊专家号。每天、每个村医群里是持续不断的检查、检验门诊相关信息,远程门诊每天可以开通数千例。”狄森回忆近五年成果,颇为动容。“‘行走的医院’为乡村医生穿上了科技的铁鞋,让他们重新行走在千家万户、田间地头,牢牢守护着百姓稳稳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回顾多年实践中,存在一些制约“行走的医院”高速发展的问题,狄森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完善解决。“一是很多地区医保还不能覆盖到村卫生室这一级,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探索试点。不管多优质的医疗资源,基层老百姓看病还是会先‘看钱’;二是希望乡村医生可以“富脑袋”和“富口袋”两手抓。不能让在基层辛苦为百姓服务的人,还面临生存问题。基础医疗方面,强要强乡村,富要富村医;三是数字化打通,希望各级医院能够实现信息化互联互通。”

一个小小的背包,就能撬动民生“大服务”,为基层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带来巨大变化。狄森呼吁各方一起努力,“共同赋能乡村医生,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助力乡村医生为广大基层百姓守好健康大门,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李贤娜)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