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武当山神秘的龟驮碑由何而来?

来源:湖北日报2023-08-13 18:40:14

坦白讲,我对龟驮碑没有太深入的研究。只是在很多地方见到龟驮碑,特别在南京报恩寺、曲阜景灵宫、北京十三陵、黄河入海口等地见到龟驮碑,而且每座龟驮碑高大、威武、端庄、稳重,不得不让我关注与思考龟驮碑背后的文化与现象。

此次去武当山,我在对南岩宫、紫霄宫、玉虚宫、五龙宫、静乐宫前的龟驮碑很感兴趣。我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围着龟驮碑转了又转,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甚至用鼻子闻了又闻,总想弄明白这些庞然大物究竟有何来历?在高耸入云的武当山上,雕刻龟驮碑的石材是从哪里来的?重达百吨的龟驮碑又是如何安装的?在历史的长河中,龟驮碑如何抵御风雨侵蚀,岿然不动,经历千百次的地壳运动仍能屹立不倒?如此等等,在我脑际浮现一个又一个问题,让我好奇,让我兴奋,让我着迷。

一位长者见我对龟驮碑看得如此认真、细致,好像一个学者在考证、调查。便跟我说:“小兄弟,这可不是乌龟哟,是神兽,叫赑屃,龙王第六个儿子……”当我听到“龙王第六个儿子”时,顿时来了精神,很想与长者一起聊聊天,向他请教龟驮碑背后的文化与传说。无奈,带着太太与一双儿女走读中国,我能放下匆匆的脚步,他们却不能停下匆匆的脚步。只能彼此相视一笑,然后天各一方。也许他是仙鹤,我是白云,彼此注定命中相遇,却又不会长久停留。

回到酒店的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在想什么叫赑屃?它为什么要驮碑?不怕大家笑话,在四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我偶尔听人提到赑屃,真不知道赑屃两个字如何写?更别说对赑屃有什么研究。只听说有些老板喜欢在办公室里摆赑屃,也有些老板喜欢摆麒麟、貔貅、金蟾蜍,统称四大招财神兽。其实苦了我们这些爱好写作的人,麒麟与金蟾蜍还好写,赑屃与貔貅就太难写了。每次写到这四个字,我会仔细看了又看,对了又对,生怕写错了,被人贻笑大方。

据史料记载,龟驮碑的故事起源于陈宣帝年间,北周武帝灭佛时,齐地海曲慧闻禅师被迫从海上南下,遇到大风浪,船沉海底。这时,一只神龟将慧闻禅师等人驮到江宁(现南京)。慧闻禅师向神龟道谢时,神龟说:“师父难道不认识我了?我是海曲(今日照)石梁溪放生池里的老龟。”慧闻禅师才恍然大悟,他曾在海曲买下石梁溪作为放生池。后来,慧闻禅师将这个故事讲给陈宣帝听,陈宣帝很受感动,就下诏建报恩寺,并为此立碑。石碑由龟背负,既是对神龟报恩的诠释,也取其天长地久之意。

到明朝,龟驮碑的故事更是演绎到登峰造极。传说,燕王朱棣初次起兵反朝廷时,被建文帝朱允炆打败。敌兵紧追,眼看就要捉住他。朱棣策马扬鞭,落荒而逃。他翻山越岭,又饥又渴,人困马乏。这时候,他骑的火焰驹突然停下,前腿高高抬起,咴咴尖叫,差点把他摔下来。仔细一看,前边竟然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拦住了去路。身后人喊马嘶,刀光剑影,越追越近。眼看已是绝境,朱棣不禁仰天长叹:“我该命绝此地乎?天若有情天救我吧!”话音刚落,大江便翻滚起来,江中现出一个漩涡,溅起通天的浪花,随着哗啦啦的浪涛声,出现一只巨大的乌龟,它伸长脖子说:“圣上,我来驮你过江。”朱棣正惊魂不定时,火焰驹飞身一跃,到了龟背上,站得稳稳的。乌龟摇着头,摆着尾,四个脚爪扒呀扒,转眼便游到对岸。朱棣回头,只见敌兵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在对岸团团转,却过不了河。他长舒一口气,对乌龟表示感谢。乌龟说:“圣上登极以后,请封我一官半职吧。”告别朱棣,就沉到水里去了。这时,军师姚广孝领兵接应,朱棣便把乌龟驮他过江的事告诉姚广孝,问姚广孝乌龟是何方神圣。姚广孝说:“此龟非龟也,乃龙王六子,特来护驾,可见你要坐天下了。”后来,朱棣果然百战百胜,赶跑了朱允炆,自立为永乐皇帝。他论功行赏,对当年追随他的文武人员都封了官,唯独忘了那只驮他过江的乌龟。姚广孝提醒永乐皇帝,可是所有官职都封完了,怎么办呢?永乐皇帝说:“乌龟对朕有救命之恩,论功绩,其最大,就封它给朕驮圣旨乎!”乌龟便立刻驮着圣旨,来到武当山。它见这里山川峻秀,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个好地方,便没有再离开。在明朝历代皇帝的精心打造下,武当山相继建了10座龟驮碑,分布于南岩宫、紫霄宫、玉虚宫、五龙宫前。另有两座龟驮碑是1958年修建丹江口水库时搬迁至静乐宫,现存共计12座龟驮碑。

故事归故事,传说归传说,武当山龟驮碑经永乐皇帝这样美化,被民间艺人口口相传,被文人骚客添油加醋,就变得更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了。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想,龟驮碑的故事应该是假的,纵使我们用一万种方法、理由去证明是假的,会有实际价值吗?反过来讲,我们不如相信龟驮碑的故事是真的,有这样美丽的传说,有这么美好的故事,我们去南京报恩寺、曲阜景灵宫、北京十三陵、黄河入海口、湖北武当山等地看龟驮碑时,是不是更有敬仰之心、崇敬之情?我们是否会更加相信古人的智慧超群?

武当山龟驮碑的出处我算弄清楚了,可是,这么巨大的龟驮碑是如何雕刻、安装的呢?用于雕刻龟驮碑的石材又来自何处?在武当山旅游时,我仔细看南岩宫、紫霄宫、玉虚宫、五龙宫、静乐宫附近有无大型的石材开凿遗迹,希望通过这些遗迹找到石材开凿的蛛丝马迹。

要知道,武当山龟驮碑可不轻。武当山龟驮碑也称赑屃驮御碑、龟驮圣旨碑,长为5.3米,宽为2.4米,高为8.5米,重达102吨。当然,网络上有一种说法是1020吨,我感觉是错误的,以我现场目测及所查资料,102吨是真实的,而1020吨不知是录入错误还是夸大宣传,就不得而知了。说到这里,顺便说一下武当山龟驮碑之龟,均认可是赑屃,但在武当山的相关记载及宣传中,有说是龙王第六子,有说是龙王第八子,感觉有些混乱。毕竟是非常经典、精美的神话传说,把属于龙王第几子也写错了,确实对文化传承有些不负责任。

武当山龟驮碑石材是在哪里开采的呢?像埃及金字塔一块石材重达160吨,八大岭长城一块石材重达16吨,这些巨大的石材是从哪儿开采的呢?我记得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曾做过专题节目,结果仍是一个迷,没有找到十足的证据证明这些数不胜数的巨大石材是哪里开采的。

武当山本身是断层崖地貌,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因为石材的性质,想在武当山找到完好无损、重达百吨、可用于雕刻的青石是不现实的。不管是在南岩宫,还是在紫霄宫,包括玉虚宫,我均未看到开凿大型青石施工痕迹,而用于建造庙宇的的石级、石板、石材,确实有几处大型采石场。

据《十堰晚报》报道,2020年12月20日,武当山自然景观调查专班在武当山五龙宫一处岩壁上刻有“武昌左”三个大字,每个字约拳头大,采石场面积约1000平方米,采石痕迹清晰可见。根据武当山南岩宫、七星树等地已经发现的明朝大型采石场摩崖刻字分析,这些采石场都是明朝大修武当山时从各地征召过来皇家工程兵所为,他们担当了石材开采的角色。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当山考古研究中心考古队队长康予虎现场研究认为,应为当时开采石材工匠所刻。而从龟驮碑的长度、高度、宽度及材质看,我不大认可龟驮碑石材取自武当山,很可能来源于外地。

据2014年1月29日《湖北日报》报道,位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行陡坡村石场沟,悬崖峭壁上摩崖石刻多,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清晰可辨。其中一块刻着“长沙太领军,张校尉,永乐十年……”有的依稀可见莲花和帆船图案,还在摩崖巨石上发现许多凹槽。在悬崖的半山腰有一座巨石,形似龟驮碑,旁边有许多石阶,专家分析应是尚未完工的龟碑石构件。当地老百姓称这些石阶叫梯子石,人沿着石级就像爬楼梯一样,可以上到巨石顶部。石阶周围随处可见当年开采石头时留下的楔子洞。经过实地测量,巨石顶部宽5.1米,长6米,高10米,与武当山建筑群所用青石材色泽、材质完全一样。武当山道教学院教授王永成认为,这些应是当时卸石留下的痕迹。行陡坡村与古均州城(现淹于丹江口水库水下)相距仅5公里,打磨好的石构件从这里先走旱路,再走水路运到武当山。

只是问题又来了,如何把毛胚石材或雕刻成型的龟驮碑运到武当山上?用于雕刻龟驮碑的石材每块300-500吨,纵使石碑与赑屃分开雕刻,每块石材也要200-300吨。以当时的人工与船只,如何实现水上运输?

据《明史•兵志》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明代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48米),宽十八丈(约60米),载重量达八百吨,从理论上讲用船解决托运不是问题。据官方公布的数据,现在丹江口水库可行1000吨的货轮。而在明朝,汉江水资源比现在更加丰富、充沛,要让数百吨的巨型石材通过水运到达武当山是完全可行的。另像《三国演义》所写“铁锁连舟”,采用多只船共同搭载运输,平均分摊重量,也是可以把巨型石材通过水运抵达武当山脚下的。可是要把重达几百吨的毛胚石材或雕刻成型的龟驮碑搬上船,再从船上卸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果没有重型机械,如何实现呢?再有,要运上武当山,可不是容易的事。单说南岩宫,海拔964.7米,依照现在的交道线路行驶,重达数百吨的石材如何在弯弯曲曲、此起彼伏的武当山上移动?

难道像我们历史书中记载一样,靠肩扛手抬,还是夯土平移?我总感觉这两种方法不靠谱。而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方法与技巧,可以起运数百吨、甚至数千吨的大型物件,能够让这些重达几百吨一块的石材运上武当山。而且当时的几何计算水平特别高,在安装龟驮碑时,能准确无误地安置,以致在经历数百年的地壳运动中,不被损毁。甚至我在想,如果不是人为损坏,这些龟驮碑可以伴随武当山一起到地老天荒,一起到天长地久。这便是古人的智慧,这便是我们需要探索的科学之谜。因为有这种超强的智慧,从而能让中华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埃及金字塔。金字塔的底呈正方形,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误差不超过0.5度。塔的周长正好是362.31库比特(230米),跟地球一年的天数大体相同。还有一个更奇妙的现象,由于自转,地球两极轴心的位置每天都在变化,每隔25827年,它才转回到原来的位置。金字塔底两条对角线的和竟然是25826.6厘米。这些数据我想不是巧合,也不能简单用巧合解释了事。武当山龟驮碑,很多专家学者也是说用肩扛人挑、夯土平移就把重达数百吨的巨石搬上武当山了。我想问,海拔达964.7米,哪有那么多土来填平沿途的沟沟壑壑?纵使填平,长达12年的修建,狂风暴雨,一冲即逝,如何加固呢?

我的舅舅名叫刘清石,曾任湖南省隆回县建筑工程公司项目经理,系高级建造工程师、高级监理工程师。他说,在古代要搬移大型石材其实不麻烦,先修路,把路面填平、夯实,然后在路面放好方形枕木,再在方形枕木上铺上圆形枕木,通过斜坡平移法把大型石材搬上圆形枕木,用杠杆向前撬动,用人工往前拉动,就像火车轨道一样,一节一节缓慢平移,是可以把巨型石材搬上武当山的。像他们早期建造房子、庙宇,立石柱,架横梁,树大碑,在没有重型起重设备的时候,有些几十吨上百吨的结构件,也是用这种方法把石柱、横梁、大碑从远地方拉过来再安装。

另外,著名古建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皋认为,武当山龟驮碑建造很有可能使用了已经失传的石头焊接法,不管是用于雕刻的赑屃,还是用于雕刻的石碑,均不是一整块石材,而是用一小块一小块的石头,通过失传的石头焊接法变成一整块大石头,然后在武当山雕刻,从而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龟驮碑,高大、威武、庄严、稳重。我舅舅说,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从古至今,均有石头焊接的高超技艺。现代用环氧树脂胶(也称大理石胶),粘合力极其惊人,修补完全可以看不到任何痕迹。到明朝,在修筑城墙时,广泛采用石灰砂浆和糯米汁搅拌作为胶合材料,这样大大增加了粘合力。明朝长城的修筑,不少地段均用糯米汁掺拌石灰砂浆,直到今天,砖缝的砂浆粘合力仍很坚固。我在求证张良皋教授的说法是否靠谱时,我舅舅强调,完全可能。具体要到武当山现场调查,用X射线扫描,其实可以看到武当山龟驮碑是不是拼接的。

当然,也有人说用树木搭建桥梁,巨石在桥梁上移动,然后就轻松解决问题了。另有说法是古代气候寒冷,地面结冰厚,等到冬天,能工巧匠才从采石场搬运石材上武当山。只是要承重300-500吨,在古代要修建这样的木桥可不是容易的事。要让冰面承载300-500吨,想想可能吗?这种假设跟修建长城、金字塔的技艺一样,经不起推敲。如果今天给你足额的经费做实验,在不使用现代重型机械的前提下,让地面结冰,或是修木桥,你能确保把数百吨一块的巨型石材搬上武当山吗?把龟驮碑雕刻好,你能保证完好无损地顺利安装吗?

在武当山期间,我无数次思考这个问题。发现越思考越难找到答案,越思考感觉越神秘。以致我在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究竟有哪些神奇的科学技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消失了。今天我们想再拾起,或想超越,发现比登天还难。

有网友私下跟我聊天,说你不是在写龟驮碑吗,有无可能,在古代真有一种力大无比的乌龟可以驮三山五岳,然后在永乐皇帝的召唤下,它真的来武当山了。这碑不是人工抬上去的,而是龙王第六子赑屃驮上去的。想想这种说法也很有意思,如果找不到答案,权且当作答案吧。毕竟,在巍巍武当山上,耸立12座龟驮碑,神话传说中的赑屃为了华夏江山社稷稳固,如磐石般屹立不倒,也有很深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同样值得大家敬仰与崇拜。

每个时代要有图腾,每个民族要有图腾,我想龟驮碑这种敢于肩负重任的精神便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吧。有这种肩负重任的精神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均可迎难而上,迎刃而解。

(罗建云)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