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访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访谈

如何推进“万众创新”及大学生创业

来源:人民网2015-03-30 14:38:23 万众 大学生

摘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江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探讨如何推进“万众创新”及大学生创业。

【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欢迎您收看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视频访谈节目。今天我们演播室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江先生,和我们的网友聊一聊关于大众创业方面的话题。吴会长,您好。

【吴江】

你好,网友们好。 

【主持人】

再次欢迎会长的到来。我们知道,2015年的两会刚刚过去,但是余温尚在。像“新常态”、“创客”这些两会的关键词仍然是人们探讨和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同时也包括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新和创业。据我们统计,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有38次提到“创新”,有13次提到了“创业”,尤其两次还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说,这个政策、这个话题为大学毕业生以及普通青年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如同沐浴春风。想问一下您是如何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您认为应该如何推进?

【吴江】

这是两会当中一个热议话题,网友们也很关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实际上已经给了一个比较好的定义。他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同时他在这方面谈到政府应该给社会留足空间,搭好舞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新创业,全社会都要营造一个创新创业的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中更好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我想从中可以体会有三个意思,或者说我给它三个概念。

 一是发展的引擎,我们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什么是发动机呢?总理说要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用什么来顶?就是这个新的“发动机”来顶。也就是实现稳增长、保就业,这是一个大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新引擎发动起来。如何维持今年政府提出来的7%的增长目标,这个增速、这个目标相对去年来说又低了,从2010年到现在,我们一直是这样的下调,这反映出我们朝着中高速的换挡。关键问题是怎样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通过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来充分带动就业,这就是今年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去年新注册登记市场主体有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的企业就增长了45.9%,用通俗的话来说,可以理解为,新增企业600玩家。新注册企业600万家,一个企业雇2个人,总共是多少人呢?1200万劳动力就业人口。。美国每年新增的企业也不过是100万家,我们去年是600万家,可以看出今年这个数字还会涨。这充分说明了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新增就业不降反增,这个道理就是靠我们创新创业带动起来的。所以,如何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是改革红利。中国现在最大的改革红利是什么?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老百姓能够自由地创业、自主地创新,大众都能够创业,这就是自由创业了。习总书记去年在APEC会议上有一段精彩的话,强调一切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改革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说,中国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创业政策,来推动人民收入持续提高。创新创业是推动老百姓的收入持续提高。如果改革能让我们的老百姓年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才不分高低、钱不分多寡,都能够自由创业,都能够自主创新,创造财富,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市场细胞,这就是千千万万的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就像万马奔腾,形成一个巨大的能动力。我们经常说创新创业需要很多条件,没错,比如建设项目、投融资、技术设备、产品怎么上市场、厂房、地皮,包括政府怎样监管等等,这些手段重要不重要?重要,但是要比喻的话,这些都是车,真正的马给拉上车才能走。如果没有马的活力,车不就白投入了吗?所以,今天的改革就是围绕着万马奔腾来催化,来鞭策。 

今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好,商事制度改革也好,科技体制改革也好,财税体制改革也好,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所有改革,都是围绕着创新、创业这个红利,能把这个红利激发出来。举个例子,中国用30年的时间,GDP达到了10.4万亿美元,增长了14.14倍,美国用30年的时间,GDP现在达到了17.4万美元,30年增长了4.46倍。都是在增长,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也同样是靠着高新技术,靠着它的婴儿潮和80后、90后这样一批人创新创业,婴儿潮就是乔布斯这一代人,这一代人的创新创业,使美国保持了今天的地位。我们30年的繁荣,是靠改革开放,靠我们的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巨大潜力。可以说,这30年改革开放当中,我们能够高速增长,世界公认的原因就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中就包含了我们的创新创业。 

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应该是我们今后人才方面最大的竞争优势。今后的竞争优势就是人才,就是中央提出来的“人人皆可成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两句话是十八大对人才的要求。今天你要放开视野去培养人、选拔人。怎样培养?就是在创新创业当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大学生不是弱势群体,我们经常会把大学生当成一个帮扶就业、帮扶的对象,其实700万大学生是一个很宝贵的财富。当前找工作困难,确实是一个方面,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这是一个转型中的烦恼,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的数量和我们转型升级还衔接不上,匹配不够,但是不等于大学生就不是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样一个群体能够在未来创新创业,这个潜力非常之大。我们现在已经有了80万推动大学生创业的计划,这是仅仅是一个低限。在未来五年、十年,应该实现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大学生能够创业创新的一个预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就实现了人人皆可成才这样的目标,这是我们最大的人才优势。有了人才优势,就可以把我们过去仅靠人力资源低成本的劳动力转化为人才优势。 

【主持人】

您刚才拿我们国家和美国进行了对比,在创新创业和美国对比的话,两国之间有什么可以借鉴和互补的地方?

【吴江】

美国创新创业体现的一方面就是高新技术、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相对我国来讲,过去产业链水平比较低,就进入了低端,我们现在是逐步朝着高端方面发展。第二个方面,、现在创新创业更多的还是瞄准已经很大的公司,其实我们创新创业就是应该重点扶持小微企业。美国80%的创新都是在小微企业,都是小微企业拿出一些创新产品,然后转让给大公司。所以,我们今后也要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指的小微企业,就是指我们千百万个小微企业产生巨大的一个作用。在这方面,在和美国对比当中,有我们的不足。但是由于我们的自信,同时也可以互补,将来可以产生合作、交流,我们很多留学生出去以后,回来带着一些新的观念、新的一些技术回来。 [10:29]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近年来有600万的企业是逐渐成长起来,其中有没有一些鲜活事例和我们分享一下呢?

【吴江】

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大学生创业实际上中国、外国都有,特别是中国的大学生。像大家很熟知的故事,比如超级课堂联合创始人杨明平就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创业。他大三的时候就接手了学校旁边的川菜馆,发展了一个400多平米,一年有200万营业额的火锅店。在学校期间,他就敢这样做,挣了第一桶金。但是他真正成功的,最后的发展是什么呢?是进入在线教育领域。就是大家说的超级课堂,是2010年成立的,建立以后,现在这个课堂已经做得很大了,搬到了线上,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网络互动学习课程,他在这方面也获得了很好的利润。还有一个叫王学基,在2004年毕业以后,成立公司,专门为大型社区建站,提供解决方案。现在他已经成为国内最领先的社区软件和方案的供应商。十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全国领先的位置,现在已经被阿里巴巴以5000万人民币价格收购了,这就是他看准了社区的一个角度,然后通过网络技术进一步进入。 

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像“蚊二妞”,她是一个小小公务员,2011年有自己的咖啡厅,但是没有钱,于是就发了一个“2000块钱来开咖啡馆”这样的帖子,这个帖子九个月就集中了80多人,募集到了40多万块钱,开起了梦想咖啡厅。这样一个创意,在全国都带动起来了,现在有青岛的、广东的,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喜欢喝咖啡、喜欢在一起的青年,能够作为股东,集资共同管理,这种模式将来还可以探索。 包括人民大学的谭中意,他现在也很了不起,2008年创业建立了一个中意斯正装网,借助网络给大学生做服装,他就瞄准高校的几百万学生,通过网络,他可以直销,而且比较便宜,这样量身订做、批量生产,目标是直接对准客户群,也就是大学生。现在每个月收入400万,还有全国各地的其他店都有盈利,他是从网上做服装。除此以外,一般的不会在网上做的领域,包括食品店,现在也开始线上线下一起做。 

现在网络比较红“硕士粉”,说的是一个24岁的年轻人和他的米粉店,就是北大法律系毕业的一个学生叫张天一,去年4月份开始创业,在寸土寸金的环球金融中心地下室开了一家30多平米的叫湖南米粉店,叫“伏牛堂”,又发了一篇帖子叫“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这在过去咱们就说,这是浪费学生、浪费资产,研究生是宝贵财富,为什么毕业后卖米粉?什么是朝阳企业?非得上网络、搞计算机吗?他搞米粉,同样能火起来。就像麦当劳一样,就像我们现在开的很多饮食店都是这样。海底捞,就是一个运营模式,把文化装进去,把人文关怀装进去,它就火起来了。硕士粉,现在成为热词了,这非常有创意。还有咱们现在说的最成功的桌游《三国杀》,创业人黄恺是标准的大学生,2004年设计专业毕业,模仿国外的桌游设计出中国特色的,符合我们国人习惯的《三国杀》,借了五万块钱,注册一家公司,就开始做这个生意,现在《三国杀》这个游戏至少给他带来了几千万的收益,并且随着品牌的发展,收益还会增加。 

现在有一个互联网的偶像叫戴志康,他是康盛联想的创始人,开发了两个开源模板,数以万计的站长都在使用他的模板,深刻改变了互联网。因为被腾讯六千万美元收购,他一夜之间就暴富了。其他行业,比如写小说的,叫郭敬明,他大学时候就写小说,当时在作家群里,他的排行榜,收入的排行榜是居首的,但是他有新的理念,他发展产业链和立体式的服务,现在他拍出第一部电影,直奔五亿的票房价格。从小说一直到电影,这一套立体服务,他都做,这就是今天了不得的年轻人。不仅仅是大学生,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比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也有很多很好的例子。

【主持人】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觉得,大学生可以创业,但是希望是工作两年以后有一定人脉资源后再创业,是否这样就可以便捷一些,您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您怎么看?

【吴江】

希望他人帮助,就是想借助一个外因,但是创业最主要还是内因,创业也好,创新也好,首先有没有一个精神状态来驱动你这样的行为,不要怕失败,在这个过程当中,创新和创业是有联系和区别,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和创业是紧密联系的姊妹。创业必须要想到核心的东西是你的技术、知识。所谓的人脉,其实就是合作伙伴,就是你能不能找到合作伙伴和市场。在这方面,创新给创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今天创业是一刻离不开创新的。 团队,同样很重要,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一定能使自己的创业通过千锤百炼,有的人可能失败十次,有的可能是一百次,有的可能一次就成功,都取决于你在市场当中的摸爬滚打。我们过去说不吃梨子,你怎么知道梨子是酸的?你必须要体验,真正试一试,什么都想好了,让别人扶着你走,你这就是温室里的效应,是长不大的。 

【主持人】

这是一个磨炼的过程,一开始创业不一定会找到精确的市场定位,经过一次次锤炼之后,慢慢摸清市场的套路,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你的目标客户是什么,这样就更容易一些。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出现了三次创业潮,分别是80年代的个体户式创业潮以及90年代末的网络精英式创业潮,再就是2014年的大众创业了,您如何分析比较这三次不同的创业潮?

【吴江】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我们看一看中国这30年在创新创业这方面是怎么走过来的,每个阶段有哪些特点。比如说80年代,80年代实际上当时主要还是生存,脱贫致富。当时有一个最大的政策就是一部分人富起来,中央倡导了脱贫致富的政策,让少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我们说这批先富者就是创业者。但是,它的基本就是生存型,生存型实际上就是草根经济,自谋出路。比如我们下海也是自谋出路。理想的目标是什么?就是万元户。大家都能够做到万元户,就告别我们过去的体制内了。典型的就是咱们的温州人。90年代网络精英是一种新技术、新政策,新的产业政策推动下的技术精英型的创业,它主要是通过引进、研发新技术,开拓市场。这一批是先驱,是我们今天的先驱。

【主持人】

像BAT。

【吴江】

像柳传志、任正非、马云、马化腾,都是90年代当中产生出来的创业领军人物。总的来看,前两次创业都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创业机会比较多,门槛也比较低,这时候有政策优惠,再加上一些资金,就可以发展起来。当时竞争也不是很多,大家都在体制内,少数人在体制外,当时大部分人还是观望,有些失败了,就从海上上来了,又回来了,也有些胆大的又下去了。今天是经济转型期,经济的下行压力也比较大,我们和过去最大的区别就是就业成为了全社会首要的问题。700多万大学生怎么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还不是一般的就业,确实成为一个从政府到全社会都很关注和头疼的问题,这是转型期的烦恼。创新创业,这时候很重要就是政府,我们提出新的动力,不仅靠政府,政策支持,还更需要市场活力。因为大多数人,都想实现创业的梦想。如果过去是被迫的,为生存而创业,到了今天,我们看大学生的创业,不是为生存,因为我们大学生大多数还是二代,80后、90后,家里头没有像80年代那时候揭不开锅,他不是为了生存,是为了理想,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他有想法,并且想把想法实现出来。所以,这时候不仅是靠贷款、风投,他更需要你把你的想法扔出来,你把你的技术成果转化出来。 

【吴江】

“三个一体”这是最大的特点。一,创新和创业要融为一体,就是创业必须创新,创新必须转化成创业。二,精英和大众要融为一体,就是要形成一个团队,一个产业链,光有几个精英不够,我们要形成一个大众创业,这是今天的特点。三,政策扶持和市场活力要融为一体。光政策不行,其实更需要的是找到市场,需要找到客户,需要找到需求。创新与创业需要融为一体,精英与大众需要融为一体,政策扶持与市场活力需要融为一体。所以,我们看到这30年,前两次创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这个基础既有物质的,也有文化的。这些前辈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今天创业应该看在他们的精神,他们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就是创业精神,需要我们今天在政府的号召下去实践。

今天说政府号召是有科学根据的,不是盲目的,至少有三个依据:第一,劳动力是从无限转为有限的。所谓有限,就是人口红利时代即将过去了,现在人才是最重要的。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大学生只有100万,现在的创业大学生有750万,750万是不得了的人才潜力,为创新创业做好了很好的人才储备;第二,市场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市场要成为主角,整个推动大众的创新创业。过去我们都想托人找一个好工作,今天不用了,只要市场好,凭你的好想法,就可以创造一个好的岗位,一个好的工作;第三,要看到今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新技术,新技术浪潮和产业革命大幕已经拉开。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技术一两年就被淘汰了,这种爆炸式的发展对谁最有利,对年轻人最有利,对创业人最有利,为人人皆可成才、皆可成名,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现在的机会是千载难逢,是创新创业最好的时代。 

【主持人】

您刚才谈到政府的帮扶政策,前面我们也说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您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怎样的措施,对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吴江】

政府的政策,首先还是职能转变了,角色转变了。最主要的是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从主角转为配角,而创新创业者从配角上升为主角,成为市场主体,他们是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所以,作为政府来说,能真正做到服务型政府非常重要。今年的报告,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政府谈到简政放权的问题,提到要深化改革、为创业要创造更好的市场化环境,无论是政府也好,出台的政策也好,包括学校和具体的管理者,都应该围绕着这个多做文章。从政府角度来说,有几个问题需要很好地去推动。一是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也包括职高,甚至包括中学。国外从小学生就开始到高科技企业体验,看一看什么是机器,什么是高科技,什么是创业。其实,就是从教育一开始,就应该植入创新的概念,把职业教育、创业教育放进去。而目前,教育理念的功利性比较强,课程内容实际指导性不强,师资队伍的实战经验缺乏,老师都不会干,不能动手。 

我们现在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包括学业、就业、职业、创业、事业。其中,学业是基础,你得有学业,你得学知识。就业是保障,职业是铺垫,创业是核心,事业是目标,最核心的还是要鼓励大家把创业教育发展上去。二是科学的课程设置。要设置理论课程加实践课程的模式。理论课程要让大家了解基本的知识,实训课程要让大家了解创业的关键技术。社会实践课怎么带动学生,起到实效,而不是走形式,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责任。比如德国,一个企业,你到我这儿来实训,到我这儿来上学,你毕业到哪去我不管的。我的培训在你就读期间,我要把你收进去了,你的学费我可以包下来,整个全社会都应该能够形成培养人才的一个机制。三是多元化的队伍。不仅在课堂里、学校里面需要老师,还应该多请一些企业的老师。比如金融行业,现在金融人才短缺严重,今天做金融的银行家没有进过学校,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过银行,没有做过金融,怎么去教学生? 

第二个方面,政府需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政府严格来说,没有办法用行政命令或者出台政策明确有多少个创业、创新岗位,它是内生动力,是一种精神状态。要靠什么呢?还是要靠我们很好地去孵化,创造一些条件。这个生态系统包括学校、企业、投资、律师、公关、技术、营销等很多机构、组织,要让一个青年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地得到所需要的资源,并且完成匹配,其实非常的困难。在这个孵化过程中,政府要扶上马,送一程,要能够给他建立一个生态系统。比如今天各种各样的生态园、创意园,社会上有,学校有,我觉得这种创业园还都应该有,大家进来以后,各方面的条件都能够慢慢的调整。当然这仅仅一个温室,从温室放到田野里去,他还得能够生存。所以,完全是温室效应不行,完全是大学的教育也不行,但是一点也没有也不行,得有这样一个体验,得有这样一个基础条件。 

第三个方面,政府还需一些政策来创造一些软环境。软环境,比如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在九个部委联合下了一个创业引领计划,计划通过四年的努力,至少达到80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并提供了一系列保障,同时给了一些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一是在社会文化当中多做宣传,建设鼓励创业、宽容失败这样的社会文化,让大家公平地去创业,而不是找关系、找门子。二是政府要不断加强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就没有人敢创新。政府也需要为失败者提供一些保障,就是创业失败了怎么办?不断地提供新机会。在投资方面,有天使投资,天使就是你失败了,在一定期限和额度内是可以再来的。一个创业者失败以后,往往家里会给不再支持他,朋友也不信任,确实有些失落和精神打击。这个时候要鼓励他、保护他,让他的创业可持续地发展。在国外,你要找工作,说起我曾经在哪哪创业失败了,面试官就会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为什么?因为他经受过失败,他就有经验在里面。 

关于抓好政策落实方面,现在的政策已经出台了不少。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前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有教育部等几个部委,在不断地出台新的政策。但是政策落实到位还是不到位,要加强检查督促的力度,确保它的最后一公里畅通。什么都能够做,就是到最后一公里创业的时候做不到了,政策不落实了。所谓“最后一公里”,就是到临创业的时候,到基层的时候,到办证门口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最后一公里”靠什么畅通?靠推动改革。今年两会一开完,克强总理就到工商总局座谈,谈什么?商事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就是如何完善工商登记,怎么给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怎么简化登记手续,优化业务流程,怎么给他们办照,提供便利,怎么把证照合一,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税收证、质检证等等,这些证太多,怎么合一。一般来说,现在发达国家创业,有三四个程序,然后再有一周时间就差不多了。我们国家现在十多个手续,无数个章子,一搞一二个月,企业创业生生死死,生也难,死也难,破产也难,申办也难,这就不行,得让它生得快、死得快,这样资源就优化配置,不就是纵向流动就畅通了嘛。 

还有一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措施,比如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众组织、天使投资,都能多种方式向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供资金支持不仅是银行,应该是全社会,多种形式。重点支持创业大学生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就让它多发展一些。早期投资,符合规定的,就享受政策一些规定,政府给一些优惠,包括一些减免税收。还有一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是利用各种园区来进行孵化,利用闲置的一些厂房资源,建立一些大学生的创业园,另外给他一些辅导的老师、创业场所。还有一些是公共服务,深化公共服务方面的改革,在全社会都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既在学校里,也在园区里,还在社会里。既有政府做的,也有社会来做的,而且还应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提供各种各样的,比如政策宣传,你享受什么样的政策。现在政策知晓度很低,一个大学生创业,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有什么政策,不知道什么能给他优惠,什么不能优惠,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政策都有,政策是文件,政策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能够传递到、落实到他们那里去。 

再一个,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他们所得到的一些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这些政策,要说到做到,不能光说,具体办起来就不知道了。包括就业辅导、创业辅导,这些都属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还包括包括信息、网络这些服务,包括社会提供的一些资助服务,这些都要能够大力跟上去。包括人事部门、劳动部分、服务代理,服务代理扩大范围,对档案保管、人事代理、职称评定、社保代理等服务,都要进行创新,包括开网店的那些,都能够及时享受到政府提供的这些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最主要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多下功夫。 [11:33]

【主持人】

我们实行这么多措施、举措,其实也是为了给创业者营造非常良好的环境,让他想创业、能创业、也敢创业,当他失败的时候也知道怎么做,有另一项计划能够继续扶持他走上创业之路。像您刚才说的,如何将政策落实到位,就是开展创业教育非常重要,在学校里面进行宣传,让大家知道我怎么创业,这样有一个方向的话,很多大学生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路径在哪,我想他就敢采取这样的措施来想创业能创业了。因为这是一个外部的因素,政府层面的。出于大学生毕业自身的角度来讲,您最后对他们在创业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吴江】

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有自信。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自信有时候忽高忽低,太盲目。大学生的自信,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应该首先看到自己的优势,每个人的专业优势都不同。大体上遗传因素对创新创业来说,就是好奇、就是冒险,国外的研究,五千多个创业者当中遗传的因素仅占四分之一,除此以外的四分之三都是后天的,还是要靠自己努力的,这其中有一些共性。第一,好奇心,年轻人都有好奇心,怎样保持好奇心,怎么有这种朝气,要多一点乐观,这是大学生应该首先具备的,没有好奇心,你后面怎么努力都不行。其实最重要的创新也好,创业也好,首先是敢想,敢想才能敢干,你有多少想法才能干出这个事业。当然,这个想要和联想结合起来,触类旁通,看了这个想到那个,这样想象力丰富。就像落叶,你知道秋天来了,举一反三。当年乔布斯看到电脑,说这电脑怎么有声呀?我能不能没声呀?把电扇去掉。谁能想到一个电脑要把电扇去掉,他说我就得把风扇去掉,最后真做到了。没了风扇,体积小了,没声了,玩电脑的人安静了,这都了不得,过去人们都不敢想象,都说既然有电,就得有风扇,有风扇。所以,我说想象很重要,要保持一种好奇心。 

第二,求知欲。求知欲,本来年轻人有,保持求知欲,不断地学习,不要以为大学生那点知识就够了,永远不够,要爱读书、爱学习,有一种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第三,不怕失败。应该说,年轻人不怕失败是正常,初生牛犊不怕虎,多数人都不怕失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当然大学生创业还有局限性,局限性是什么?第一,社会经验不足,那么多关系,没有那么多阅历。第二,不懂市场,就是你不懂客户什么需求,光说我喜欢什么不行,你得说客户喜欢什么,一个产品出去以后,客户喜欢不喜欢,他更喜欢什么,年轻客户喜欢什么,老客户喜欢什么,都要了解。做服装为什么做火了?以为他突然瞄准了大学生的服装,瞄准的客户越准确,他的生意就越火。实际上,任何一个想法,大多数是扶持不了的,为什么不能扶持。开个门脸很好扶持,你今天开,明天我也开。但是,怎么扶持不了?关键是技术含量。同样是开饭馆,一个海底捞,为什么那么多人?因为它有技术含量在里面。

【主持人】

而且它很创新,服务做到位了,大家有时候就是冲着它的服务去的。

【吴江】

这样服务就是它的技术含量和创新含量。我们大家都希望有人投资,都希望上市。投资人的兴趣,不是说东西多么先进,而是你的东西能不能到市场上去变成产品,能不能赚到钱。乔布斯的苹果,很多看似是很简单的东西,就是出来以后符合客户的需求。我有三点建议,第一,团队合作和跨界合作的能力。所谓团队合作,不能一个人当老板,其他人都是听吆喝的。大家都是合作者,不管职位高低,别觉得自己当老板以后就是总司令,就是千军万马。关键是团队精神能不能磨合出来,团队文化能不能磨合出来。第二,你的专业不够,有市场营销的,有财务的,有法律的,是不是要跨界,你的人脉是通过跨界找到的人脉,你会不会合作,老是朝自己想,想着人家要为你服务是不可能的。怎么去合作,合作就是双赢,就是要做到大家都有利益,甚至我多让你点利,看长远一点。所以,今天的成功和失败就是三分钟的时间。三分钟是什么时间?就是沟通的时间。三分钟沟通好了就成功了,三分钟沟通坏了,就一败涂地。什么是创客,不是有一杯咖啡,有一个台子,咱俩一聊就创了,要火花碰撞、技术碰撞。 

第二是知识产权的运营。知识产权不仅是保护,还要懂得转化。我们国家的高校,一年的科研成果有一万左右,其中30%有比较好的转换前景,但是实际的转化率只有10%-15%,有一半都是闲置的。所以,大学生得瞄准这个,单纯有知识产权不行的,要把它运作起来,怎么能够掌握它的运营能力、保护能力,知道它的价值在哪?这主要靠无形资产,无形资产能弥补你的有形资产的短板。没资金是个短板,有知识是长板,无形来弥补有形。惠普就是两个大学生,在斯坦福学校里面创业,就是靠自己的一点技术和学校一点扶持,马上就搞成这样一个大公司。 

第三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构建竞争的优势,最主要的是能不能审时度势。所谓的商业模式,就是要依据形势的变化,根据交通、信息、技术、物流、金融服务等外部条件。通过研究以后,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商业模式很重要。光看人家好,看乔布斯好,看比尔盖茨好,看国外亚马逊好,我也原样做一个,行不通的。在中国这样的条件下,必须研究本地的情况,但是研究北京的问题,还不能研究海淀的。我在朝阳就得研究朝阳的,到延庆就得研究延庆的文化特点、市场特点。这其中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一个是降低成本,一个是研究引领客户的需求。这三种,合作能力、知识产权的运营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对今天创新创业的大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挑战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功。

【主持人】

您在访谈当中说到的技术含量,技术含量也包括创新的意识,都囊括在其中。感谢吴会长跟我们分享您的精彩观点,也感谢各位网友关注这期的访谈,下期再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