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山东青州市刘井小学:建设“若水”校园,打造乡村“野”教育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3-09-04 11:26:22

山东省青州市刘井小学位于南阳河上游河畔,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地域人文,赋予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机活力。学校立足乡村“野”性教育资源,为每个孩子提供自主成长的源头活水,顺应儿童天性做教育,打造“若水”校园,培养乡村“野”孩子。

若水生态的“野”。学校地处山泉水域地带,校园西南角,汩汩山泉流淌不止,经论证考察后,开凿地下隧道,铺设过桥箅子成地下清泉溪流,呈现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校园佳境。打造若水文化园项目:“若水”健身场,“清溪”百草园,百米孝道文化墙 ,“若水”学子书吧。

学校立足人文,挖掘潜能,顺应趋势,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理解他人、理解更大的世界,获得不断向下扎根和向上成长的力量。

完善“若水”管理体系,构建以“若水”文化为核心指向的“百川课程”体系,发展“全面+特色”教育;构建“学-思-行”教研模式,通过“日例会、周教研、月展评”,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共同探讨和寻找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寻标、对标、提标业务活动,建立“若水青蓝工作室”,组织教师写百川课程教后记,为“若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打造“问题+”学堂。以教材为基、思维为魂、素养为本,以“用问题学”取代“用教材教”,“+”是指辅以“生态场域”。“问题+”教学范式着力破解课堂教学问题意识不强、问题品质不佳、问题空间不足的问题。遵循有序、有趣、有效、有用的“四有”原则,构建体现核心素养的提升、能见智慧的课堂,着眼于时代与未来,激活和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若水学子的“野”。小学是根基的教育,是一个“埋种子”的过程,学校坚持以项目式学习、沉浸式体悟、反思式引领为基本范式,锻造孩子的若水特质。

开展社团助力“双减”落地行动,成立创艺美工、软笔书法、课本剧、趣味英语等7个社团,与学科教学以及学生个性需求紧密衔接,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有收获、有成长、有乐趣。

探寻具有乡土特色的“实践+”育人路径,通过“学科+实践”“专题+实践”“基地+实践”三个层面,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活动,确定四大类校外实践基地:科学基地——未来学校;人文基地——井塘古村;健康基地——中药种植园;道德基地——孝文化园,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无形的墙”,建立学生到社会体验学习常态化“绿色通道”。

实施劳动教育“1+6”新样态,“1”系列主要内容(日常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六大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种植体验、魔法厨房、生活技能、家务劳动、劳动习惯、公益服务)依托课程整合,在课程中学习劳动技能,具身性树德、生成性增智、延展性育心;依托“节仪育人”,在体验中涵养劳动精神,整全性强能、情境性育美、生活化育人,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

“项目式”研究助力“若水”学子四力提升。所谓四力,即学习力、生活力、行动力、创造力。学校开展多项课题研究,潜心研究学生发展规律,开启影响学生学习力的专注力训练实操;打造“清溪”小先生讲坛、谁是“故事大王”“校园诗歌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的平台;开展“南阳河上的STEM”“若水丰收节”“若水游戏节”等项目式活动,在合作探究中促能力提升。

若水家庭的“野”。学校成立“上善”育儿社区,构建“1225”课程实施路径,校长主讲+业内教育专家辅助的模式,线上线下两条主线融合,通过家长课堂、亲子课堂两种渠道,开设知识课程、活动课程、健康课程、管理课程、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五大系列课程,引导家长学习科学育人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为家长带来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和展望,努力探求家长、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的有效机制。

若水“野”教育,立足根基,挖掘教育资源,融人文教育、课程教学、自然环境于一体,为振兴农村学校教育开辟新路。(王世凤)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