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3-09-07 16:47:33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经济运行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上半年生产总值完成6.845亿元,增长1.7%,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黄龙县认真落实省市“三个年”活动安排部署,坚持强调度稳大盘、抓项目扩投资、优环境广招商、抢机遇促消费,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上半年生产总值完成6.845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4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17187元、7555元,增长4.8%、8.6%。
聚力抓建设,有序提项目质效
走进黄龙,一处处振奋人心、大干快上、如火如荼的火热场景,一个个产业定位清晰、落地迅速高效、质量效益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涌动着全县上下奋勇争先的激情与活力,传递着竞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成为当下黄龙经济转型升级、向新攀高的生动写照。
下半年,黄龙县将持续把产业链提升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关键,聚焦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县域实际,严格落实两个三倍以上要求完善充实重点项目库。全面落实“四张清单”和“五个一”制度要求,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的堵点、难点,做好项目服务综合保障,全力推动已储备的38个项目落地,加快330KV汇集站、900MW光伏和G242过境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坚持运用链式思维精准招商,立足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签约项目落地、落地项目投产。
多元促消费,持续增市场活力
火热的夏季,凉爽舒适的温度让黄龙县各大景区以及乡村旅游迎来大批游客,也将黄龙旅游市场再度推向高潮。一项项文旅体活动此起彼伏、精彩纷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吸引了众多外地客人来,为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影响力注入了更多活力、动力。
在聚集人气的同时,黄龙同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点燃城市“烟火气”。
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系统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促消费措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住宿、餐饮、零售、文化娱乐、交通等行业发展质效。重点加强瓦子街镇、石堡镇、白马滩镇旅游产业带上的民宿业态培育和发展,做优神峪川、垂钓休闲小镇等乡村特色旅游市场,持续提升龙城、北山、南山等依山经济和沿河经济市场活力。认真筹备列入计划的文体旅节庆赛事活动和研学培训等各类活动,持续增强吸客力,全方位释放消费潜力。强力推动企业数字化建设,推行电子订单系统,规范财务建设,提高企业经营数据入统率。
多措强产业,稳步提群众收入
近年来,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黄龙的“金名片”,还是黄龙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
为端好“生态农业碗”,围绕绿色兴农、质量强农战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构建了以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为主导,食用菌、高山冷凉蔬菜、大闸蟹等为补充的“4+X”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从抓规模到抓提质增效,从抓生产到抓链条延伸,从抓产品到抓产业集群,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生态农业全产业链。黄龙成为全市唯一获得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的县区。
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生态工业”也成为发展“新引擎”。黄龙县依托年日照2957.5小时的太阳能和平均风速5.6米/秒的风能资源,紧抓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机遇,搭建了以新能源及其配套产业为核心的生态工业,先后引进中电投、国电投、隆基等企业,持续推动扩规增量。截至目前,光伏组件厂、电力塔材加工厂已经建成。全县已建成并网561.6MW,年发电量约7.6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1.5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670.32吨,“十四五”末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MW,每年可为县财政贡献税收约1.5亿余元。
为系统抓好农业生产、乡村振兴、安全稳定各项工作,黄龙县用活用好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奖补办法、旅游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旅游产业发展贴息贷款办法、民宿奖补办法、社会化托管服务、“1+百千万”良田示范等惠农利民政策,稳中有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围绕建筑、餐饮、旅游等产业,积极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及创业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县内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一张张成绩单,最为直观地展现着黄龙县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为,也蕴含了太多的艰辛和努力。奋进新征程,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黄龙县将持续加力推进“三个年”活动开展,认真落实省市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50条措施”,深入分析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强化综合调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增长。
(白杨越 田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