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千方百计促就业 多地实招见实效

来源:民生周刊2023-10-24 11:52:55

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密集出台促就业政策,加大惠民生强度和力度。仅6月底至今,陕西、江苏、四川等省份就专门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北京、黑龙江、河南等10余地推出优化调整稳就业一揽子政策。

各地快马加鞭、集中发力,释放稳就业特别是稳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的积极信号,为下半年推动就业形势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精准

今年就业季,陕西省铜川市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通过开展夜场招聘、校园专项招聘、线上直播带岗等方式,千方百计开拓就业市场,深挖就业岗位资源,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家住在附近,出来溜达还能赶上夜场招聘,太方便了。”求职者李萌蒙说。这是不久前铜川市组织的夜场招聘活动,求职者可以伴着清风,悠闲找“饭碗”。

夜场招聘活动是供需洽谈的一次创新,充分利用商业区人流量大、晚间开放、氛围轻松等特点,解决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白天忙、不方便等实际困难,使公共就业服务更有新意、更接地气、更加贴心。

铜川市还通过线上直播互动,岗位“触手可及”,包括网络招聘在内的人力资源市场,已成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的主渠道。

当地深入挖掘公共就业服务典型案例,组织职业指导专家开公开课或直播课,围绕重点企业实地采访、录制岗位推介视频,让求职者更直观、更便捷地了解工作内容,促进人岗精准对接。

保质

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零工市场,电子大屏幕上滚动着附近企业的灵活就业岗位招聘信息,工作人员正在梳理匹配前来登记求职的劳动者的个性需求。

宁波全市范围内已建成30余家标准化零工市场,为有临时性、替代性用工需求的企业和想灵活就业的个人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宁波市通过“问、查、办、集、推”5个标准规范零工市场的建设。问,即摸清招聘双方需求,提供就业服务咨询,推广就业帮扶政策;查,即为招聘双方提供规范的信息查询服务;办,即提供现场对接洽谈、即时确认结果、快速面试到岗等服务;集,即利用辖区网格线上线下收集更多招聘和求职信息;推,即为招聘双方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信息,推广应用“灵活就业在线”和“灵活保”。

目前,在宁波市建立的各级零工服务体系内,已推出灵活就业岗位约2.4万个,7000名求职人员入库登记,其中3000余人实现就业匹配。有量的保证,也有质的提升,零工“小市场”撬动就业“大民生”。

扶持

辽宁省铁岭市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将其作为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的一件大事来抓。今年毕业季,为吸引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到铁岭就业创业,铁岭市围绕资金、载体、项目和日常生活打了一套“组合拳”。

在资金扶持上,力求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设立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在铁岭创业的青年人才,可申请个人最高3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3年贴息支持。

在打造创业载体上,依托铁岭技师学院高标准打造铁岭市青年人才激情“创业谷”,向青年创业者提供最高4年的免费支持。

在培育创业项目上,面向社会征集一批优质创业项目,建立铁岭市创业项目库,对推介项目成功入孵并稳定经营半年以上的创业项目,给予每个项目不超过2000元的推介补贴。

在日常服务上,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生活保障和事业发展保障,分批打造100套青年创业公寓,为在铁岭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长3年的免费住宿。

对称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既关乎当下,更关乎长远。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因素是供需信息不畅,为打破信息壁垒,云南省玉溪市出台《关于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非公企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在全市打造100个基层就业服务示范点,依托村(社区)上门服务,详细采集高校毕业生基本信息,一对一开展岗位信息推介,根据毕业生个人情况及求职意愿等进行分类,形成毕业生就业需求清单,增强就业供需对接的精准性;畅通岗位信息归集渠道,建立全市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资源库;搭建高校毕业生与非公企业的供需平台,在了解毕业生就业意愿的同时,摸清企业岗位需求,促进两者精准对接。

上述措施的出台打破了信息壁垒,打通毕业生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人才供需信息对称,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

省心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人社部门积极优化提升创业服务,持续释放全社会创新潜力、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

“市人社局主动帮扶我创业,给我们创业保驾护航,成就创业者的人生理想。”家住枣庄滕州市北辛街道的刘东,大学毕业后创办了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由于缺少资金,企业难以扩大规模。在滕州市人社局的帮助下,刘东顺利申办了2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加上积蓄,购置了一台新设备,使公司年销售收入由50万元增至150万元。

此外,通过滕州市人社局组织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一些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在滕州市创业贷款、稳岗返还、税费减免等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一些创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近几年,枣庄市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让返乡创业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干事创业更省心。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