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金融理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金融理论

如何统筹好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规模和效益

来源:民生网2023-11-08 16:18:44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全面跃升的底部基础,对推动全省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好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规模和效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

(一)县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2年,全省县域GDP均值310亿元,近十年年均增长9.76%,高出全国县域平均增速0.53个百分点。一批经济强县竞争力不断攀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1个,武侯区、双流区等13个区入选全国百强区,西昌市、简阳市等4个市跻身全国百强县,成功命名39个天府旅游名县。

(二)县域产业发展提质升级。全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年均增长6.79%,现代农业园区平均农产品初加工率达75%、较2017年提升1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及其配套产业聚集发展,营业收入提高到5.7万亿元。商业贸易、文体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超过70%的县域已经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6.1万公里、居全国第一,铁路营业里程5660公里、较五年前新增约1260公里。累计建成各类水库8254座、水库总库容751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三位。建成5G基站超6.6万个,实现各市(州)城区全覆盖。成功创建4个全国数字农业试点和6个省级数字农业试点,建成标准数据中心93个、总机架数量27万架。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全省投入研发经费1215亿元、居全国第8位。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2户、居西部第一位,累计建成县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1272家、居全国第6位。杂交稻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浓香型白酒精准酿造关键技术等多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

(五)县域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全省持续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小微企业开办耗时从5.3个工作日压减至0.5个工作日。 各类市场主体达771.6万户、较上年增长21.2%,民营企业数量215.8万家,民营经济占比居全国前列。商事合同执行时间从218个工作日压减至105个工作日,四川省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的地方”。

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现实困难

(一)县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是县域经济占比下降。各类资源日益向城市倾斜,城市主城区GDP占全省的比重由2015年的53.81%上升至2020年的57.61%,而非主城区外的县域GDP占全省的比重,由2015年的46.19%下降至2022年的42.39%,下降3.8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城市主城区GDP合计2.28万亿元,是重点生态功能区GDP合计的8.39倍,发展差距较2015年扩大0.59倍。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大和最小的县域相差3.05倍,发展差距较2015年扩大0.6倍,呈现出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剧趋势。

(二)现代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不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91:1,低于全国2.3:1的平均水平;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68%、农业科技贡献率62.3%,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现代农业产业集聚效能较弱。二是工业核心竞争力不强。2022年全省有51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下降,25.3%的县域缺乏产业规模超100亿元的支柱性工业产业,传统工业大而不强、新兴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在部分县域比较突出。三是服务业结构不优。2022年全省县域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占全省服务业比重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发展整体滞后。

(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能力滞后。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全省时速350公里的出川高铁大通道尚未建成,辐射28个县(市、区)的南向铁路通道等级较低、货运能力不足;县乡之间断头路、瓶颈路问题在部分县域仍然存在;水运货物周转量仅占全省综合交通运输的9%,低于长江沿线11省(市)20.6%的平均值水平。二是水利设施存在短板。区域间水资源调度能力不足,内江、自贡等部分县存在不同程度的冬春季缺水问题;水利设施应对高温、干旱等超预期因素能力不足,水电安全稳定供应水平有待提高,农民群众对集中供水和饮用水安全反映比较强烈。三是新型基础设施滞后。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较晚,5G基站对乡镇及行政村覆盖不足50%、低于东部省份近10个百分点;数据中心统筹集约建设程度不高,30%左右的县城没有建立相对成熟的大数据处理中心。

(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2022年全省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13.56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49亿元,占全国比重不足5%,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二是企业研发投入较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480亿元,居全国第12位,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8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11位,不及广东的1/5、江苏的1/3,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有待发挥。三是科研投入程度不够。全省研发资金投入占当地GDP比重不足5%的县域有65家、占比35.5%;甘阿凉三州地区48个县(市)研发经费总和不及成都市主城区的1/5,县域研发经费投入差异较大。

(五)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仍需加大。一是县域对企业吸引力下降。2022年,有10%左右的县(市、区)新设民营企业数量连续下降、有16个县(市、区)外资企业数量不到5家,部分县域营商环境改善成效不明显,对各类企业的吸引力不强。二是商事纠纷化解机制不完善。多元化解商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等工作不够完善,个别县域商事合同纠纷平均处理时间偏长,法制保障和制度支撑有待提高。三是数字化平台支撑能力不足。全省部分县域只有160余类电子证照系统实现互认互信,低于900余项的国家标准;个别县域政务服务系统易用性、稳定性和敏捷性还需要大幅度提升。

三、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全面补齐欠发达县域发展短板。一是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将更多资源向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以及未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的部分发展滞后县域进行倾斜,提高全省协调发展水平。二是加大对欠发达县域帮扶力度。积极推进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建立“三级联帮”机制,以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为重点,深入开展县企结对合作,在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市场开拓、劳务转移、飞地园区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带动力度,促进欠发达县域实现快速发展。

(二)持续加大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做优“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建强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优化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快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壮大县域制造业集群,巩固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领先地位,支持有条件的县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主导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做优做强产业发展载体平台,推进工业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域工业园区布局优化调整和扩容发展。三是提升县域服务业发展质效。支持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县域发展信息科技服务、商务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结合地方实际,有序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二)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一是加强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速公路互连互通,完善县域公路铁路、港口码头、通用机场布局,畅通对外运输通道。推进县域内及通达周边的快速通道建设,强化与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无缝衔接,提高县城及重点镇交通承载能力。二是提升县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小型水库、山坪塘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已成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是加大县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县域推进5G、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因业施策、因地制宜,加快云服务平台建设和大数据应用,深化数字技术与现代化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一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广“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模式,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作用,提升产业创新要素集聚和协同分工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一批创新领军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部分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构建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统筹推进、议事协调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在省市县三级的上下贯通以及科技、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左右协调,增强政策落地落实合力,提升县域科技创新积极性。

(四)持续县域优化营商服务环境。一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入推进县域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以降本增效为导向,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完善政府承诺事项限时兑现办理机制,增强民营经济参与县域建设发展吸引力。二是完善商事纠纷化解机制。聚焦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健全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探索推行“公益化+市场化”商事双轨调节机制。深化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改革,提升商事纠纷化解处置质效。三是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打破政务信息孤岛、拆除政务数据烟囱、打通政务服务壁垒,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有序汇聚,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打造一批“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县。       

文/段胜(四川省委党校第31期中青三班学员) 谭雅苧  赵珩君

(责任编辑: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