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宝鸡市渭滨区:“五抓五促” 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

来源:民生网2023-11-15 17:02:58

今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立足区情实际,突出抓党建促引领、抓产业促发展、抓规划促项目、抓基础促提升、抓环境促长效,在乡村振兴关键环节加快突破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抓党建促引领,固本强基聚合力

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育好乡村振兴“领头雁”,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建强干部队伍。制定《渭滨区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办法》,把本村致富能手、优秀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纳入村“两委”成员,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坚持梯次储备人才,每村按照不少于2人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库,共储备村级后备力量94人,探索推行村干部成长帮带制,提升后备人员能力素质。二是增强队伍素质。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合理运用“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按季度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不断锤炼“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三是强化严管厚爱。严格备案管理程序,大力选拔敢抓敢管、实绩突出的好干部,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每年为村“两委”干部购买雇主责任保险,办理1次健康体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践诺,加强党员管理服务,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带好头、尽好职。

抓产业促发展,培育带动激活力

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一是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启动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签约“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提升改造蔬菜大棚200亩,新发展大田蔬菜360亩,油花两用油菜1000亩,黑小麦、彩色小麦500亩。二是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以开发农村生态新价值为方向,重点培育金耳食用菌,建成智慧云仓26座。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林麝养殖产业,目前存栏已达400只。投资建设的秦岭四季春田园综合体已开园,建有高端设施大棚7座,种植高端大樱桃,形成采摘、观光综合体验区。同时,改造当地原有建筑,打造特色餐饮网红打卡地,建成特色帐篷营地。三是科技赋能向深加工要效益。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成熟运行机制下,推行“代建代管代销”产业模式,村企合作成立晁金儿菌业公司,加快推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宝鸡金耳研究院,创新产、学、研、销一体化运营,打造闭环式产业链条。发展专精特新富硒黑小麦产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三产融合集体经济,“卒兴旺”品牌的富硒黑小麦面粉、挂面产销两旺。做精食用玫瑰深加工,建成标准化实验室、存储冷库等设施,研发玫瑰花茶、精露、果酒等系列产品全面上市。

抓规划促项目,系统布局明路径

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际,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一是高点定位编规划。坚持系统化思维、差异化布局、集成化建设,紧扣“五大振兴”高标准编制完成全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同步推进9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形成了“1+3+12”引领全域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二是紧扣目标谋项目。围绕建设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晁峪河、茵香河、清姜河3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创建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共梳理谋划项目136个、总投资33亿元。三是完善机制促项目。健全完善专题调度、风云榜、政务积分管理等工作机制,建立区级领导包抓、服务专员保障、“周调度、月观摩”机制,做到涉农项目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节点化推进、全周期服务。四是聚力攻坚干项目。积极整合各类资金,集中各方力量,推动总投资21.3亿元的35个涉农项目加快建设,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抓基础促提升,加大投入强保障

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始终把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和住房条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有力抓手。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创建,优化完善农村客运线路,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建设2条乡村旅游专线,建成投用7条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构建覆盖区、镇、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快递进村”,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通快递”,推进交通运输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集中供气、一体排污等项目,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更加完善。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打造集红色教育、干部培训、研学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文化阵地。建立乡村振兴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乡村大舞台、文化“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动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50%的行政村建成群众健身广场。优化农村医疗、养老等服务,全区4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三是持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以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为重点,持续加强农房安全动态监测,高质量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示范镇、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和农房抗震改造等工作,借鉴学习新型农房建造方式,创新推进关中新民居改造。

抓环境促长效,创新治理固成果

紧扣新任务、聚力新突破,在实现整村推进、管护措施完善、治理机制创新上求突破,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一是以城市化理念抓整治。坚持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六化”标准,常态化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庭院创建、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持续推进7个国家和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镇、村创建工作。二是以物业化模式管农村。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实施不同的农村物业管理模式,在经济条件好的村子,以市场运营为主导,实施托管式物业管理;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子,以村级组织为主导,实施自主式物业管理;在经济条件薄弱的村子,以群众自治为主导,实施互助式物业管理,44个村实现全覆盖。三是以长效化机制优生态。健全“五有”长效机制,细化落实“村组街巷”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办法和物业管理实施意见,整合力量和经费,由村级物业组织实行绩效管理,镇村负责监管。推动积分制、清单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持续擦亮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品牌。

(渭滨宣)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