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绿色塞罕坝:为“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来源:民生周刊2023-11-21 10:43:04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含现代化和生态化两大内涵。现代化意味着要将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等经济和民生建设目标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化意味着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在顶层设计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承诺实现目标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同时,把“双碳”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形成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格局。

因此,高质量推进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助于将碳达峰纳入碳中和视野进行布局规划;另一方面,有助于“以点带面”,待模式和经验成熟后逐步向全国推广应用。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林地面积由建场初期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5万亩。

60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改善生态系统。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百万亩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可供199.2万人呼吸的54.5万吨氧气,林区空气负离子平均含量比北京城区高出5倍。每年可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净化水源1.37亿立方米。

年无霜期由52天增加至68天,年均大风日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年均降水量增加60毫米,林区空气湿度比林区外无林地高出50%。

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林场森林湿地资源资产总价值231.2亿元,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55.9亿元。

聚能森林碳汇。据中国林科院估算,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相当于中和86万辆家庭燃油轿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015年初开始启动实施森林管理碳汇项目以来,完成造林和森林经营两个碳汇项目30年计入期共474.8512万吨国家核证减排量在国家发改委备案工作,保守估计,经济收益可超亿元,首批造林碳汇已销售16.2181万吨,实现收入309万元。

另外,围场全县有林面积816万亩,森林覆盖率60.25%,活立木蓄积2800万立方米,森林碳汇资产总价值超过200亿元。

提升绿色质效。近年来,塞罕坝最大的变化是人工林的密度下降、林下的乔灌草增多,通过抚育、间伐等手段,不断去掉次树,选留好树,再利用树下空间栽上新树,让其他树种穿插落户,逐渐把林子培育成混交、异龄、复层林,实现了森林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塞罕坝正在形成稳定的、复层的、与天然林相仿的生态系统,同时,形成了上有松涛、中有灌木、下有花草的自然生态景观。

丰富发展业态。在“二次创业”中,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依托百万亩林海,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林场年主营收入26.4亿元,辐射带动近4万人受益,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通过劳务用工等形式,吸收周边群众参加森林经营、护林防火等工作,进一步释放林业生态富民功能;积极开展林下种植羊肚菌、红景天、金莲花等技术试验工作,引导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乡村游、农家乐、养殖业等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如今,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115万亩,在塞罕坝人眼里,是汗水积累的成就,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种树—间伐—苗木培育—景观修复—森林旅游—碳汇交易—抚育森林的绿色发展方式正在形成,塞罕坝正以探索挖掘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多重效益与价值为抓手,加快森林碳汇产业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以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北方先行样板。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塞罕坝的每一棵树、每一片林都诉说着中国的绿色发展,描绘着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也成为中国对全球的绿色贡献。

(□  中共承德市委党校   李兢兢)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