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3-11-21 11:01:32
一直以来,老旧小区“下楼难、爬楼累”问题,成为广大老年居民出入的难题。为进一步解决包括“悬空老人”和残疾人在内的群体上下楼问题,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典型案例。
“悬空老人”,是指居住在无电梯设施的老旧小区的老年群体,由于上下楼困难,只能减少外出机会,甚至选择“在楼上闭关”。
家住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退休居民郭兰凤,身患多种基础病,行动不方便,因为小区没有电梯,平日很少出门。得知“悬空老人”这个概念后,她说自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动不动10多天不下楼,“天天脚不着地,悬在空中”。
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改善“悬空老人”、残疾人居住和出行条件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图/郭鹏
好事中的难事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工作,多次作出部署。
据统计,2018年以来,在各部门大力支持、各地方共同努力下,该项工作推进顺利,加装量逐年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近10万部,2022年、2023年当年加装量都在3万部左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向媒体表示,如今,已经明确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作为老旧小区改造重要内容。“住建部已经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文件,明确支持各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大力推进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可享受中央明确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各项支持政策。”
“在改造中,具备加装条件且居民已有共识的,完善施工方案,尽快启动加装,让群众早受益;对具备加装条件,但居民暂未形成共识的,先完成管线迁改、基坑施工等,为将来加装电梯预留条件。”
然而,刘李峰也指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既是件好事,也是件难事。
他具体分析其中至少有三难:一是达成共识难。加装电梯高、低楼层的矛盾,涉及建筑物共有部分和专有部分物权问题,利益不容易平衡,居民也就不容易形成共识。二是资金筹措难。加装一部电梯,不少地方建安成本达到50万~60万元,如果涉及管线迁改,还要增加几十万元成本;建成后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几千元到一万元,也是不小负担。三是统筹兼顾要求高。加装电梯需要兼顾居民意愿、楼栋加装条件,要处理好满足需要、节约成本、确保安全的关系,非常考验组织协调,特别是群众工作能力。
其中,在资金筹措方面,刘李峰表示,要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采取“政策免一点、财政补一点、银行贷一点、居民出一点”的方式,破解加装电梯筹资难题。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中,上海市徐汇区龙水北路900弄加装电梯项目总费用75万元,政府补助28万元,居民出资47万元,2—6楼每层4户,每层出资比例分别为6%、13%、20%、27%、34%。
依法加装电梯
那么,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彰显了哪些裁判规则和行为规范,对于化解同类纠纷有什么指导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表示,本次发布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规则,这些规则既是裁判和执法规则,为人民法院和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司法和执法指引,也是行为规范,为小区业主提供行为指引;既涉及电梯加装阶段的行为规范,也涉及电梯使用阶段的行为规范;既涉及支持加装电梯业主的行为规范,也涉及反对加装电梯业主的行为规范。
关于加装电梯的规则,陈宜芳指出,加装电梯属于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是应由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
“同时,加装电梯项目必须取得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手续,确保加装施工不会对房屋主体结构安全造成危害,尽量降低对其他业主通风、采光、通行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对加装电梯所需的业主表决程序和行政审批手续均作了严格把关,要求依法加装电梯。”陈宜芳说。
事实上,随着更多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可能会有新的邻里纠纷产生,但邻里对簿公堂往往会激化矛盾,不利于构建友善社区、和谐社会。对此类纠纷如何开展诉源治理,让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吴景丽说,良医治病于未发。
她认为,邻里纠纷是典型的熟人之间的纠纷,如果放任纠纷发展并将此类纠纷全部引入法院,反而会因诉生怨、积怨成仇,不利于纠纷化解。
“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和住建部共同发布典型案例,就是要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和行政主管部门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用好调解这个‘东方经验’,将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开展多元解纷,加强诉源治理。”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