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金融理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金融理论

农商行如何在新金融实践中推进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来源:民生网2023-11-27 15:06:15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商银行要在新金融实践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挥人缘亲地缘熟、机制活决策快的特色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切实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度,为支持乡村振兴再建新功,为推进普惠金融再添新彩。

问题与短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持续完善,加大了扶持乡村振兴力度。但是,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阶段,农商银行推进乡村振兴、村民共同富裕战略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弱项,面临着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与难点。

供需不适配。当前,农业合作社和农村中小微企业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其信贷需求呈现时效性、多元型、集中型特征,产业链融资需求强劲。受限于信用等级低、抵质押物少、公司机制不健全、信息不规范等因素。从供给侧看,农商银行缺乏配套政策的顶层设计,出于风险与收益的考虑,限制了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农民市民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客户传统的存贷汇款服务难以满足客户财产增值保值、信用卡等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一是周期不适配。二是产品不适配。三是需求不适配。

客户对接难。一是农村空心化导致基础客户流失。随着农村空心化、农民市民化、留守群体老龄化,原来的适贷人群将逐步贷款群体银行基础客群出现流失、断层。二是大行下沉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大行凭借科技、成本、利率、服务优势挖抢农商银行优质客户。三是获客渠道缺乏导致农商银行传统优势弱化。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农商银行依托网点获客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客户经理营销能力不足,科技研发相对滞后,难以发掘和对接有效客户。

融资成本高。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除了面临贷款利率较高外,还需承担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担保费用、公证费用等,同时因无法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为应急周转而办理的“过桥”资金进一步推高了客户融资成本。

融资产品少。农商银行一是缺乏经营灵活性。难以满足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小、频、急、散”的融资需求。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流动性贷款多、固定资产贷款少,抵质押贷款多、信用类贷款少,一年期贷款多、超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少。二是缺乏服务差异性。难以根据客户需求、市场需求的差异性设计不同金融信贷产品。

抵押担保难。当前,农商银行一是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三是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无法解决农户、农业经营主体因受自身资产规模、资产结构等因素限制,可抵押资产比例小,没有为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担保的主体,融资担保公司受自身规模限制,缺乏主动意愿解决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对策与路径

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的使命担当,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努力塑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行业特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经营性生产收入。农商银行要从细节处入手,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实现“金融+”护航“千万”家,推进乡村振兴、居民共同致富。

一是创新“小客户、大市场”,以“普惠”为根本。农商银行要缓解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不充分、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要坚守定力,将“普惠”金融理念内化于心,以“普惠”金融为根本,要将机制灵活、流程短的优势发挥最大化。聚焦本地,做小做散,聚焦就业、创业、就学、养老等民生领域,及时解决社会民生难题。开展走村入户、进店访企活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帮助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着力解决好资金脱实向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等问题。实时满足客户需求。严格落实限时办贷、首问负责、分片包干等服务要求,提高申贷响应速度和审批效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金融服务。不断完善支农支小的普惠贷款长效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小微、民企贷款服务的内生动力。以“降门槛”为手段,以小客户集成大市场,实现“普惠”为民的初心。在获客途径方面,要立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散”的特点,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融资满足度。降低授信门槛,灵活设定授信审批条件,探索使用“三品”(产品、物品、人品),“四性”(合理性、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四有四无”(有住所、有收入、有职业、有产业;无负面评价、无不良记录、无不良嗜好、无超负债融资)等新型准入模式,挖掘基础客户。降低担保费用,降低客户综合融资成本,创新优化担保方式,突破担保和风险补偿瓶颈。完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充分运用农商银行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打响做实离大地最近、与百姓最亲、跟小微最紧的“百姓银行”品牌,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提升普惠金融产品易用性、安全性、适老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二是创新“低利率、零费率”,降低融资成本。新时期,农商银行要破除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关键要以“降成本”为重点,降利、减费,实现“惠”的目标。提升利率定价能力,引导农商银行按照商业可持续性、保本微利的原则,结合“三农”产业实际风险情况,提升差别化利率定价能力,压降普惠型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利率,以精准金融服务降低其融资成本。同时推动“无还本续贷”增户扩面,为其节省续贷环节的高息“过桥”费用。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严格落实银行业服务收费相关政策,取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咨询费等收费项目,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算优惠套餐,降低收费标准。全面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积极扶持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及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支持粮食生产扩大产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铺就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路。

三是创新“新产品、高效能”,突破服务瓶颈。丰富金融产品,满足乡村振兴多元金融需求。新时期,农商银行首先要突破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效率瓶颈,重在找准市场定位,贵在专注创新、创效,做好产品衔接。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扶持。农商银行一要着眼农业经营主体客户群特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产品,推出特色新产品。针对乡村产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开发创新担保方式贷款,探索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及其他受益权类质押贷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担保、设施农业担保。针对成本高问题,推广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周转贷款等品种,灵活设定本息还款方式。二要着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慢问题,提升融资服务效率。结合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出“乡村振兴贷”“惠农信贷通”等契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以“快”实现高效化,建立贷款限时审批制度;以“易”促进便捷化,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获客、开户、审批、还款等业务;以“优”推动专业化,要成立专营机构,全力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服务团队。其次,打造特色,完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一是做强品牌特色。充分发挥农商银行人缘亲地缘熟、机制活决策快的优势,打造“小而美、普且惠”的行业特色。二是做活产品服务。打造乡村振兴整套信贷产品策应融资配套要素市场改革。三是加强绿色兴农金融服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大对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绿色环保等领域的金融供给,以金融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搭建生活场景、下沉金融服务,以“金融+场景”的方式,全面服务农村衣食住行娱,深度打造“乡村金融生活圈”。

四是创新“产业链、价值链”,拓宽融资渠道。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新时期,农商银行要把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大富民乡村产业信贷投入,多渠道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与此同时,在农业产业链建设方面,农商银行要通过提供融资、风险管理、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并通过支持农产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确保金融赋能稳链保链强链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乡村振兴产业链金融,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供应链融资效能。推广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等金融产品,建立和推动“银行十保险+订单农业”“融资+融智+融通”等产业链金融模式,助力乡村产业上下游主体协同发展。合理确定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授信额度,实行随用随借、循环使用方式,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差异化资金需求。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提高农业产品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产品附加值最大化。农商银行要不断拓宽乡村振兴金融供给渠道思路,及时调整乡村产业振兴的信贷结构,以乡村振兴信贷结构调整来推进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创新“全覆盖、村村通”,聚力乡村振兴。农商银行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出农村电商金融、农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打破信息不对称瓶颈,提高农民的金融服务体验感。在服务中开辟“绿色通道”和“爱心服务窗口”,为特殊需求人群完成开户激活、密码重置、业务签约。新时期,农商银行要立足助力乡村振兴,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坚持做小微、民企贷款分散信贷风险,适度提高普惠型涉农小微贷款容忍度。要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在农商银行网点乡镇“全覆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网点、便民服务站等金融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推动手机银行、互联网金融全面向城乡居民普及。深耕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的运用,解决小微、民企业融资难、贵、慢等问题、利用大数据、运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流程改革,满足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推进乡村振兴、人民共同富裕。(胡春麟)

(责任编辑:吴浩)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