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刘晓山:深刻认识教育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

来源:民生网2023-12-04 18:18:10

编者按:12月3日,《中国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2022-2023)》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暨首届新时代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特聘专家、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刘晓山应邀出席并致辞。

刘晓山指出,国家发展着力点的转变使得“三农”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应深刻认识教育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同时,他号召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国家重点工作,结合城乡实际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结合科技创新转化,成为聚人才、育人才、探模式、做示范的聚力点和发力点。以下为演讲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奋斗征程波澜壮阔,复兴伟业风鹏正举。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正身处这样一个能为民族复兴而踔厉前行、奋发有为的新时代。

我们已经具备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科学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动力电、硬化路、4G网络基本覆盖行政村,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总体上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们已经进入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超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城市的发展及工业化的推进,在积累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深刻改变了城乡发展格局,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契机。目前,城乡融合加速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城乡居民共享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确立。新时代的城镇化,不是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言乡村,而是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发挥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发展。

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面对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扩内需、稳投资、搞建设,不能只盯着城镇。农村这块欠账还很多,投资空间很大”。内需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和要害所在,农村则是内需的潜力和后劲所在,要通过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收缩带来的影响,通过“三农”工作的确定性化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不确定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愈加坚强有力、愈加受人民爱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只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才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才能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迎来了一个幸福的好时代,同时集国运、时运、使命于一身,何其有幸!生逢其时,能有力量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何其有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这一代教育人注定要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员者、践行者、先锋队。今天在座的各位,有幸能在国家、民族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勇担使命,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搏击前行,相信一定能成为民族复兴最有力的动员者、践行者、先锋队,为伟大的民族复兴尽份心、出份力、履份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弄潮儿。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为广大农民而兴,为民族复兴而为,相信各位教育部门的同仁们一定能结合国家重点工作,结合城乡实际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结合科技创新转化,成为聚人才、育人才、探模式、做示范的聚力点和发力点。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