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中铁二十三局:打造成都龙泉山绿色转型“新高地”

来源:民生网2023-12-12 13:56:32

成都南望瞩龙泉,青苍无际好江山。初冬时节的龙泉山,苍翠巍然。

沿着乡村山道前行,时而满山空寂、荻花瑟瑟,时而柏木森森、霜叶斑斓。绵延数十公里的龙泉山,写尽桃花源的诗意生活,更写满成都人徜徉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惬意与安逸。龙泉山上看日出、赏日落,望雪山、眺晚霞,一座山,将一城人的浪漫与诗意统统包揽。登临龙泉山顶,山河远阔与人间烟火,一样让你动容。

龙泉山,在成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是绕不开的主角。它串联绵阳、广汉、金堂、龙泉驿、天府新区、简阳等多个区县,被称作天府东大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山的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自古以来,它便是成都东面的屏障,阻隔风沙和严寒,涵养生态。如今,千年古都不再安于现状,进阶的重要关键词也正是“跨越龙泉山”。跨越千百万年的时光,跨越田与海的流转,跨越历代文明,龙泉山见证了城之初,蜀之变;而今,拥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成都,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突围,也在建设一个重要的生态项目--成都公园城市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以下简称“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

山水复还绿,打造绿色转型“新高地”

成都在中央精神指引下,规划出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公园地处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脉成都段,南北向绵延90公里,东西向跨度10-12公里,北起金堂县、南至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西靠龙泉驿区、东临东部新区;包括以龙泉山为主体,以沱江小三峡、三岔湖、龙泉湖、丹景山等为代表的龙泉山生态区域;涉及金堂县、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成都东部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等5个区(市)县38个乡镇(街道)268个村(社区),总面积约1275平方公里。

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作为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打造的省、市重大生态惠民工程,建设规模56.6万亩,涉及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和金堂县。成都市政府授权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作为实施机构,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社会资本方与政府方出资代表共同投资建设,业主单位为成都昆仑森投龙泉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施工单位,将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建设内容包括营造林、道路改造、改扩建蓄水设施以及智能化监测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项目将进一步提升龙泉山森林生态体系的稳定性,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并增加国家木材战略储备资源、完善国家木材安全体系。项目建成后,将对区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具有促进作用。

2023年11月23日,笔者来到成都龙泉山,在项目的万兴15号退化林修复小班现场,站在高处举目远眺,中铁二十三局早已在行动,促转型、谋发展,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产业格局,以绿色产业为引领,该局承建的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龙泉山国储林项目指挥部总规划师林业高级工程师柳丽杰介绍说:“这片林子原来是20世纪80年代人工营造的柏木纯林,由于缺乏经营管理,树种单一且林分密度过高,生产力非常低;原有林分郁闭度高、林内光照条件变差,林下植被稀少,地表土壤裸露,非常不利于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现在通过间伐,保留有培育价值的目标树和优势木,给保留下来的柏木释放了充裕的生长空间,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我们在林内空地中补植了香樟、楠木、黄连木和麻栎等珍贵的乡土阔叶树种,促使形成针阔混交林,使林分结构更加合理,也更有利于灌木、草本和野生动物生存成长,来促进森林生长、提高森林质量。”

目前,新栽植的香樟、楠木、黄连木等珍贵树种正茁壮成长,林下的黄荆、石海椒、通梗花、地精等灌木和草本已经恢复,也不时能发现野兔、竹鸡、石龙子、马陆等小动物的活动踪迹。据实地测算,保留下来的柏木,年平均胸径生长量已经超过1厘米,已经达到了低产林改培和退化林修复的效果。

先行先试,探索特色生态建设模式

为提高造林成效,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重点推行了多树种混交造林模式,改善了林分结构,促进了森林增景、增绿;并通过提灌抽水、建塘蓄水、引水灌溉,来保证新栽植苗木的成活率;施工团队还将中国铁建工程管理模式引入造林工程之中,保障了生态建设的成效。于是一个个新建设的理念在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中呈现:普遍修复、彩化美化、重点提升、标准化管理、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等等,恢复龙泉山“柏楠常青,桃花点点,绿树红花,相映成趣”的原生状态已不再单纯的梦想。

正如普通工人所言“建设国家储备林,并不是单纯的种树造林,我们现在主要是对现有森林进行高质量培育,将能培育成大径级木材目标树留下来,把畸形的木材砍伐掉,给目标树腾出生长空间。”生产一线人员的理解之深刻,让人震惊;中铁二十三局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党工委书记、指挥长翟森说“建设国家储备林,是践行森林四库(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理论、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关键之举,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国家培育和储备大径级木材,更为重要的是锚固生态安全。”管理层的高度认识,更让人放心。

山一程,水一程,情系“国之大者”,在全面建设践行“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的征程中,中国铁建承建了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成都龙泉驿,优良生态环境成为亮丽底色,不仅有生态之“绿”,更有发展之“绿”,生活之“绿”;“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铁建探索、铁建实践。

青山应无恙,“蜜桃之乡”新生态构建在望

龙泉山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开发利用价值,对整个成都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位于龙泉驿区万兴社区梨园村的水蜜桃基地,工人们正在给桃树修枝施肥。“这是我们去年栽植的桃树试验林,面积200亩,今年有一小部分进行了试果,也是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柳丽杰介绍,“此处桃园内共种植了6个桃树品种,其中有龙泉本地的“白凤”和“晚湖景”,还有4个从郑州果研所引进的新品种,未来3年,还将试验种植1200亩水蜜桃;到项目建设期满,要完成总计10000亩的水蜜桃种植目标。”

中铁二十三局正在积极探索种植桃园、培育精品桃,以增加储备林项目收益。据悉,当总面积达10000亩的水蜜桃景观型经济林完成建设时,每年能推动龙泉驿多产出上万吨水果,进一步提升当地水果行业的产值;同时,多品类的桃树将进一步丰富储备林植物的多样性,盛开的桃花也将提升储备林的整体美观。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龙泉山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得到全面提升,展现出昂首前进的新气象。

“一山连两翼”,撑起蓉城东进新格局

龙泉山的文脉,何尝不是蜀地的文脉?

历史名城成都,2300多年来“城名未改、城址未变、中心未移”,古老而灿烂的天府文化在此发源孕育发扬。人们追溯不到历史的源头,但山却可以见证。或许对于千万年屹立于成都平原东侧的龙泉山而言,蜀人的数千年,不过弹指一挥间。

据龙泉驿本土学者胡开全先生介绍,龙泉山是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的保卫屏障,地理位置重要。其西是成都平原,其东是川中丘陵地,形成了自然分界线。成都向东,龙泉山是必经之地,也是成都与重庆这两座中心城市之间的连结点。

龙泉山之名起于明代,在唐称为分栋山,唐代诗人吴融有诗:“分栋山前曙色开,三千铁骑简州回。”在宋称为灵泉山,宋代诗人李流谦在龙泉山望成都平原有诗:“垄头停辔望龟城,元有夷途似掌平。”

梳理龙泉山文脉源流,从可睹可触的蚕丛王庙遗址、汉代崖墓,到一通魏晋南北朝书法刻碑;从隋末名士朱桃椎落居龙泉山,到唐代诗人段文昌、宋代诗人李流谦任过龙泉驿县尉;从明清高启、张问陶的歌吟,到近现代骆成骧、卢前的华章——历经数千年积淀,龙泉山涵养出浓厚的诗性气质,已然成为锦城东边地块上,最古老而又最鲜丽的文化基底。

不止于此,龙泉山生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形成了独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川渝古驿道为代表的古驿文化;以青龙湖、龙泉湖为代表的生态自然山水文化;以秦人古墓中出土的桃核、桃花寺、桃花故里为代表的桃文化;以北周文王碑为代表的龙泉山石刻造像艺术文化;以石经寺、燃灯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洛带古镇为代表的客家文化……这是一座城市的基因和印记,也是世世代代绵延传承的文化瑰宝。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正全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在新一轮成都城市规划中,城西被明确为城市生态屏障;城南与城北,开发强度并不逊色于既有建成区。迈过龙泉山,城市向东进,成为成都的选择。

随着时间长轴的轮转,龙泉山对于成都的意义也有所转变,已说不上是城市跨越这座山,还在成都拥抱这座山。山的西边,不再是城市边缘;山的东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进阶为这座城市更为广阔的未来。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成都要构建形成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中心的“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网络化市域空间结构。龙泉山的总体定位也由原来的生态屏障升级为“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

而今,曾经被视为“城市屏障”的龙泉山,变身撑起成都两翼发展格局的骨架。成都将迎来一次颠覆观念的千年之变,东进战略迈向未来,成都城市发展的脚步第一次跨过了龙泉山,成都城市发展的眼界,也不再停留于龙泉山西麓的成都平原,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成都把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揽入怀中,化作支撑两翼的脊梁。

据翟森介绍,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是中国铁建实施战略转型投资最大的一个新兴产业项目,旨在恢复龙泉山原生地带性植被,打造功能完善、生物多样的龙泉山森林生态系统,对锚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助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重大意义。

“龙泉山项目作为中铁二十三局最大的国储林项目,更是支撑二十三局‘一体两翼’产业格局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是中铁二十三局新兴项目的标杆,为二十三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项目将坚定不移扛起‘前期建设+后期运营’这个‘沉甸甸的担子’,创造性地完成好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各项任务,把龙泉山真正打造成为城市的品质绿心和世界级的城市会客厅,做成全国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典范,打造出中国铁建独有的‘国储林产业’模式和品牌;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成都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做新时代龙泉山‘生态卫士’。”翟森表示。

“我们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努力把项目建设成为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任朝政 胡开全 王睿)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