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聚焦核心素养 探索课程一体化改革新路径

来源:民生网2024-01-02 17:31:09

2023年12月28日,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教育学会2023学术年会分论坛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简称北医附小)举行。本次分论坛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承办,北京市海淀教育学会提供支持。论坛通过课例展示、主旨报告、圆桌会谈等多种形式,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创新课程一体化模式”主题,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途径,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四有”时代新人。

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北京市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齐宪代,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海淀区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官雅,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袁野博士等领导和专家以及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等参加了大会。与会领导和专家为北医附小授课教师颁发了证书,对北医附小教师团体代表进行了表彰。会议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科技体育专委会理事长、海淀区教育学会秘书长闫顺林主持。

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致辞

唐亦勤在致辞中指出,北医附小坚持五育并行、以德为本,聚焦教育前沿理念,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以教师研究提升课程改革的质量水平,凸显整体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的完整设计,在以往基础扎实、突出常态心育、拓展特色课程上,进一步加强课程一体化实施,探索课程设计的一体谋划、一体衔接、一体落实,体现课题课程课堂育人的一体贯通,把人的生活、生存、生命与健康成长、周遭环境优化紧密结合,培育面向未来的理想、胸怀和本领,启智润心,躬耕不辍。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作主旨报告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作主旨报告,对学校的“5C”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度解读,就“5C”课程如何实现全面“一体化”分享了自己的理解。田国英讲到,学校将“5C”课程建设理念植入到“康+”课程中,形成了北医附小的“5+N”课程图谱:“5”即剪纸、京剧、心理、排球、中医药等5项特色课程图谱,源于学校及时发现学生在多学科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兴趣点、需求点或者症结点,在发现、发展中改善视角建构课程,打造亮点;“N”即学校对已形成的特色课程,增强其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入和浸润,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究与开放创新能力,体现出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内生力,以及对“康+”文化的赋能增值,实现寓教于乐、化教于心。

在这一过程中,学科从4个维度上实现了“一体化”。就课程而言,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课程要求“一体化”整合;就跨学科联动而言,多学科以共同主题的方式“一体化”融合;就家校社资源而言,通过“一体化”的方式为学校教育教学供给资源;就教科研评判标准而言,学校实现了“教—学—评”有机衔接的“一体化”模式。

关于增值“康+”文化内涵,田国英强调“康+”即课程的一切为健康。通过课程再造与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体魄,扎实的文化基础,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完满人格特质。

在课堂教学研讨环节,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9门课程同步开讲,演绎生活学习“一体化”,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劳动、科技、美术等多学科。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模式,向在场嘉宾真实还原并展示了北医附小的一体化教学实践模式。

在英语课上,北医附小教师高明、宗菲以近期热议的“课间十分钟”话题开展教学,通过三步走让学生通过日常观察不断探究、实践,最终得出结论,用真实的问题撬动真正的学习。

在语文课上,教师宋营、王昕分别通过一个真实的购物情境和一篇经典名著选段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捕捉关键信息、学会复述对话。在数学课上,教师吕亭亭、费京明通过让学生找到家人“公休时间”,设计“亲子活动”,在此期间,让学生了解平均数、负数等概念。在科学、劳动、美术课上,科学教师曹立娟让学生通过制作消声装置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劳动教师陈丽教会学生们实用的衣物收纳技巧,美术教师刘盈盈则通过“巧手灵心”鼓励同学们为身边的家人、伙伴送去节日祝福。

北京市教育学会课题项目部主任陆志望,海淀区教育学会课题项目负责人谭可,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指导中心李辉博士,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佩霞等分别对各学科现场课进行点评,肯定北医附小教师集团的教学风采及专业技能。

圆桌论坛环节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袁野博士主持,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科研主任李冉、语文教师陈頔、数学教师邢颖、英语教师刘维等展开圆桌讨论。

陈頔就“如何将可视化工具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话题展开分享交流,她从课前借助可视化工具培养自主学习、课中借助可视化工具养成批注习惯、课后借助可视化工具培养思辨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厘清语文学习思路、强化鉴赏阅读技能、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邢颖针对“如何开展数学学业评价改革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提出学业评价绝不是仅仅依靠单一的试卷分数,而是能够凸显并评估学生深度的学和教师潜心的教,明确学业评价新定位,提倡采取多元化评价体系,凸显学业评价科学性、实效性、阶段性,强调把评价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学生,实现师生同成长、共进步。

刘维围绕“学习方式变革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采用了微项目与大项目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经验,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循序推进。从初期的“以任务为驱动的微项目尝试”,到“两个完整自然单元视域下的大项目实践”,再到“利用静态化产品生成引导改进学生动态化行为表现项目改革”,凸显学科育人理念,拓展研究空间,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李冉从“学校课题、课程、课堂联动研究和整体实施”角度进行话题探讨,她表示,北医附小自“十四五”以来,不断深入研究,逐渐形成科研管理规范化、科研项目精准化、科研团队专业化、科研成果精品化的科研“四化”课题支撑体系,并围绕康+课程,促进有兴趣、有思考、有方法、有表达的“四有”课堂构建,力求通过课题、课程、课堂的三课联动研究,实现北医附小在小课堂、小空间中促进学生大健康、真成长。

闫顺林指出,本次论坛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课程一体化模式”的生动实践,展示课题研究支撑课程创新,课程理解提升课堂品质,增值“康+”文化内涵,以小见大赋能发展的实施经验,展现课题课程课堂“三课联动”扎根课堂、共生成长的一体实践,融通家校社,是一次促进师生生命亮丽、向上生长的典型范例。论坛通过多种形式,探索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一体化模式创新路径,共话课程整体育人未来蓝图,共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齐宪代在点评中指出,建立创新型国家、进行创新型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他从培养科学创新思维、展开科技创造教育、展开课堂深度交流这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教育理念,对北医附小课程一体化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肯定。他提出,要进一步搭建创新教育平台、推广课程创新先进经验的未来展望,表达了推动学校创造教育发展的美好祝愿。

学生家长代表在发言中谈到,今天的示范课展示让自己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科教学这30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革新了自己对基础教育课程课堂的理解,也带来了很多教育启发和思考。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参与学术论坛,北医附小创新课程一体化模式实践,真正关注到了学生实际生活,将学生的生活和教学紧密相连,凸显学生主体性。教学形式多样,课堂乐趣横生,充分地调动起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宋官雅作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北医附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创新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实践,赞扬北医附小教育团体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求真求实的态度和行动。他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站位出发,系统深刻地阐释了人才培养与课堂、家庭的关系;从2035国家远景规划回看今朝教育发展,育人在时时刻刻、在家家户户,正可谓“育”字为本,强国固基,“德”字为要,铸魂兴邦。他强调,基础教育是个体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北医附小从宏观理念中抓微观课程,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积极整合家社资源,实践课程一体化创新模式。

本次论坛为学术界和教育界搭建了一个广泛交流和深入研究的平台。通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与创新课程一体化模式,促进了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始终以初心致匠心,以匠心守初心,笃行教育事业,追梦民族复兴。学校以学生发展的“健康、品德、人文、科学、艺术”五大素养为核心,构建“康+”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课内外一体,共性与个性结合,知识学习与自主实践有机融合的课程一体化建设。

(陈达)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