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刘晓山:积极盘活农村资产应坚持和把握的几个问题

来源:中国农网2024-01-22 10:07:05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时期,农业农村作为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意义更显重大。而现阶段,“三农”问题仍然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短板、难点和重点,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而,能否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衡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把推进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综合来看,产业梯度转移是个趋势,各地发展特色产业时要抓住这个机遇,切实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效益、向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如因地制宜打造田园综合体和庭院经济集群等。

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6月在福建三明召开全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旨在布置贯彻实施方案。从各地反映的情况和我们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看,搞乡村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乡村产业、建设、治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但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传统农业边缘化,与质量发展的要求所面临的产业链延伸融合提升,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土地综合利用,和美村庄规划要求的农屋和建筑物的改造提升利用,新农民的培育等痛点、难点问题非常棘手。为破解这些问题,国务院专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出台相关《乡村建设项目库指引》《乡村建设建设任务清单指引(试行)》等文件,协调省(市、区)和相关部门围绕职责出台实施方案, 积极推动政策解决。国家乡村振兴局适时指导清华大学牵头成立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着力解决为乡村提供技术和培养专业人才等问题。同时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各地有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如浙江的“千万工程”经验,清华大学建立乡村工作站的方法,广西北流县乡村建设陪伴式、沉浸式推进乡村规划建设,江西萍乡市武功山民房变农舍、资产变资本、农民变业主的“三变”新模式等都对问题的解决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积极盘活农村资产的过程中,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和把握好几个问题。

一、坚持农民需要,从农民殷切期盼中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调研后说,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涉及民生的大事。指出农民是“千万工程”的建设者和受益者,要引导广大农民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强调要十分珍惜财力、民力,对农民要多给予、少索取,工程建设要少花钱、多办事,“整治与建设方案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防止强行摊派。”推进乡村建设,要始终把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思考问题、谋划政策、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从“三农”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确定抓什么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村庄建设规划滞后,环境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滞后。“千万工程”从花钱少见效快的民生实事入手,首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推进农村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同时,重视解决“千万工程”实施中的问题,边推进边解决。推进乡村建设,要突出问题导向,重点打通农民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痛点堵点、关键节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坚持系统谋划,用统筹的办法提升工作的实际效果

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省突破就农论农的思想束缚,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统一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始终注重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协调。推进乡村建设,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是零敲碎打的,而是要全面统筹的,明确类似“千万工程”的工作抓手,使其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四、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工作行稳致远

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千万工程”启动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20年来,浙江坚持“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坚持“居敬行简,最少干预”,不搞大拆大建、防止嫁接杜撰,不仅保护了古建古村,而且发展了乡村产业、实现了村强民富。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进乡村建设,既要坚守根本、培根固本,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创造,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五、坚持新发展理念,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必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打好“生态牌”,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并明确提出著名的“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乡村建设,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两山”理论,理清乡村建设思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投入,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发展和环保、发展同安全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生产、乡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

六、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必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千万工程”的全面领导,强调要建立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浙江在“千万工程”实施中,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各级党委书记直接抓。构建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大合唱”,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考核督查机制,以成效检验落实。推进乡村建设,必须加快落实五级书记抓的责任机制,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同心、左右协同、合力推进。

总之,盘活农村资产,要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切实做到吃透精神、摸清实情、发动群众、绘好蓝图、整合力量,运用把脉、问诊、开方、抓药、熬服、评估等系统思维,推进工作成果的呈现,实现为农民增收、为地方经济增效、为乡村铸魂塑形,把农村逐步建成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亲们满意,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刘晓山(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特聘专家、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