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CEPA二十年:强力助推内地与香港电影合作共赢

来源:民生网2024-01-22 18:04:16

2003年6月29日,为了帮助提振香港经济以及消除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的体制性障碍,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针对当时低谷困境中的香港电影,国家相关部门也将电影纳入重点扶持范畴,制定了自由宽松且多阶段实施的倾斜性优惠政策。2004年1月1日,CEPA协议正式实施,从此香港电影搭上进入内地市场的快车道,迄今已20年。

由历史到当下,香港地方太小、人口太少,本土市场难以养活电影工业,这是其百多年发展的“致命伤”。因此,香港电影强烈依赖外埠市场,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香港电影陆续南进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东征进军或联合日韩影界,西进北美与欧洲市场。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之初,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好莱坞强势竞争以及盗版猖獗等影响,香港电影赖以生存的东南亚与中国台湾等传统市场消失殆尽,电影产业跌入谷底。在如此险境下,对香港电影来说,CEPA协议正式实施绝对是一场解危纾困、福利多多的及时雨。

政策是润滑剂,对行业发展具有顶层引导作用。CEPA协议及其后颁布的《关于加强内地与香港电影业合作、管理的实施细则》为香港电影进入内地开辟了广阔通途。面对传统市场陷落,香港电影可以快速突围的唯一市场空间就是内地,用吴思远导演的话说“当时香港电影已经去到绝境了……不打开中国内地市场,香港电影就没有希望”,内地与香港合拍片成为拯救港片的“救命稻草”,诚如陈可辛导演等香港影人说“合拍片是香港电影的唯一出路”。为此,CEPA为香港电影量身打造开放包容的多元政策,不仅大幅降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主创比例、后期制作、拍摄场域等门槛,规定合拍片只要情节或人物与内地有关,内地主要演员比例可降为三分之一,底片样片冲印和后期制作可在香港完成,而且赋予纯港片只要通过内地审查可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允许香港电影粤语版在两广地区进而扩展至全国上映,同时允许港人参与投资建设、进而主控影院运营等权益。这些政策为内地与香港电影之间的良好合作指明了方向。

一拍渐“合”、有“容”乃“大”。在CEPA全力护航下,20年来内地与香港电影进入密切合作的快车道,通过循序渐进、高效整合项目开发、投资制片、团队合作、技术创新等资源,两地合拍片火速升温并持续推进。创作产能方面,内地与香港合拍片产量一路攀升,由1997-2001年间年均不足10部,渐次提升至30部以上的高位,比如2004年43部、2017年45部等并持续稳定发展,成为两地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电影年生产量相对稳定,截至疫情前,每年年产50部上下,其中合拍片是创作中坚,往往占比50-80%。市场效能方面,合拍片竞争力显著提升,《长津湖之水门桥》40.67亿人民币、《红海行动》36.52亿、《唐人街探案2》33.97亿、《美人鱼》33.91亿、《捉妖记》24.36亿等影片内地票房强劲,《毒舌大状》1.15亿港元(内地票房1.87亿)、《明日战记》8178万(内地票房6.79亿)、《寒战2》6624万(内地票房6.76亿)、《梅艳芳》6206万(内地票房1.13亿)、《功夫》6127万(内地票房1.7亿)等影片位列香港电影史华语电影卖座前列,合拍片已成为内地与香港电影的市场主力与外输强力。社会效益方面,合拍片在不同节展中收获荣誉,《红海行动》《智取威虎山》《黄金时代》等获过中国电影金鸡奖,《怒火•重案》《少年的你》《无双》《明月几时有》《智取威虎山》《一代宗师》《寒战》等获过香港电影金像奖,徐克、许鞍华、林超贤、陈可辛等导演斩获过金鸡奖、金像奖或华表奖。

    体制是跑道,资金是动力,电影人是核心,三者协力于电影行业的良性运转与优化拓展。CEPA从根本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放宽香港电影机构与电影人介入内地电影,赋能其投融资、制片创作、宣传发行、市场开发等权限,在2001年入世后内地电影产业已然形成国营投资为先导、民营资本为核心、境外合作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结构框架下, “安乐”“英皇”“寰亚”“银都”等众多香港电影机构深度参与投资、创作、发行等产业链条,成龙、吴思远、江志强等创建“耀莱”“UME”“百老汇”等内地影院以及衍生开发等业务,徐克、陈可辛、林超贤、许鞍华、刘伟强、麦兆辉等众多影人北上创作。再加上内地14亿人口的市场开放、院线与银幕资源的优化组合、民营制片的松绑与赋权等电影产业体制的规范与发展,都为香港电影的工业化发展和开拓新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合”而“核”,创作繁荣。内地与香港电影通过优势互补、协力合作,促使合拍片的类型创作明显提升,渐次生成商业娱乐的核心竞争力。内地电影市场庞大、资金充分、资源丰富、人才众多、文化深厚,香港电影拥有娱乐经验、类型创作、创意能力、制作技术、营销理念,CEPA实施20年来两者有机整合融汇,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创作日渐繁荣,继承发扬多元港式类型优势方面卓有成效,真正实现了区域合作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警匪片是香港电影的重要品牌,《扫毒》《风暴》《毒战》《窃听风云》《怒火•重案》《寒战》《使徒行者》《拆弹专家》等佳作不断;动作片是常拍常新的优势类型,《一代宗师》《刺客聂隐娘》《潜行》《神探大战》《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影片特色鲜明;喜剧片将港式传统类型在地化,《西游•降魔篇》《新喜剧之王》《让子弹飞》《功夫》等影片表现突出;文艺片以现实观照和弱势关怀为代表,推出了《桃姐》《岁月神偷》《亲爱的》等佳片。随着徐克“狄仁杰”系列、王晶“澳门风云”系列、叶伟信“叶问”系列、周星驰“西游”系列、麦兆辉与庄文强“窃听风云”系列等频繁推出,两地合拍片有效实现了商业化、品牌化等市场目标。

“融”而创新,文化传承。两地合拍片不断磨合传统与现代、商业与美学、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成功地开发内地主旋律题材,全新引领新主流电影创作。《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攀登者》等新主流电影,常常从真实事件现实题材或红色经典题材出发全新创作,糅合英雄叙事、动作展现、视觉奇观等,在小人物故事、人文关怀理念中,巧妙承载家国同构、国家至上的核心主题,展现出新时代创新探索的活力。与此同时,通过《打擂台》《桃姐》《岁月神偷》《叶问》《激战》等电影的怀旧表达,香港电影的“港味”美学、人文精神得以传承,激发出香港文化内在深层的自信力。

综上可见,在CEPA20年来的助推下,当前内地与香港电影通过人才汇流、市场整合、创作协力,已然很大程度地实现了创作共容、市场共荣、文化共融。未来,内地与香港电影合作需要在区域发展和国家事业下创新拓展,进一步提升质量与产量、强化创意与文化、平衡商业与艺术,力求助推中国电影升级创新,生成坚实的核心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助力实现2035年电影强国的建设目标。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导 张燕)

 

(责任编辑:闵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