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曲阜寻味“中国年”

来源:民生周刊2024-02-26 15:16:1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身着红色古代服饰,双手合于胸前,俯身弯腰作揖。古老巍峨的“万仞宫墙”前,司礼官恭迎八方宾朋到访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山东济宁曲阜。2月2日,腊月二十三,正值北方农历小年。早上8点,冬日第一缕阳光普照在儒客朝拜圣地,一场盛大的开城仪式在这里上演。

金甲卫士,旌旗飘飘;古装仕女,乐声阵阵。晨钟敲响,鼓号齐鸣;龙腾狮舞,三星送福。在庄严隆重且不失热闹的氛围中,万仞宫墙的城门徐徐打开,迎接八方来客。自此,2024年春节乡村文化旅游节“孔府过大年 地道中国味”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孔府过大年·地道中国年”活动启动仪式上开展的戏剧表演。曲阜市宣传部供图

寻味·孔府“过大年”

春节,中国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古时的孔府是怎样过大年的?农历龙年春节来临之际,记者追寻圣人足迹,做客“天下第一家”—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圣府”,是历代衍圣公的官署,也是孔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府邸。据档案记载,自古以来,孔府传承着规模盛大的春节礼仪,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中国家庭过年模式。

“孔府过年,自古以正统、严谨、精细、考究而著称,如今已形成了一套传统,并世代传承至今。”曲阜三孔文旅公司副总经理张磊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到,在孔府档案中,详细记载了各种礼节、程序等相关内容,其主要活动包括熬腊八粥、挂天灯、贴春联、贴门神、蒸壮、祭祀展演等传统年俗。

从时间上看,孔府过年在全年节庆中持续时间最长。“从腊月初一全府上下就开始做准备工作,直至过完正月十五灯节,年才算结束。”孔府恪守诗礼传家的家训,文化积淀深厚,同时又深受曲阜乃至鲁西南地区民俗的影响,呈现出“礼俗交融”的特色。张磊介绍,孔府的年俗文化,既包括虔诚严肃的祭祀典礼,同时也包括轻松欢快的节庆活动。

腊月初八,腊八节。孔府之人都要在府内喝腊八粥。腊八粥分两种,粗粥供仆人喝,内有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外加每人一斤馒头。细粥中有桂圆、莲子、百合、薏米仁、栗子等,粥上面还要放上“粥果”,供内宅主人、上供,送给十二府的本家之用。

到了腊月十五,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息。在孔府前堂院子偏东处,要竖起一根高约三丈的红漆杆子,杆子最上边有一绿花顶,悬一个三角钩,钩上挂一只大红灯笼。

“灯笼内的大红蜡烛约一斤重,从腊月十五,一直点到正月十五,其间需要不断更换新蜡烛。”张磊说。

临近三十,蒸壮。这时,孔府要一连三天洒扫庭除,里里外外收拾干净整齐。接着便支起八口大锅,蒸过年的面食,诸如过年吃的花糕、花卷、年糕、馍馍、糖包、豆包等,当地百姓称“蒸壮”。

“一直要蒸到腊月二十三。”

除夕之夜,开始守岁,行隆重祭拜仪式。到了大年初一子时,孔府正式迎春拜年,礼仪隆重,热闹非凡。“从子时起,执事人等便要领取‘纸码’,到各处点燃信香、红烛,燃放烟花、爆竹。”

连续多日,孔府门前直到鼓楼门,每天上午有“鼓楼门会”,除了卖各种东西的,还有杂耍、洋琴、评书、打拳卖艺等民间文艺。

如今,寻着古人足迹,在孔府内还能见到楷雕、绢花、面塑等传统手艺人、非遗传承人,游客可以近距离了解非遗制作工艺,体验来自孔府的“专属年味”。

“春节本来就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种年味的体验,也是文化的传承。来到孔府,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今年提前回家过年的大学生林灿,看到不同形式的民俗技艺后直呼:找到了小时候的地道年味!

留味·根植家国情怀

孔子故里,自古就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古时的年味,如今又保留下来了哪些?孔府的年俗很多,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春联和门神。

“孔府的春联,每一副都有固定文辞,内含了众多典故,其中大部分来自四书五经。”

张磊讲道,作为中国少有传承千年的文化世家,贴春联是孔府“诗礼传家”的重要体现,大堂、二堂、三堂,每个门上贴什么样的对联,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

古时,孔府春联主要由孔府书房、司房文职人员书写。自从上世纪90年代孔府恢复了贴春联的习俗后,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子书画院名誉院长孔祥胜就担负起每年为孔府写春联的重任。

“咱们现在写的孔府春联,其内容和规制均来自(清)乾隆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春联底本,春联的长、宽及张贴位置都有着严格规定。”孔祥胜说。

孔府春联讲究纸墨精良,字体端庄,辞句典雅,其内容因孔府内外宅建筑风格不同而变化。根据孔府“前衙后宅”的布局,前衙春联多用词华丽,而后宅春联相对简单,多为祈福、纳祥之意,烘托喜气洋洋的春节气氛。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孔府大门前,清代文人纪晓岚为孔府留下的这副对联,表达了对孔子的极度尊崇之意。

大堂和二堂的“北阙颁光华玉律金仪旋转万年新日月,东山迎瑞霭龙章凤綍炜煌九命旧冠裳”和“璇衡珠斗烁春光飞下九天湛露,玉烛金瓯绵圣泽扬来亿载荣波”,从不同角度颂扬了孔府的福威,体现出圣人之家的气派和阔绰。

而前堂楼垂花门的“松柏当庭秀,芝兰绕彻香”和“得趣在山林以外,观物于取舍之间”,则是写景咏物、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这些对联,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的家风、家训以及孔家文化,这些沉淀下来的智慧,寄托着古人对后辈的美好期盼,也记录着中国文脉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今年春节,孔祥胜一如既往出现在孔府门前,挥毫泼墨。同时他还为市民、游客送出福字,祝愿大家日子吉祥如意。

此外,孔府的门神也别具特色。孔府有近500道门,几乎每一道门上都要贴门神。与一般门神年画不同,孔府的拓门神制作工艺,一直延续明代木版雕刻,由木版印出墨帖,再填红绿蓝等颜色。经过上色等工艺后,做工精细、代表不同寓意的门神便“闪亮登场”,张贴在孔府的大门上。

“写春联、拓门神,这些古老的春节礼仪,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来自泰安的一位游客家长表示,带孩子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根植于内心价值理念、审美取向以及心理认同的过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延续·激活时代新生

过年回家,是中国人千百年的传统情怀。在孔府过大年,过的究竟是什么?

“孔府年俗看似繁多,但归根结底,指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家。”在张磊看来,来孔府过大年,过的是“地道中国年”,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年,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传统原生家庭的年。

他进一步解释,“宴,安也”。说文解字中,对“宴”的解释,让“家宴”多了另外一重含义—寓意家族的安定和团结。

“从这个层面上,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古代,甚至如今很多乡村地区,仍旧非常重视家宴。”他认为,家宴看似是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但实质上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氛围、一种情感,以及中国的传统饮食和礼仪文化。比如上菜顺序、菜肴品类、主食搭配等,每一个细节都是礼仪的体现,一场小小的家宴,堪称一个浓缩版的礼仪中国。

对于打造“孔府过大年”品牌的初衷,张磊表示,一方面希望儒家文化能够走下神坛,走到人民群众中,拉近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在倾听人民群众呼声中回应文化关切。另一方面也让更多儒家文化爱好者,真正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从而不断拓展外延,让文化新起来、活起来、兴起来。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方向。2015年,山东省批准成立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破题开路,为文化传承发展打头阵、作示范。10年来,曲阜先后举办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儒学论坛·2019等多个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今年春节期间,三孔景区接待游客56万人次,尼山圣境接待游客23万人次,孔子博物馆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接待再创新高,再次擦亮“东方圣城”这块金字招牌。

一城圣雅,千年儒韵。从“孔府过大年”到尼山圣境“明礼中国年”,从夜游明故城到元宵花灯会,曲阜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崭新活力。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王迪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