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主编笔记丨守正创新,让非遗“钱景”更广阔

来源:民生周刊2024-02-26 15:36:45

存续400多年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人物生动,色彩典雅,广受百姓喜爱。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因产品单一、实用性不足,杨柳青木版年画销售一落千丈。

2006年5月20日,杨柳青木版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保护、挽救、发展杨柳青木版年画,2011年7月,曾作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竣工。

多年来,当地在保护与发展中不断努力,在传承中探新路,尝试推出多款文创产品,作品笔触线条也更符合当前审美习惯,想方设法激活新的消费群体,让年画不只是“过年的画”。

在此过程中,集年画保护、传承、出版和销售于一体的天津杨柳青画社,依托经数十年抢救性保护收集的6000多块古版及2万多张年画,开发出一系列紧贴百姓生活需求的文创产品,引领新国潮。

春节期间,位于天津古文化街的杨柳青画店,选购产品的顾客络绎不绝。融入现代元素的年画,既喜气洋洋,又寓意吉祥,成为很多天津人必备年货。在这里,消费者还可以购买“数字藏品”。正是凭借文创产品与新技术应用,画店销售额明显提升,年画技艺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今天,杨柳青年画作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深入人心,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辞旧迎新,通过贴年画呈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因此诞生并流传下来多个年画品类。

一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湖南隆回滩头年画,色彩艳丽、润泽,造型方法古拙、夸张、饱满,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

无论是门神、故事还是祝福吉祥等内容,都在一张小小的年画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鼎盛时期的滩头年画,曾有生产作坊108家,年产高达3000万份。但沧海桑田,随着农村地区过年贴年画的习俗慢慢淡化,滩头年画市场也一步步萎缩,年画制作技艺甚至一度濒临失传。

近年来,当地加强了对年画艺人的扶持,恢复和创办了多家年画作坊,积极引导这些作坊跳出传统年画的框架,在题材、内容和应用等方面创新,研发出十二生肖、励志教育、戏文故事等年画作品和《以廉为宝》《一钱太守》《中国梦》等廉政年画。春节前,由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策划的龙年生肖年画《祥龙献瑞》受到市场青睐。

同时,主动融入当地文旅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年画研学,丰富乡村旅游内容。

系列举措之下,滩头年画销售状况有了较大起色,再次绽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当然,不只是年画,类似非遗名单很长。

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非遗不仅承载着百姓记忆,更彰显着工匠精神与文化自信。一方面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保护非遗;另一方面引导非遗项目与时俱进,积极主动拥抱更有活力的市场。

非遗的生命力来自百姓日常生活所需,自然,只有以此为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有出路,才能更好地赓续传统文化。如果一味强调保护,将非遗束之高阁,终将因曲高和寡而失去生命力。反之,如果只重视市场而忽视非遗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一样走不长久。

与时俱进,学好用活守正与创新的历史辩证法,才能让传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拥有更广阔“钱景”,更加充满活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高质量发展,造福时代。

□  严碧华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