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记者手记丨传统文化绽放强盛生命力

来源:民生周刊2024-02-26 15:37:25

春节期间,漫步杨柳青古镇,张灯结彩,节日氛围浓厚。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古镇里木版年画的元素随处可见。

热心的当地人领着我去古镇主路口,看金色的“胖娃娃抱鱼”雕像,“您来了我们杨柳青啊,可得跟金色胖娃娃合个影,‘介’形象就是源自咱杨柳青木版年画里最火的那幅《连年有余》,您说这多吉利!”伯伯天津话浓郁,非常热情,说起家乡文化滔滔不绝。

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数百年的传承从未中断,为什么它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很快我找到了答案。

采访杨柳青木版年画“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时,她的小院里不断有游客进进出出。本以为像年画这样的传统文化,吸引来的一定都是些上了岁数有情怀的人,和我预想不同,小院里一拨又一拨年轻人进来“问东问西”,张宏也都耐心解答。

张宏告诉我,在不改变工艺的基础上,他们这些年做了很多新尝试,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比如把年画从纸上画到团扇上;又比如和手机厂商跨界合作,将年画和卡通形象结合;再比如将年画元素设计成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样子,还可以让游客亲自上手体验杨柳青年画中“印”这个步骤,“好多年轻人都会感叹,太酷啦!”

“玉成号”始于1926年,回忆起家族钻研杨柳青木版年画这段历史,张宏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我们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离不开各项政策的支持,国家一直非常重视”。

年画是吉利画,透露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这项传统文化插上创新的翅膀,再加上政策的加持,就飞入了家家户户,长长久久。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刘烨烨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