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刘新民:因喜欢而书写 因纯粹而功成

2024-03-06 16:44:04

“民间有高手”。在熙熙攘攘的书法家群体中,尽管不排除有高水平书法家,可是,民间也一定藏龙卧虎,只不过那些真诚而纯粹的书法家很少有机会走进大众的视野,多不为人知,遗憾似乎也是永恒的,即便他们功力深厚、技艺精湛,却也只能被时代的洪流所埋没,然而,随着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日趋便捷,那些默默无闻的“民间高手”虽然一如既往地只求真功,不求功名,却也有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

前几天,借助工作之便,笔者挑选了几幅刘新民的书法图片通过新媒体发表出来,没想到一个偏居一隅的“草根”书法家比很多名家还引人关注。观看量的峰值,噌地一下,蹿了上来,仿佛大众都知道了“刘新民”这个名字似的,纷纷评论,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在群峰峻秀的当代书坛,如果某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映入眼底,让你怦然心动,无疑,这是一种缘分,可遇而不可求。

记得在三年前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大家都在畅谈“流行书风”,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却也不愿敷衍。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笔者便在网上找一些不是名家,却可见功力的书法作品,引此例证,以助论谈。其中,一幅行书,无意中,扫了一眼,却一下子吸引住笔者的注意力。那张行书不是“章草”,却带有很浓的“章草”味道。也许笔者临摹过钟繇、宋克的书法,也收藏过康生作品的原因,一看到那张行书便一见钟情,仿佛找到了知己;也许那张行书的确写得好、功夫深,便由观入心,引起了共鸣。自此,落款上“刘新民”便给笔者留下了难以消弭的印记,也由此笔者一直认为刘新民是一位“章草”高手,或者写“章草”出身。

 

《气壮山河》 《上善若水》

为了印证想法,笔者便几次三番地邀约刘新民,终于如愿以偿,他从千里之远来到了北京,经过一个上午直面本真的交流,笔者才知道,刘新民并没有系统临习过“章草”,可是,探究其理,却也有“章草”的渊源,只是在无意之间,他取了隶书之形,而得了“章草”之神。

刘新民,甘肃省敦煌市人,早年在石油系统上班,中年内退。也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刘新民自幼喜欢书法,也许血脉之中天生流淌着艺术基因,刘新民毕生求法、终生取艺。早年,刘新民以楷书筑基,后来精功隶书,现在汲百家之长熔铸一家之貌,尤其行书,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禅茶一味》  《过故人庄》 孟浩然诗

学习书法者都知道:宋克得钟繇之法,楷、行、草皆善,又以“章草”著称,尤其《急就章》最为显著,却带有钟繇痕迹。而钟繇虽有“正书之祖”美誉,却也“以楷功隶”,乃成书史高标。显然,钟繇、宋克皆以楷书为本,取法隶书,博采众长,终成一家。

虽然,刘新民并没有系统研习过“章草”,却也“由楷入隶”,取法乎上,终得大成,其学书之路亦与钟繇、宋克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刘新民的笔道里,总能看到钟繇、宋克等历代“章草”大家之意,似乎还能看到当代书法家康生之笔。事实上,但凡能走进大众、成为名家者莫不遵循取法乎上之道,唯心境不同、方法不同而各得其妙、各呈风采。

刘新民的心境、方法凸显于“真诚喜欢”而“笔耕不辍”所形成的深厚功力。青少年时期,刘新民临习楷书,朝夕临池,勤学不怠,从一笔一画到一字一体,他都临得细致、写得入微,而笔法、章法、字法也都接近逼真,久沁成习,他打下了坚实的书写功底。后来,刘新民逐渐涉猎诸体,研究历代法帖,并立足楷书,而汲取行书、草书滋养,还追寻篆书笔法。在广收博约之际,他开始了融会贯通之法。那些年,刘新民上溯魏晋意蕴,力耕明清姿貌,还旁参当代王学仲、启功、刘炳森等名家笔意。偶然之间,刘新民发现临习隶书能使自己心有所遣,意有所驰。几番实践之后,刘新民仿佛在隶书之中发现了自己,于是,他把心性皈依于隶书,开始了隶书之旅,并确立了“以行书的手法写隶书、以隶书的笔法写行书”的艺术追求,为此,他没日没夜,不知疲倦,吃饭时,想着书法之法,睡觉时,妙悟书法之理,每有会心之处,便抚掌跳跃,情不自禁。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家人都觉得他痴迷了,不知道应该为他忧,还是为他喜,可是,长此以往,也就习惯了。即便现在,刘新民依然临帖、学贴,在实践中找规律,在笔画里找经验,心追手摩之时,他用情很浓,观贴、学贴、临帖之时,他用功很勤,他也“以最大的功力打了进去”,并形成肌肉般的记忆,那肌肉记忆彰显着指哪打哪的笔底功夫,也彰显着游刃有余的自如。

而刘新民的妙意和风采则是:眼界搜尽了历代法帖之后,深厚功力也伴随着心性使技法进入“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书写状态。

 

刘新民自创对联《杨柳逶迤牵丝路  春风排闼度玉关》

从刘新民的书法里,可以感受到,他写字很快。在他的笔法里,看不到一点娇柔之状,更看不到一丝作势之态,而尽是信笔挥洒的自如。入笔、行笔、收笔,起伏于锋杪,殊衄于毫芒,时而疾风骤雨,时而神龙出没。勾挑、牵丝、转使、呼应,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线条,平、直、曲,劲韧而富有力量,形美而富有张力。点画稳、准、狠,如泰山之状,又如绝峰之势。撇、捺似仙人执杖,短点、短画似如来点睛。笔笔看似无法,实则有法,看似有法,又不知何法,笔不笔,墨不墨,胸有成竹,自有我在,却时时处处出人意料。显然,那是一种书写状态,也是一种书写心境。

纵览刘新民的书法,清清新新,如秋水视底,爽爽朗朗,如春风含馨,字里透着温润闲雅之风,字外洋溢着秀研飘逸之气,那刚与柔的交替、动与静的转换,那方与圆的辉映、欹与正的结合,无不在对立中保持着和谐,潇洒却彰显着真功,险峻而严守着法度,共性中又凸显着个性。章法的开合、疏密、虚实,无浮躁荒率之气,更无剑拔弩张之感,灵秀处,姿态朗逸,典雅处,婉润劲健,萧散处,隽永秀逸。如果以“印印泥、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形容其质地,皆不能道其妙,如果以“长风出谷、霓虹饮涧、瀑布飞流”形容其面貌,也不能言其真。那质地洁净的书风是平和含蓄的心境,那赏心悦目的气韵是人品影响书意的结果。

“高手在民间”,刘新民是一位民间高手,他也引起了大众的瞩目,可是,他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所愿,而是几十年积学苦修的过程,其间,有迷茫、有困惑、有挣扎,亦有不被理解的内心酸楚,然而,“作茧自缚正为化蛾,蝉衣不蜕只期高飞”,刘新民因喜欢而笃定恒心,因纯粹而倾注心血,他也在渐进、渐变、渐悟之中,实现了蜕变。如今,刘新民从民间脱颖而出,走向了大众,他也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为浮躁的当代书坛树立了一个榜样。

(文/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