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青岛崂山:建好路 振民心

来源:民生周刊2024-03-07 15:13:36

青岛崂山区地处黄海之滨,市区东南部,所辖80个村庄散落在山海之间,就靠着农村公路连接着农户千万家。在崂山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妮妮看来,农村公路建好是基础、管好是手段、护好是保障。

王妮妮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可以说,农村公路一头连接着绿水青山,一头连接着百姓民心,也托起了山区居民乡村振兴的幸福愿景。”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的重要指示。

10年来,崂山区始终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以“匠心、慧心、放心、暖心”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探索“交通+”融合发展新路径,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跑出“加速度”。

家住崂山深处大石村的杨大爷,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崂山人。这些年,他与众多村民一同见证了崂山区农村公路的转型升级。

“现在到我们这里的交通非常方便,等家里的樱桃、杏成熟了,外面的人可以很方便地过来采摘,我们也可以乘坐免费公交直达城区,将我们的农产品换成钱。”杨大爷说。

“匠心”建好农村路

精品工程提升乡村品质

修好一条路,串联一道风景,带动一片产业。

农村公路建设已不仅仅是满足群众对出行的基本需求,更承载了群众美好生活愿景。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崂山区委、区政府意识到,农村公路建设必须走在前、当排头,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开路先锋。

于是,崂山区聚力打造“路网连通、结构完善”的农村公路出行保障体系,打通对外大通道,畅通对内微循环,筑牢农村发展的“压舱石”。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崂山区将精品工程思路融合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打造出“麦窑慢游”“登瀛赏樱”等多条富有崂山气质、乡野韵味的特色道路。

东麦窑进村路是2023年实施的农村公路提质增效项目,除了对路基、路面进行整修,还增设了雨污水管道和燃气管线,弱电进行了入地改造,配建了人行道,公路沿线补植了当地苗木,增设的荧光人行道更为这条小路增添了“奇幻”色彩,吸引社区居民和观光游客休闲漫步,成为独具山海风情魅力的“网红路”,东麦窑村的民宿产业也更加兴旺。

青山渔村被誉为“中国沿海最美乡村”,在进村路建设中融入“公路+旅游”“公路+生态”“公路+产业”等思路,公路建设与渔村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创意施划彩虹标线,串联沿线景观,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休闲观光路线,扮靓了乡村颜值。青山渔村先后被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山东省记忆乡村,成为网红“打卡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慧心”管好农村路

数字交通点亮乡村生活

夜间出行缺少路灯照明,一度是困扰农村的一大难题。崂山区把农村公路亮化作为一项惠及民生、服务百姓的政府实事,按照“先干线、后支路、再进村路”的思路,逐批次安装太阳能和风光电互补新型路灯2800余盏,形成覆盖230公里农村公路亮化网络,农村公路亮化率达到97.6%。在崂山,农村公路亮化点亮了发展的乡村,照进了百姓的心坎。

“从此走夜路上下山不发愁了”“咱们这里晚上也亮堂了。”在崂山区何家村的进村路上,一盏盏崭新的路灯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原本漆黑的夜路成为农村亮丽的风景。

与此同时,针对农村公路路灯布置分散、故障发现修复时间长的难题,创新应用“物联网+”技术,对新建和存量太阳能路灯进行智慧化改造,实现了路灯远程控制、设备自动检测、故障报警。管理者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掌握路灯运行状况,故障路灯检修时间由过去的48小时压减为报警提醒、故障反馈,并在两小时内作出故障检修安排。

据了解,近年来,崂山区还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先后建成了路灯远程监控、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桥梁“云医生”贴身健康监测、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等系统,启动“1+7+N”智慧交通管理模式,“线下管理+线上监控”相结合,农村公路重点基础配套设施智慧监管实现了全覆盖。

“安心”护好农村路

系统防护守卫乡村出行

崂山农村公路多临水、临崖建设,存在“路窄、坡陡、弯急”的实际情况,消除公路安全隐患,就成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自从这里的公路安装了防护墙,我们现在开车时心里就踏实多了,以前总害怕掉下去,现在终于放心了。”家住崂山区竹窝村的李姓村民说。

近年来,崂山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采取加宽路面、安装警示标志、增设防护挡墙等措施,对90余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大中修改造,整治隐患路段800余处,改造危旧桥涵50余座,砌筑挡墙4800余米,安装标志标牌5500余块,有力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王妮妮表示,崂山区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深入落实路长制,农村公路养护率100%,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维护“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出行环境。

“暖心”运营好农村路

绿色出行助力城乡融合

每天早晨5点50分,迎着晨辉,大河东公交停车场已有许多乘客在此等候上车了,他们都是要乘坐这辆早班车的上班族。

“以前我们去上班,最早的车也要7点左右,一赶上堵车准迟到。”正在等车的大河东村居民朱女士说。以往,由于没有公交停车场,往返于沙子口到市区的首班车只能从市区发车,抵达沙子口后折返回程,因此沙子口片区的上班族要乘坐公交车上班最早也得7点左右,给上班族们带来不便。现在,该处已经建设了一处公交场站,早晨5点50分准时发车,每间隔15~20分钟,循环发车15辆,沿线数十个村庄的居民可以从容安排时间,乘车上班不再是难题。

据介绍,崂山区近年来充分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投入使用公交场站16座,全区农村都通上了公交车,公交站点接驳距离由2000米缩短至1000米,村民享受到“出门水泥路、抬脚可上车”的便捷。

同时,崂山区在农村公路建设公交候车亭380余座,并纳入规范化管理,农村群众候车,也能享受到城市般的候车标准。

如今,随着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崂山市民乘公交下乡旅游、农村居民进城上班采买越来越方便。“公交+地铁+文旅”“公交+地铁+园区”等公交服务模式也正在崂山悄然兴起,乘坐公交旅游、赶大集、上学等成为公众新的出行选择,崂山乡村的绿色低碳出行也让农村公路更有活力,有力促进崂山区文旅产业和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表示,崂山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提高农村交通通达深度和服务乡村振兴能力,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