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马街书会:吹皱宝丰文旅产业春水

来源:民生周刊2024-03-07 15:15:55

刚吃完除夕的年夜饭,放完大年初一的鞭炮,吃完破五的饺子,千年古城河南省宝丰县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马街书会。

如同往年的书会一样,今年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由职业演艺人员齐聚宝丰县马街村,以天作幕、以地为台,在600亩白雪皑皑的麦田上,拉开声势浩大的文艺盛会的序幕。

河南坠子、山东琴书、凤阳花鼓、湖北渔鼓、四川清音、陕西快板、三弦书等数十种曲艺,上千部由传统到现代的曲目精彩纷呈、轮番上演,宝丰马街书会现场成了曲艺家的舞台,成了四方百姓欢乐的海洋。

曲艺“活化石”长成“参天大树”

宝丰马街书会素有中国曲艺文化“活化石”之称,1996年被文化部列入“中国十大民俗”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世界纪录协会评定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

马街书会有着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宝丰县也因此荣获“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河南省自由职业演艺人员统战工作创新试点之美称。

马街书会历史悠久。年近八旬的村民孙青喜欢研究马街村史,孙青介绍,马街书会最早起源于元朝,距今已700余年。据传,当年村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农历正月十三是他的诞辰日,弟子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献艺祝寿,后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当时宝丰、鲁山一带有闹元宵观灯唱戏的习俗,城镇神社或乡绅富户多请大戏班演唱,而绝大多数的村社和小户则会请流行于乡村的弦子书艺人表演助兴。这种风俗在豫西一带盛行,而马街书会恰逢元宵节之前,所以年复一年,相沿成习俗。

马街书会会场位于马街村东边的应河之滨,会场南边有火神庙。马街村知名人士张满堂介绍说,20世纪50年代以前,汝河、沙河一带很多村庄都有火神社,马街火神庙是附近众多村镇火神社的总庙。火神社由村民自愿结成,每个火神社都要在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大唱社戏,庆祝火神的诞辰。这也是马街书会形成的一个因素。

千年习俗成定例。每年初十,全国各地知名演艺人员负鼓携琴陆续赶到宝丰。马街书会系列活动会在正月十一这一天拉开帷幕,在正月十三正日达到高潮。正月十三这一天,前来赶会的民众扶老携幼如潮水般涌向马街村600亩麦田,这里历来是马街书会的主会场。麦田之上,盖着厚厚白雪,吹着刺骨寒风,但丝毫不影响艺人的热情,或骑电动三轮车,或乘坐通勤公交,或迎风踏雪步行,陆陆续续到场,扎起架势便唱起来。

书说古今中外世上事,曲唱东西南北人间情。台上击鼓弄弦、弹拉说唱,台下击掌叫好,鼓劲加油。上下互动,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初春的原野上,气势颇为壮观。当地素有“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读遍万卷书”的说法。

每年到马街书会听书成了方圆数百里喜爱曲艺表演节目的各界群众过年、灯节期间最大的乐趣。一个马街书会能让广大喜爱曲艺的老百姓过足曲艺艺术的文化瘾,而宝丰县的村民也为能在家门口享受这样的文化盛宴而自豪。

推陈出新再焕文化魅力活力

进入新时代,马街书会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宝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每年在举办书会的同时,大力推行文旅游、民俗游,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

今年的马街书会以“守望说唱、情系万家”为主题,节目质量、数量、涉及的曲种和地区均超往年,再创历史新高,并有300余名小艺人登台亮相,为马街书会注入新的活力。今年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共报送节目223个,超出去年91个;曲艺种类达到59个,报送范围涉及25个省份,其中10个省份的报送数量超过10个,最多的达31个。节目由中国曲协线上初评,入围作品将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演。据统计,参会艺人332摊、1056人,其中省外艺人213人、省内市外281人,52位艺人参会50年以上,参会艺人年龄最大86岁、最小6岁。

今年马街书会在舞台搭建、活动形式、内容丰富上均有调整升级。在舞台搭建上,艺人亮书区只搭建一个展演舞台,从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三,精彩展演活动轮番登场。在内容丰富度上,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将亲临书会,开展两场专场演出,分别是携弟子展演东北大鼓长篇鼓书《王华买父》和刘兰芳、王印权师徒曲艺展演,节目除了河南坠子、快板、三弦书、安徽琴书、评书等传统曲种之外,还融合了杂技、歌曲等节目。

此外,今年马街书会现场,首次邀请了贵州侗族大歌、青海花儿两个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目,参加第八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现场展演。

为让前来赶会的各地艺人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宝丰县设立了9个艺人之家,让县外艺人免费吃住,同时增加参会艺人们的交通补助,让更多的自由职业演艺人员感受到宝丰人民的热情好客。

“我们已连续参加马街书会8年了,这一次是我们最艰难的一次,10余人一路顶风冒雪,驱车11个小时才赶到这里。”安徽省界首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毛玉兰说,“每一次来都有不同感受,之所以再困难也要参加马街书会,是因为这里浓厚的曲艺文化氛围,非常珍惜与各地艺人切磋交流的机会。尽管天气寒冷刺骨,可内心依旧暖融融的,在这里感受到了咱们民族曲艺文化勃勃生机与活力。”

刺激消费助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马街书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办会的成熟度、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大量的民间艺人汇聚在宝丰,为宝丰的文旅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宝丰县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说,马街书会已成为宝丰县的“文化根”“摇钱树”“聚宝盆”,它把全国各地的曲艺高手都聚拢了过来,把爆棚的人气和滚滚的财富也带了过来。

为此,在马街书会期间,宝丰县还在中国曲艺交易中心组织“非遗大集”,集中展示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内特色非遗项目和特色产品,供广大市民游客品味特色美食、感受传统非遗、尽享文旅优惠。

“咱不能把马街书会看成是单纯的集会,每年大量的民间艺人聚集在这儿,为我们当地发展带来了特别大的动力。”卖羊肉冲汤的段大叔说,在书会期间,他每天能卖出400多碗冲汤,收入直逼8000元。

今年75岁高龄的庞照林,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乐器制作师,有着50多年的从业经历,精通多种乐器制作技艺。多年来,他制作的各类乐器将近万件,修过的乐器数不胜数。因他制作的乐器做工精细、音质优良、价格适中,在方圆左近以及郑州、南阳、许昌等地比较畅销,深受广大曲艺爱好者好评。

马街书会作为当地一张特色文化名片,是传统曲艺文化的输出窗口。宝丰县抢抓文旅发展的机遇期,对马街书会景区提档升级,从基础建设、文化内涵、综合管理等多方面,创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不断完善旅游业态,在吃、住、行、游、购等各环节上做好文章,举办各类节庆活动,打造马街文化品牌。

马街书会曲艺培训学校正是马街书会催生出的文化产业。它紧邻马街书会主会场,由宝丰县返乡创业青年、县新联会理事王凯创办。经过多方努力,于2023年2月挂牌成立,投资600余万元。学校聘请曲艺名家刘兰芳、王印权夫妇为学校的名誉校长,聘请张志宽、邢玉秋等13名老艺术家和部分马街书会书状元为老师,开办了河南坠子、大调曲子、评书、快板书、相声等10多个曲艺种类。目前,在该校学习的学员有120多人,80%都是在校的中小学生,这些学员利用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培训学习和食宿费用全部免费。

“马街书会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功能价值,我从小就赶书会,听着曲艺长大,对马街书会和曲艺文化有着不一样的情结。”王凯动情地说。

此外,宝丰县打造了自由职业演艺人员服务中心,设置“教育培训”“策划宣传”“咨询服务”等办公室,精心打造“创演基地”“教育基地”“活动展示中心”,为艺人提供教育培训、对外宣传、创作指导、活动策划、咨询服务等活动,切实提高他们的素养;将肖旗乡唢呐文化产业园、赵庄非遗展馆、宝丰曲艺社、杨庄镇马街书会曲艺培训学校等场所纳入自由职业演艺人员实践创新基地,通过基地平台将他们组织起来,凝聚共识、发挥作用。目前,已协调财政资金近百万元,用于改善全县90多个曲艺文化传承所及实践创新基地工作条件;探索发展模式,完善技能提升、导师带徒等成长成才机制。积极协调推动校企合作,探索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新模式,推动曲艺、戏曲、魔术、唢呐等文化艺术在宝丰二高、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平顶山学院作为特色专业发展,推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整合县新联会优势资源,建立县新媒体、律师等专家服务团,为自由职业演艺人员提供宣传推介和法律服务。同时,利用北京宝丰商会、郑州宝丰商会人脉广、资源多的优势,宣传推介宝丰说唱文化和优秀艺人,借商会“金桥”赋能说唱文化产业大发展。

“民族艺术是我们中华的韵、民族的魂!马街书会这种传承和发展方式对弘扬中华民族艺术、中华民族文化意义非凡。只要有民众喜欢,曲艺就不会衰亡,因为曲艺就根植在老百姓的沃土之中。”宝丰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姚桃叶说。

□   魏子洁   刘亚飞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