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2024全国两会丨全国人大代表杨朝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进课堂

来源:民生周刊2024-03-18 15:18:01

▲全国人大代表杨朝明

“最近几年,我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本、进课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明显存在许多地方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甚至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存在与应试教育不相协调,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和心性教育内涵不足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杨朝明建议,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文化一定是从自知到自信的。”杨朝明说,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是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复兴的百年大计。因此,必须立足长远,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把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有成效。

杨朝明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在很多学校还没有设为必修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规划性、系统性、持久性,似有功利性、纯知识化呈现。“传统文化教育状况在各地很不均衡,不少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亟待提高,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亟待开展。”

杨朝明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教育应切实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培育传统美德,铸造高尚人格;提高文化教养,养成良好行为;增长思想智慧,增强发展能力;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他提出4点建议:

第一,在国家层面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委员会,具体领导、指导传统文化的落地,通过正式文件明确《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为必修课,制定各种有利于推动、落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各种配套政策,统筹传统文化综合向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滋润和渗透,优化各种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机构以通学理、育师资,在学校设置教师专职编制、专项经费投入等。

第二,在教育部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的执行机构,负责课程设置规划、教学纲要制定、指导教材编制、教师遴选培训,以及促进落实、监督检查等,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以更好地抓内涵、明本质、循次第。

第三,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教学与学校教育融通,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坚持系统完整、持续深入、回归经典、弘扬精华、知行合一、学思并重原则,以文化经典、思想精粹、精神内涵、传统美德、文化常识为主要内容,以理解中华文明、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筑牢民族根基为教育中心。

第四,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利用各种资源、各类媒体,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同时为学生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基地、学习基地、体验基地。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王迪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