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2024全国两会丨全国政协委员邱运华:传统村落保护,史志先行

来源:民生周刊2024-03-18 18:15:34

保护、传承、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截至目前,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名录、实施挂牌保护制度,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得到保护,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然而,受文化传统保护意识薄弱、经济压力、旅游冲击、居住与生活设施落后、城镇化致使人口流失等因素影响,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多重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邱运华认为,在这些问题背后,还有一个影响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即传统村落没有史志。

▲全国政协委员邱运华

摸清家底

历史上,我国没有村落史。

地方志中,最多只有村落名称,没有村落具体内容。现在,传统村落进入了国家遗产目录,就必须编制村落的史志。

在邱运华看来,这是国家文化一份巨大和无比深厚的家底,一部必备的底账,“依托传统村落史志,可从根本上厘清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历史文脉,为‘两个结合’和文化自信提供基础性支撑”。

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村落的生存空间极度萎缩,村落史志的编制也迫在眉睫。这是一项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性使命。

邱运华建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实施“中国传统村落志工程”,摸清传统村落的“家底”,建立文化遗产的“清单”。以此为抓手,为全国范围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遵循。

毫无疑问,这需要在全国范围实行传统村落的普查调研。通过田野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全面收集传统村落信息,包括传统村落的人口、民族、宗族、姓氏、演变、文化、建筑、风俗习俗以及相关保护政策等。

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对传统村落遗产的类别、名称、年代、数量、材质、特征、细节以及保存者和监管人,全都记录在案。

在邱运华看来,中国传统村落档案,是日常传统村落保护、监督和检查的依据,也是传统村落信息化及保护工作系统化不可或缺的方式。

整理编纂

“站在民族历史和国家发展的政治高度,中国传统村落志工程将突破既往基于一省、一市、一县的传统村落志。”邱运华说。

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化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体,凝聚着中华儿女的乡愁。

按照邱运华的设想,集合全国的专业力量,以统一的体例、思路、范式展开各项工作。

“要实现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的史志编纂,该项工程应成立专门的工程领导小组协调各部委、各地方的沟通;成立学术委员会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审查把关,具体指导分卷写作;成立工作委员会承担具体的执行工作。”谈及具体操作,邱运华谈道。

其中,中国传统村落志工程核心是编纂《中国传统村落志》系列志书。

按照邱运华的设想,《中国传统村落志》可以行政区划为分卷逻辑,每一省(市)依托之前普查得来的“传统村落档案”进行进一步编辑整理,也可整合正在编纂的、已经调研立档的书稿,分步骤进行出版。

对于已经出版的相关志书,根据情况可研究纳入此工程体系之中。

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全面撰写,《中国传统村落志》系列志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村落概况”包括村落的概览、历史、区位、资源、古建等内容;“村落传统”涵盖民俗生活、非遗、民间艺术、乡贤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今日村落”聚焦新时代乡村经济、产业发展、文明建设、文化赋能等内容。

成果转化

“传统村落史志将是相传后世的文献。”邱运华谈道,传统村落史志的收集、编写和制定需要国家统筹、规划和部署,需要统一、严谨和科学的规范。

自2003年开始,由冯骥才先生牵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门对传统村落、古民居的抢救性调查与保护进行立项,定期组织举办全国性的传统村落保护经验交流会。

邱运华建议,中国传统村落志工程由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等相关单位联合发起,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具体实施。

通过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传统村落史志编写可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已积累一定的成果和运作经验。”邱运华说,研究探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建立中国传统村落较为完整的资料体系与数据库,制定保护标准,研究保护方法,提供保护与发展范例。

在成果转化方面,通过定期举办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可加强地域之间、领域之间、行业之间的交流协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邱运华建议,以《中国传统村落志》的编纂工作为契机,中国传统村落志工程可成立传统村落发展指导委员会,集合全国的专家资源,对各地方的传统村落发展进行规划、指导。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