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统筹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力

来源:民生周刊2024-04-01 16:48:2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理解新质生产力,怎样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日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力必须协调推进。

▲蔡继明

民生周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居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怎么理解新质生产力?

蔡继明: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的相对于旧质生产力或传统生产力的概念。历史上,作为人类劳动力发展测量器的劳动资料的每一次质变,如铜器代替石器、铁器代替铜器、蒸汽磨代替手推磨、电动机代替蒸汽机与内燃机,都标志着一种新质生产力的产生。

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生产力从传统形态向新质态的转换,从一定意义上都涉及新旧动能的转换。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热力和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电力和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网力和信息化,以及当前正在推进的数字经济产生的算力和数字化,都代表各时期的新动能及相应的新质生产力。

以数字经济时代为背景的新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以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为劳动对象,以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等为主的智能劳动者,以传感器、移动通信、网络、软件、计算机、集成电路、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工具等为劳动资料,以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大数据(D)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

作为新质生产力量化表达式的新质劳动生产力,其决定因素自然不同于传统因素。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可以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7种生产要素中,如果说劳动、资本、土地、管理等前4种要素是决定传统生产力(旧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则技术、知识、数据等后3种要素可视为决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因素。其中,特别是数据无疑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

民生周刊:如何看待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两者如何协调推进?

蔡继明:任何时代的新质生产力都是在既定的传统生产力基础上,由影响和决定生产力水平的关键性要素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而渐进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承载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与传统生产力主导的产业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而后者又恰恰是承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的主体,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力必须协调推进,避免出现片面追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导致少就业、无就业甚至负就业增长。

一是统筹协调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与新兴未来产业培育。新旧质态生产力之间的平稳过渡既关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又关乎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转换节奏。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传统优势产业长期积淀的发展经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加快实现传统生产力螺旋式上升;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培育和壮大新兴未来产业的规模体系,引领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引领制造业向柔性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引领服务业向高端品牌服务、个性化服务转型,实现新质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接续发力。

二是统筹协调工程化技术创新与重大科技创新。创新对新质生产力起主导作用,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正是诞生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之中。一方面,要发挥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我国应用创新的既有优势,维持和拓展我国工程化应用技术创新具有的全球领先优势,将应用技术优势扩大到广泛业务中,做大做强做优新型产品市场;另一方面,需加紧突破重大颠覆性科技创新,发力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在焦点领域加快追赶步伐,推动新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落地生根。

三是统筹协调传统劳动者素养提升与智能劳动者队伍壮大。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劳动者队伍的革新才能推动生产力的飞跃。如果说,数字经济时代更加召唤数字素养,则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召唤智能劳动者。一方面,要引导传统劳动者的素养提升,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恒心,特别要关注保障农民工等弱势劳动者权益,避免出现少就业、无就业、负就业情形;另一方面,加速培养智能劳动者等新型劳动者队伍,加大全社会劳动者的数字素养普及力度,完善面向灵活就业等新型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新质生产力飞跃预备好现代产业工人力量。

民生周刊:在您看来,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更好服务民生?

蔡继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参加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各地各行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我领导的团队通过初步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利用新兴未来产业的产品和功能,改造传统生产力,如人工智能+改造传统制造业。

二是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实现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运行效率,从追求局部最优向追求全局最优转变。这种效率的提升,是解决服务业“鲍莫尔成本病”的一种途径。

三是扩大数据开放和应用场景使用,减少一般的前置性审查:一些颠覆性创新,如大模型等,是强依赖于应用场景的,比如应用场景中的数据,但这方面我们能用的数据不多,所以很难实现颠覆性创新。要创新,就得扩大场景开放,先用起来,就有了新的数据、发现新问题,然后再改进、创新。同时,大模型这些创新具有马太效应,需要的不是后发优势而是先发优势。而国内备案流程还比较复杂,等备案完成了,可能国外又推出了新一代的产品,因此需要减少繁琐的流程,在使用中完善监管方式,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四是优化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组合对就业形态的影响。一方面,高端人才的劳动者引领、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对广大劳动者队伍的带动提升,提升整体素质技能,外溢性地降低技术门槛,普惠地提升技能。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现有3亿进城务工者,今后还将增加,他们大都只能从事相对简单的劳动。保持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协调发展,使传统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提质增效,实现蜕变,才能在提高全民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为高质量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严碧华   □  实习生   龚丹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