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李云竹:内蕴养笔墨之竹 性情写文人之竹

来源:民生网2024-04-18 16:32:46

尊重一个人是因其人格魅力,敬仰一个画家则因他能创作出温润心底的艺术。李云竹为人真诚,绘画纯粹。由于为人真诚,与他打交道,没有禁忌,很轻松,由于绘画纯粹,他的笔道里尽显沉着、含蓄、安宁,即便酣畅的笔墨挥洒于缣素,那也是“写己貌于法度之中”,即便澎湃的激情四溢于绢楮,那也是“创妙理于豪放之外”,有滋味、有品头,所以观摩他的作品很容易被其感染,常品、常看,也就成了他的“知音”。

李云竹,原名李国,山东安丘市人,1966年生,毕业于渤海大学美术专业。山水、秀石、牡丹、花卉,皆有所长,尤擅风竹新篁,品高气贵,卓然而立。

很难确定“日光月影之竹是否就是李云竹胸中之竹”,也很难确定“纸窗粉壁之竹是否就是李云竹笔底之竹”,但可以肯定的是李云竹一定受郑板桥画竹的影响,“竹”就是主题,也就成了李云竹的成名之作,备受青睐。

任何引起瞩目的艺术都绝非一朝之功,而是积年苦修的结果,担任过山东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如是,李云竹也不例外。画竹对于郑板桥而言是“传世之作,必有传世之心”,经历过“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的锤炼过程。想必,画竹对李云竹而言,也必定“冗繁削尽留清廋,画到生时是熟时”,否则不足以“意在笔先,趣在法外”,引人入胜,让人难忘。

笔墨本无声,运笔者却有义,鉴赏者更生情。从李云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有着娴熟的表现力,还有着深厚的笔墨功夫,娴熟的表现力是科班出身对光影、色彩、造型、透视等新时代艺术语言的系统训练,这是古代画家所不具备的,而笔墨功夫则是对传统中国画手磨心追所形成的肌肉记忆。所以看李云竹的竹子总能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真实,又不失笔墨韵味。那真实是打破了传统画竹的样式,那韵味则是坚守了传统笔墨的绘画精神,既出于传统,又别于传统,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实现了“笔墨当随时代”,不老气,也不前卫,正合时宜。

也许对“书画同源”有着深刻的理解,也许无意为之,李云竹画竹总带有“以书入画”的感观,他用笔灵动,用墨也很自然,线条游走于墨韵之间,细腻的、流动的、变幻的,简洁而意全,凝练而韵足。而对墨的使用也恰到好处,一笔下去,骨气、神韵、趣味,一应俱全,且互生互补,又各臻其妙,一切都看似不经意,却将写意发挥到极致。自然之竹辉映着胸中之竹,参之造化,得之心源,妙造了自然之竹,写出了胸中之意,极具视觉感染力,体现出娴熟的笔墨功夫,又体现出融会贯通的艺术表现技巧。

如果说从郑板桥画竹是品格的象征,那么在李云竹画竹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在李云竹之竹中,笔者还看到了一股倔强的意味。也许李云竹是一个喜欢较劲的人,在他的笔道里,那劲气很足,却不浮、不躁,很含蓄、很内敛、很沉着,送得出、收得回、留得住。那劲也是一种洗炼的劲、是一种坚韧的劲,无需反复,从不犹豫,只需一根线条滑过,浓、淡、干、湿,或块面或虚实,动静之间,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很率性、很洒脱,甚至带点老辣、带点恣肆。显然,这是性格使然。

 

笔以代言,墨以达意,笔墨抒发胸臆、关照内心,艺术则温润了他人、启迪了观者。当笔墨、胸臆、画意统合一体、融成精妙之际,画里画外则自然呈现出一位蓄素守中者内心的情感,也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一位积健为雄者丰厚的学养,蕴含着人生感悟、生活状态、品格修为。

竹有超凡、高洁、顽强的寓意,文同、夏昶、赵孟頫、柯九思、吴镇、郑板桥、李芳膺……,很多古代画家钟爱画竹,当代画家也都热衷于此,然而,当代画家多受文化的限制,要么画照片、搞制作,对竹画竹,刻板描摹,亦步亦趋,很像,却没有取舍、没有提炼,看其竹如照片、如真竹,却没有照片自然、没有真竹生动,缺少意趣、缺少性情,让人生厌;要么打着创新的旗号,耍笔墨、耍个性,却剑拔弩张,金刚怒目,无神韵、无笔墨真功,更无文人情调。纵观李云竹笔下之竹则入于传统,而出于传统,富有新意。入于传统乃是笔墨,出于传统则是样式,不变的是笔墨,变的是样式,变与不变之间,出了新意、出了精神。比如他学郑板桥之意,却不限于郑板桥之法,而是放眼历代名家,并结合自己特点、结合眼中的自然,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锻造出深厚的笔墨功力,又会意了文人心境,才生发出自己性情。可以说,李云竹融了诸多古人之法为我法,融了自然之意为我意,融了古法,出了我法,融了古意,又出了我意,并“以其内蕴温养出笔墨之竹,以其性情孕育出文人之竹”。正因于此,李云竹画竹才风姿绰约,别具一格,既出于古人,也别于今人,很高明也很高级。

与很多收藏家一样,笔者也喜欢名家之竹,对李云竹之竹的喜欢则始于无意之间扫了一眼,便私心景慕,多年窥视,尤其对他的《秀石风竹》系列,更是爱慕不已。那作品枝活叶动,茎瘦节流,有李衎之风采;临风摇曳,竹叶纷披,有夏仲昭之意趣;色浓墨郁,潇洒挺劲,有柯九思之神韵;扶疏交映,参差掩冉,有郑板桥之格调……,似,又都不似,似与不似之间,又都极似。观之,如坐望幽篁,遐想神游,思绪飞扬,品之,萧飕淅沥,静听有声,实属“应会感神、妙造其极”之品。

 

表现美是画家的终极追求,一个画家如果失去对美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本体。画竹,李云竹坚守着传统笔墨去拥抱艺术之大美,笔、墨、线、形,无一不是为了表达美的视觉,一笔一划,他都从心底出发,每一幅作品也都蕴含着他的心境。当心性呈现于竹的艺术,他的作品也就成为他的一面镜子,当藏家画为所有,他的作品也就成了一扇面向自然的窗口,所以不管是文化机构订购他的品堂整纸,还是藏家装饰书斋求购他的小品,他都尽心尽力,直至完美,不愧自己、不愧藏家。

当然,画家画画挣钱,乃天经地义,可是,挣钱对于李云竹而言绝不是目的,他画画是写心、写意、写性情,在那里,他安顿性灵,在那里,他享受笔墨带来的乐趣,而且,李云竹本就是一位低调的人,他从未想过包装、宣传自己,以此追名逐利,他也从未想过借助激烈的炒作去标榜与众不同,他只求默默坚守本心,寂寞中,冷静思考,淡泊中,画竹、画自己的内心。一次次锤炼、一次次心绪凝结于翰墨而升华,渐悟、渐进、渐变,他入身、入心、入情,虔诚求索,修得正果,他也成为一位真正,而又纯粹的艺术家。正因如此,李云竹迎来了观众的尊重、迎来了暗流涌动的藏家更加坚定的目光,也收获了魅力人生。

(文/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