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法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以高水平法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民生网2024-05-09 10:37:00

法治作为上层建筑,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推动形成优质生产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高水平的法治环境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要着力建设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化治理体系和法治化环境,更好发挥高水平法治对新质生产力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实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法治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新质生产力是时代发展新命题,也是法治建设新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新发展理念和法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以法治上层建筑的改革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的行业、激发新的动能,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一是加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法律供给。新质生产力涉及到体制机制变革,以法治思维和法法治方式引领变革,有助于保持政策稳定、增强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围绕优化法治环境,对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民事、商事、行政法律法规等进行调整完善,健全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的法律规范,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平台、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相关立法,以法治激励创造、规范创新、保障创业。二是以法治思维完善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紧盯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任务需求,完善战略性科技研究和新兴业态规划。及时优化、调整科技创新重点方向,特别是对涉及信息、生物、材料、能源等超前性、颠覆性技术和具有牵引性的未来产业要给予精准政策支持,在条件成熟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推动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新质生产力。三是以法治方式加快新质生产力标准输出。法治是塑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增进科技领域法治建设的国际合作,将新质生产力蕴含的领先技术和前沿标准,更多转化为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国际规则和国际范式,提高在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强化法治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规范作用。马克思认为,“先有交易,后来才由交易发展为法制”。法治是随着经济活动和交易发展而发展的制度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经济规律与法治规律的内在一致性,法治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一是以法治规范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意味着技术变革更加迅捷、产业模式更加高端、生产要素流动性更为深入,需要法治提供稳定的制度基础、透明的竞争规则和高效的实施机制。要依靠法律法规来规范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规范生产过程的价值创造、权属边界、利益分配,规范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护航新经济新业态的健康发展。二是以法治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障碍。在法治框架下,市场主体有普遍的基本遵循,可以减少不正当竞争和权力寻租。依托公开公平的法治供给,有效变革不适应、不合理的生产形式,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落实市场竞争政策制度,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难点。三是以法治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最优环境。充分发挥法治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孕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越土壤。要依法明晰市场、社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规范有序流动,增强市场主体推进创新的主动性,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产权有效激励,集聚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强化法治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保护作用。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带来的冲击,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法治化治理体系创造安全发展环境,让法治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安全阀”和“压舱石”。一是发挥法治的监管和保障作用。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分析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特点、潜在风险和社会影响,制定更为精准和具有高适应性、高协同性的监管保障政策,形成体系完整、系统协调的规范化体系,同步加强对新技术、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可能风险的“审慎包容”监管,实现对创新发展积极因素的最大限度保障。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发挥法治的强保护作用,加强行政执法权与司法权相协同,事先保护与事后保护相结合,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保护力度,加强对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的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确保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三是加强数字经济法治保障。数字技术基于规则而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法治技术。要依法健全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防控制度,加大对数据产权、互联网算法、区块链技术及其流通、收益分配等保护力度,助力提升数字化国力。 

(作者:北京市第6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  邓忠华)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