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健康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创建食学自主知识体系 系统解决“三食”问题

来源:民生网 2024-05-25 21:48:08

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揭牌和食学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北大厅成功举行。

会议紧紧围绕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大食物观”,深入研讨构建以“大食物观”为出发点,以解决“食温饱、食安全、食健康”需求为导向的食学知识体系,为粮食安全、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系统性理论框架。国家相关部门原负责同志,中国人民大学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图/郑智维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在致辞中谈到,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高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食物观”的阐释不断丰富,为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新命题。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以学理和学术的方式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成立食学研究中心并发布研究成果,是面向实现“既要端牢饭碗,又要吃出健康,还要持续久安”的目标,努力建构以“大食物观”为指导的“食物获取、食者需求、食事秩序”的知识体系,具有不同于经典学科逻辑导向的知识重构意义。

会议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局长、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支树平,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揭牌。

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食学知识体系发起人刘广伟对食学系列成果进行了介绍。此次发布的研究成果共两项:一是食学基础理论领域的“八要素”建构,二是食学应用领域的“三食”问题系统治理。他谈到,食学是食事学的简称,是以食事和食事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揭示人类食事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食者需求、食物获取、食事秩序”构成了食学的基本结构。食学涉及到民生,更涉及到治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建构食学知识体系就是要解决当前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食温饱、食安全、食健康”问题。

食学科学体系八要素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张纲以《创建食学科学体系造福于人类》为题发言,认为食学科学体系的创建,是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杨小波以《在我国率先设立食学(Shiology)交叉学科的重要意义》为题发言,指出率先设立食学学科,有助于全面有效解决中国的食事问题、是对现代科学体系的补充与完善、能够增强中国的世界话语权。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以《关于构建食学学科体系的几点思考》为题发言,提出构建食学学科体系的6项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前秘书长汤姆·海兰特以《解决食物系统六大问题的整全知识体系》为题进行视频发言,指出食学是一个以食者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只有以食者为中心才能转变食物系统,才能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帕尔维兹·库哈弗坎先生《食学是应对食物危机的整体解决方案》为题进行视频发言,表示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对全球食物系统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推动全球社会的可持续进程。

(记者 郑智维)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